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在職場上碰到這些問題,該磨合還是離開?
工程師在職場上碰到這些問題,該磨合還是離開?

之前在2021年末寫的這篇《回顧工程師的2021年:轉換跑道前先問自己想在職涯中學到什麼》最近引起蠻多身旁朋友共鳴,難道是年後轉職潮,大家在考慮跳槽嗎?工程師現在要換工作實在太容易了,條件一家比一家優渥,直接擺在眼前任你挑。

如果有人向我尋求工程師轉換跑道的建議,我不會直接指引他們應該去哪上班,而是會請他們思考:「自己是個吸引企業的好人才嗎?」這麼說並沒有嘲諷之意,也不是鼓勵大家成為社畜,而是應該想辦法讓自己在職場上成為更好的人,對自己有所交代。

在職場上碰到解決不了的事,決定放過自己選擇離職,偶爾也是好選項,但這不能成為「每一次的決定」,人們總是期待換一個新職場問題就會解決,到頭來問題還是反覆發生,這無關乎於環境或薪資,而是與自己息息相關。今天RUBY大叔要分享三個工程師在工作上常見的問題,並提供建議給工程師及主管,如果你也剛好被這些問題折磨,不妨先看看這篇重新思考一下。

shutterstock_522888385_thinking.jpg
在職場上難免碰到棘手問題,可能是工作內容、更可能是人際之間的應對與合作。離職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不如面對問題,找出應對措施。
圖/ marvent via shutterstock

一、有問題就要開口問,但為什麼問了卻沒得到解答?

這種經驗大家或多或少碰過,尤其新人時期,自己很努力很認真理解手上的專案,碰到問題也即時發問,但主管總是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彷彿有問跟沒問一樣,最後自己埋頭苦幹卻卡關,這時主管再次提醒你:「有問題就要開口問不要等到出包。」簡直有口難言,狀況若沒舒緩,惡性循環之下難免會萌生離職念頭。

另外還有一種是不好意思開口問的沈默君,主管以為你沒問題最後卻出錯,套一句我同事S子的話:「保持自己神秘、深不可測的樣子,在職場上真的不會為你加分。」

給員工的建議想要得到正解就要問對問題。有時主管沒有回覆到點上,是因為自己的問題不夠明確,真正的問題是A,但提問時問成B,這可能受限於發問者的經驗與能力。

我年輕時也犯過這種錯誤,以自己有限的經驗與思考去判斷問題導致錯誤發生,後來經歷的專案越來越多,知識含量也較足夠後,才理解原來之前是提問不夠到位。在提問前,先確定自己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記錄自己嘗試過哪些方式,問題卡在哪裡?提問時,盡量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避免斷章取義,才能找到解答,問問題本身就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

shutterstock_683296708_think.jpg
「問問題本身就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行為。」而在問出口前,也建議先仔細回顧事情的來龍去脈,將事情釐清一點更能找到癥結點,也讓他人能更順利地協助你。
圖/ Shutterstock

給主管的建議:對於願意開口問問題的員工,請務必有耐心的解釋教學,當發現員工問的問題不夠精準,可適時誘導及鼓勵他們從不同面向思考,把問題導正回來,即便在你眼中看來,有些是老問題,但他們正在為做好自己的工作奮鬥。

網路上有些文章指出Z世代人才難留的問題,這麼一想,發現我們公司的Z世代都很上進、很積極,對於不懂的問題也會追根究底問下去,不會太多小劇場(難道是初生之犢不畏虎),連我們公司最嚴厲的大BOSS都豎起大姆指認同,所以主管們,擁抱Z世代吧。

延伸閱讀:如何開發Z世代有感的網路服務設計?這五點建議趕快筆記!

二、明明照規劃內容執行,為什麼成品還是不符預期?

這也是工作上的萬年困擾之一(撇除因客戶過度干涉專案造成的情況),每個人對於工作內容的認知、標準及判斷本來就不同,這也導致專案成果有落差。

尤其是自己經手的專案不符合客戶期待,這種挫折感是很大的,當想回頭思考問題出在哪時,也很難歸咎於單一問題,畢竟專案從零至有,是一連串團隊合作的結果。

給員工的建議:每個人對事物的立場、經驗及態度都不同,你的「理所當然」不一定是別人的「理所當然」。就個人而言,可以問問自己,當你在承接工作時,是想把事情「做完」還是「做好」?這兩者在心態上就有很大差別,唯有當你想把事情「做好」,才能察覺更多問題,及早開始應對,雖然大家做事方式不同,但你可以設定Checkpoint,在團隊中主動檢驗,創造有跡可循的規則,隨時與團隊對焦完成任務。

給主管的建議:當發現專案不符預期時,主管要與員工共同承擔,努力是雙方一起的,並非只是員工問題。有些對主管來說「很簡單」的問題,很可能就是員工解決不了的,主管得適時判斷團隊狀況,與團隊站在一起面對,而非只是責備員工。

teamwork-3213924_1920.jpg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不論是員工或主管,都建議保持團隊合作的心態,即使你是專案負責人,也有權利尋求支援。

三、都是They的錯?碰到難溝通的人,工作效率及心情變差怎辦?

溝通是門學問,但請不要太快放棄這個學分啊!金庸小說《笑傲江湖》有句對白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溝通問題,想要透過轉職一勞永逸溝通問題是不可能的,練就鋼鐵之心,想辦法克服這個問題才是上上策。

給員工的建議:碰到難溝通的人,不要太快放棄溝通也不要太快下結論,即使內心覺得都是they的錯,問題還是要解決。盡量站在客觀立場全貌看待整個事件,也不必過度檢討自己,讓自己背負溝通失利的壓力影響工作效率,與其換工作,不如趁機培養自己解決事情的智慧,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有機會解決的。

給主管的建議:溝通不止是員工的課題,更是主管的必修課。溝通是雙向的,作為主管不能只是下達命令給員工,更要有傾聽員工說話的能力,坊間有很多書教大眾如何培養溝通力,如果主管沒時間深造自己的溝通力,至少要做到不漠視員工發出的溝通需求,盡量接住每一次的訊號給予回應,讓彼此負擔減到最小。

shutterstock_598993493_communication.jpg
「溝通」幾乎可說是所有問題的源頭,若遇到溝通相關的問題,不要輕易逃避,若學得溝通學分,絕對是益處多於壞處。
圖/ George Rudy via shutterstock

你在職場上碰到的問題是什麼呢?歡迎跟RUBY大叔分享。在之後的文章中,我偶爾會把我同事們的對話(或他們的所作所為?)放進來,因為平常跟他們聊天真的獲得很多靈感,不能只有我知道啊!

在這邊也工商一下,如果大家對技術觀點、工程師生活、趨勢分析等相關主題有興趣,想學到更多,除了追蹤RUBY大叔,也可以訂閱我們公司的電子報,就會不定期收到實用的文章呦!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吳佩臻、侯品如

關鍵字: #職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