Facebook新策略:主動推播正面新聞!此舉將會扭轉形象還是跌得更深?
Facebook新策略:主動推播正面新聞!此舉將會扭轉形象還是跌得更深?

作為全球社交媒體巨頭之一,Facebook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相關的質疑聲和批評聲也從未停止過。面對負面報導,從今年開始,Facebook改變了傳統的「賠償、和解、道歉」策略,開始關閉外界學者與研究人員瀏覽內部數據的通道,向用戶競爭投放關於自己的正面新聞,希望以此改善自身形象。此策略一曝光就引來了極大的負面反饋。

Facebook
圖/ 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新策略的提出

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 上個月簽署了一項代號為Project Amplify的新計劃。這份於1月在內部會議上開始醞釀的計劃有一個特殊的目的:在他頁面的新聞提要(該平台最重要的數字資產)上推送有關Facebook的正面新聞,其中一些新聞將由Facebook自己撰寫。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說,這樣的想法旨在改善公司在用戶心中的形象。但這一舉動非常敏感,因為Facebook之前從未將供應新聞和提升自我形象結合在一起。一位與會者說,會議上幾位高管對這一議題感到震驚。

在1月份該計劃提出之後,公司還從不同角度推行改善自身形象的策略。比如將祖克伯與醜聞分開,減少外部研究人員對內部數據的訪問,隱藏其對內容的潛在的負面報導,並且增加對自己的宣傳。

這些舉措顯示出Facebook的戰略轉變。多年來,它一直通過公開道歉的形式,來應對平台因隱私、錯誤信息、假新聞和仇恨言論而陷入的危機。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傳言俄羅斯通過操控Facebook上言論來影響大選,祖克伯不得不親自出面扛下責任。Facebook還保證運營方式保持透明。

flickr_Anthony-Quintano_mark-zuckerberg.jpg
馬克.祖克柏(Mark Elliot Zuckerberg)
圖/ Flickr / Anthony Quintano

但是,種族歧視言論和疫苗相關的假新聞讓外界的批評聲一浪高過一浪。心懷不滿的Facebook 僱員公開反對公司並洩漏內部文件,這加劇了公眾的憤怒。《華爾街日報》根據此類文件發表了文章,表明Facebook本身知道它造成的許多危害。

因此,六名員工(有前僱員和現任員工)表示,Facebook的管理層在看到這些批評聲無法消止後,決定轉守為攻。「他們(Facebook公司)意識到沒有其他人會為他們辯護,所以他們需要自己做,並說出來。」Facebook公共政策部門前主管凱蒂哈巴斯說。

新策略涉及Facebook營銷、傳播、政策和誠信團隊的高管。根據五位知情人員的說法,亞歷克斯·舒爾茨(Alex Schultz) 是一位在公司工作了14年的資深人士,去年被任命為首席營銷官,他在形象重塑工作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其中三位知情人士表示,其中至少一項形象重塑計劃是由祖克伯推動的,而且其他所有計劃都是在他的批准下進行的。

但Facebook發言人喬·奧斯本(Joe Osborne) 否認外界傳言的Facebook形象重塑新策略,他將傳播正面新聞稱之為「分享公司新措施」。「人們有權知道我們為解決公司面臨的不同問題,而採取的不同措施——我們將廣泛分享這些措施。」他在一份聲明中說。

facebook
Facebook發言人喬.奧斯本認為,傳播正面新聞只是「分享公司新措施」,否認外界所說的「重塑形象策略」。

減少道歉和和解次數,增加正面報導

一月份,高層們舉行了一次網路會議,提出積極防禦的想法。與會者提出了使用投放新聞摘要的方式,來宣傳該公司的正面新聞,以及投放對Facebook有利的文章及相關廣告。兩名與會者說,他們還親自參與了「定義Facebook正面文章」的討論。

同樣在一月,公司的溝通團隊討論了,讓高層在危機面前減少道歉和解次數的策略。

知情人士說,祖克伯與包括2020年大選在內的政策問題有關聯,他也給自己重塑了創新者的形象。他們說,在今年一月,通訊團隊發了一份文件,包含讓祖克伯和醜聞保持距離的策略,以及將他的Facebook貼文、媒體內容和創新產品串聯起來。

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曾報導過該文件。

該文件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在1月11日,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告知路透社,一周前衝進美國國會大廈的事件與Facebook無關。7月,羅森寫道:「Facebook不是疫苗接種目標未能達成的原因。」

祖克伯的個人Facebook和Instagram貼文也有了變化。他最近的貼文並沒有涉及解決公司爭議,而是展示了一段他扛著美國國旗穿過湖面的影片,其中展示了VR技術和相關硬件設備。

Mark Zuckerberg.jpg
未來Facebook目標朝VR/AR領域發展。
圖/ Facebook

數據訪問受限

Facebook還開始降低學者和記者訪問該平台數據的可能性。今年四月,該公司告訴數據公司CrowdTangle:有一個可以提供Facebook貼文參與度和受歡迎度的數據工具,雖然這個工具依然存在,但相關團隊人員已經被轉移。據悉,這一變動來源於亞歷克斯·舒爾茨,他對CrowdTangle分析出「Facebook傳播許多假新聞」這一結論表示沮喪。

對使用CrowdTangle的學者們來說,這樣的變動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一家非營利組織的錯誤訊習研究員卡梅倫·希基(Cameron Hickey) 說,他對此特別生氣,他覺得CrowdTangle是因為發表自己的看法和結論而受到懲罰。

兩名知情人士稱,舒爾茨認為,Facebook應該發布自己關於該網站最受歡迎內容的訊習,而不是提供對CrowdTangle等工具的訪問權限,由它來進行統計。因此,在六月,該公司編寫了一份關於Facebook 2021年前三個月最高瀏覽量貼文的報告。

但Facebook最終沒有發布該報告。根據政策溝通團隊成員的說法,這一時期關注量最高的是 ,他們擔心公布這一結果會造成民眾對疫苗的恐慌,使自己受到懲罰。據悉,在該報告發表的前一天,舒爾茨投票決定擱置該文件。後來,他發布了一條關於他在Facebook的角色的訊息,他表示:「我確實關心公司的聲譽,但是我也關心嚴謹性和透明度。」

Facebook還杜絕員工洩密的現象。今年七月,通訊團隊關閉了一個用來發布公告的內部論壇。論壇最後一條公告是:「我們有一個要求:請不要洩漏信息。」

Facebook
Facebook近期風波不斷,除了6小時全球大當機,還有員工爆料內幕。
圖/ pexels

與此同時,Facebook加大了營銷力度。在今年夏天的奧運會期間,它加大力度投資電視廣告,以宣傳它是如何培養虛擬社區的。根據最近的一份收益報告,今年上半年,Facebook在營銷和銷售方面的支出,達到創紀錄的61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8%。

幾週後,該公司禁用了紐約大學一組研究人員的Facebook帳戶和公共主頁,進一步降低了學者對其進行研究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在網路瀏覽器上創建了一項功能,允許他們查看用戶們的Facebook活動狀態,其中有1600名用戶同意被追蹤。根據學者們拿到的數據,2020年大選期間誤導性政治廣告在Facebook平台上大肆橫行。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Facebook稱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違反了有關收集用戶數據的規則,理由是它最初在2012年與聯邦貿易委員會達成了一項隱私協議。但聯邦貿易委員會後來向Faceboo聲明隱私協議允許良好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研究。

紐約大學首席研究員勞拉·埃德爾森(Laura Edelson) 表示,由於她的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Facebook將她拒之門外。「Facebook的一些人看著我們的研究成果,他們想到的只是糟糕的公關策略。」她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研究人員無法分析Facebook上的用戶的生活。」斯坦福大學法學教授納撒尼爾·佩西里(Nathaniel Persily) 說,他正致力於制定聯邦立法,迫使該公司與學者共享數據。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181358375_facebook_instagram_w
外國學者認為,Facebook應該與學者共享數據,以利調查與研究進行。
圖/ Gil C via shutterstock

新策略已經進入測試階段

兩位知情人顯示,在八月祖克伯批准Project Amplify後,該公司在美國三個城市測試了這一變化。他們表示,雖然該公司也用過推廣固定新聞摘要的方法,來推廣自己的產品,但從未如此高調地推廣自己的正面報導。

一旦測試開始,Facebook會用一種名為「快速推廣」的系統,將有關使用該社交網路的個人和組織的故事都納入新聞種。用戶會看到一條帶有Facebook小徽標的貼文,這些貼文會連接到該公司和第三方本地新聞網。比如一個連結是講「Facebook 2021年創新產品」,並討論它如何「實現100%的能源可再生」。

「這是有明確標記的Facebook的測試。」奧斯本說,並補充說Project Amplify其實「類似人們在其他技術和消費產品中看到的企業責任倡議。」

該公司負責全球事務的副總裁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 寫了一篇博文,譴責《華爾街日報》的假設,後者稱Facebook高層一再忽視其他人對新政策的警告。「這些媒體對我們正在努力做的事情,進行錯誤的描述。」克萊格說,但他並未詳細說明,正在努力的事情是什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36氪

【熱門焦點】
1.全聯震撼買下大潤發,專家:拼服務科技創新度,家樂福一定會緊張
2.比爾蓋茲要睡滿8小時、祖克柏從不喝咖啡!CEO們維持精神充沛的5個關鍵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吳佩臻

關鍵字: #Faceboo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