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氣讓馬斯克、貝佐斯荷包大縮水!前500大富豪身價蒸發1.4兆美元
不景氣讓馬斯克、貝佐斯荷包大縮水!前500大富豪身價蒸發1.4兆美元

全球富豪的荷包,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下都瘦身不少,從2022年初至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身價都下跌約600億美元,全球前500大富豪在這半年裡損失超過1.4兆美元資產。

疫情下有別於市井小民口袋乾癟,全球富豪身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快成長,根據非營利組織樂施會的資料,疫情爆發後的前24個月內,全球富豪的財富成長超越過去23年的總和,數位化、加密貨幣等關鍵字幾乎成為了財富密碼。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馬斯克在疫情下登上了全球首富,然而現在的經濟動盪也讓他資產大跌近600億美元。
圖/ shutterstock

但這股成長浪潮已經過去,美元升息讓股市面臨巨大動盪,標普500指數經歷自1970年石油危機以來上半年最嚴重的衰退,已經下跌超過20%以上,而那斯達克指數同樣衰退超過20%,是2008年金融風暴至今的最大跌幅。

股市表現不振,絕大多數富豪身價縮水

特斯拉股價自2022年以來已經大跌超過43%,第二季的交車數更因為中國疫情封鎖、俄烏戰爭導致原物料暴漲而只有約25.5萬輛,結束過去兩年持續成長的佳績,與第一季31萬輛相比呈現下滑。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的資料,馬斯克的財富絕大部分都來自特斯拉股票,因此身價與年初相比已下滑599億美元、來到2,100億美元左右。

而隨著人們開始重回實體商店,亞馬遜銷售成長開始放緩,今年第一季銷售額僅成長7%,且因為通貨膨脹、缺工導致高昂的人工成本等,都令亞馬遜營業收入大減,並預測第二季表現可能會更為慘淡。

僅供刊物使用_shutterstock_1514808611_amazon.jpg
亞馬遜因為人工成本攀升、電商成長趨緩等因素導致股價受挫,貝佐斯的身價因此受到影響。
圖/ Frederic Legrand - COMEO via shutterstock

2022年至今亞馬遜股價同樣損失超過35%,令貝佐斯的身價下滑593億美元,目前以1,330億美元在榜上位居第二,僅次於馬斯克。

在《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排行中,前10名只有印度首富高塔姆.阿達尼身價有正成長,上升了223億美元,其餘皆呈現下降。阿達尼主要經營港口開發及能源產業,受惠於現在進行式的原物料上漲。

總的來說,目前榜上前10名富豪整體身價從與2022年初相比,已經蒸發2,740億美元之多。而根據《彭博社》報導,前500大富豪總共在今年上半年損失1.4兆美元。

加密貨幣臨寒冬,幣安執行長身價大跌800億美元

不過要說身價衰退最慘烈的,莫過於加密貨幣富豪趙長鵬。趙長鵬是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的創辦人,今年初一度以約960億美元的身價擠入全球前10大富豪,然而隨著加密貨幣寒冬來臨,其資產縮水接近800億美元,是500大富豪中衰退最嚴重者。

目前趙長鵬在全球富豪排名中位居第95名,現時身價約166億美元。

Meta創辦人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則是衰退第二嚴重的富豪,身價下跌659億美元。Meta過去這半年來,用戶數開始趨緩,甚至一度下滑,且蘋果iOS新隱私政策對廣告營收的影響依然持續,再加上面對TikTok等強勁競爭對手的壓境,Meta股價在今年上半年大跌52.7%,衰退幅度足足是微軟、蘋果、Google等科技巨頭的一倍以上。

幣安創辦人趙長鵬
幣安執行長趙長鵬是2022上半年身價衰退最多的富豪,縮水幅度接近800億美元。
圖/ 張庭瑜攝影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目前祖克伯在富豪榜上仍排名第17名,身價為596億美元。事實上身價衰退第三、四名便是馬斯克與貝佐斯,而第五名則是全球第三大富豪、LVMH董事長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

動盪的經濟環境讓這些大富豪的財產不斷縮水,但《彭博社》指出,近幾年快速增加的財富讓他們不僅能夠承受這次衝擊,甚至毫不畏懼地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尋找機會,例如FTX執行長山姆.貝克曼.佛萊德(Sam Bankman-Fried,俗稱SBF)就大動作以2.4億美元收購加密貨幣借貸平台BlockFi,並傳出有意收購Robinhood。

而馬斯克前陣子收購推特更是受到全球矚目,不過在馬斯克聲稱推特假帳號、機器人數量不實後已經推延交易,能否順利達成交易暫時還難有定論。

資料來源:BloombergBusiness Insider

責任編輯:侯品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