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晶片禁令怎麼把中國IC設計、製造龍頭壓著打?美國真正怕的是什麼?
【觀點】晶片禁令怎麼把中國IC設計、製造龍頭壓著打?美國真正怕的是什麼?

日前,美國與日本、荷蘭政府達成協議,共同管制先進半導體製程設備輸出到中國,由於事涉敏感,日本與荷蘭兩國皆不會對外公布管制的內容。

目前日本政府正與業者協商,預計2023年春季,可能開始執行管制先進半導體製程設備輸出到中國。

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頒布對中國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不畏懼中國的「報復」,因此「清楚地」公布制裁內容。

岸田文雄
岸田文雄在2020非執政時期,針對時任日本首相菅義偉談及美日安保條約是否適用於釣魚台群島發表觀點。

日本與荷蘭在中國有很多商業利益,中國是日、荷的重要市場,因此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得不配合美國的政策,為了避免「公開得罪」中國,日、荷低調處理對中國的管制措施,不對外公布。

出手管制先進半導體生產設備輸出,對記憶體、邏輯晶片同步源頭打擊

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發布對中國高科技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

對半導體管制,邏輯晶片方面16/14奈米(含)以下的生產設備,除非獲得許可,否則不准出口給中國廠商。

記憶體方面,DRAM在18奈米(含)及以下,NAND快閃記憶體128層(含)以上的製程設備,需取得核准方可出口到中國。

這次頒布的禁令,新增對記憶體製程設備的管制,這對中國記憶體產業造成嚴重打擊。邏輯製程無法發展先進製程,製造商依然可以靠成熟製程取得足夠的生意,維持業務發展;但記憶體產業就不同了,如果無法發展先進記憶體製程技術,則產品會喪失競爭力,成本無法與用先進製程生產記憶體的廠商競爭。

美拉日、荷一起管,盟友面臨產業發展與參戰陣營兩難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管制措施,僅對美國廠商有約束力,對非美國的廠商恐怕力有未逮。日本與荷蘭在半導體製程設備的市占率分居全球第二、三名,如果沒有日、荷的配合,中國廠商有可能可以靠日、荷提供的設備,「繞過」美國禁令,發展先進製程。

ASML Campus in Veldhoven (with logo)_43660 (1).jpg
ASML是荷蘭半導體微影設備供應巨頭,台積電也是客戶之一。
圖/ ASML

荷蘭的ASML是DUV(深紫外光)微影機的主要供應商,只要管制高階DUV對中國的輸出,就可掐住中國往先進製程發展之路。不過ASML總裁對管制該公司DUV微影機出口到中國,颇有微詞。他認為這將影響全球半導體的供應鏈,並且迫使中國加緊發展自己的半導體製程設備,短期間中國當然無法發展出完整的半導體製程設備,不過假以時日,中國有可能開發出本土的半導體製程設備。

延伸閱讀:美國禁令大反撲!華為籌組「復仇者聯盟」,重構中國半導體供應鏈

日本方面,「東京威力科創」的塗佈、蝕刻、清洗等設備,涵蓋很多半導體的重要製程,如果沒有加以管制,中國廠商可利用這些設備取代部分美商設備,因此傳出美系業者認為禁令對日、荷半導體業者在中國的經營有利。

日本在中國有龐大的商業利益,日本許多商品在中國有不小的市場,因此日本政府雖然配合美國的要求,不過為了日本企業的利益,日本政府不得不密切與各相關公司討論,以制定出各公司可接受的方案。

延伸閱讀:美國為何特意拉攏ASML、東京威力?中國向WTO哀嚎有用嗎?

北京高調政策宣言、企業產值快速發展敲響警鐘,終引美戒心

美國「下重手」管制先進半導體技術輸出到中國公司,主要的考量是唯恐 被用於軍事用途

如果中國能維持以往「低調」,不高舉「2025中國製造」、「一帶一路」等擴張目標,維持美中和諧的關係,美國沒有將中國視為「威脅」,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會令人「害怕」。

2018年川普政府發動美中貿易戰,開啟美中對抗的局面。美國意識到華為在5G技術的領先,以及華為這家公司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為了防止華為「坐大」,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及其70家關係企業列入「實體名單」以管制美國先進技術輸出給華為。

2020年5月15日,美國沿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 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管制所有用到美國技術的半導體公司,除非獲得許可,否則不得對華為及其關係企業提供產品及服務。

這個禁令,斬斷海思的「生機」,全球沒有晶圓代工廠(包括中國的晶圓代工廠)敢接海思的訂單。同時也將原本可超越三星電子,成為全球智慧型市佔率第一的華為,打成二、三線的智慧型手機廠商。

華為
圖/ 網易科技

海思是當時中國實力最堅強的IC設計公司,不僅技術達全球一流水準,2019年海思營業額高居全球10大IC設計公司之林,營業額與聯發科在伯仲之間,若不是被美國制裁,2020年海思營業額就可能超越聯發科。

以往海思與蘋果是兩家最早採用台積電最先進製程的公司。台積電於2020年第一季開始量產5奈米製程,當時蘋果公司的A14 Bionic處理器,以及海思的「麒麟9000」,是當時全球「惟二」最先採用5奈米製程的頂級手機應用處理器。

管制先進製程的真正用意恐非產業發展,而是劍指其軍事用途

可惜的是海思遭美國制裁,從2020年9月15日後(3個月緩衝期),海思就無法在台積電繼續下單生產,麒麟9000成為海思高階晶片的「絕唱」。

海思IC設計實力超強,假使沒有美國的制裁,海思很可能「大放異彩」,在手機、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無線通訊等領域開發出頂級IC,將中國IC科技的實力,提升到全球一流水準。好在美國及時「出手」制止海思,防止海思可能開發出的高階IC「流入」軍事用途。

IC製造方面,若美國沒有對中國半導體製造業起了戒心,不對先進製程設備加以管制,中芯可以買到所有的先進製造設備(包括EUV),則今天中國半導體製造業的情況將有另一風貌。

在沒有設備取得的障礙下,中芯可能於2020年進入7奈米製程量產,2023年進入5奈米量產,成為繼台積電、三星電子之後,具先進製程生產能力的晶圓廠。

另一雄心勃勃的華力微,也可能推進到14奈米製程。在沒有管制的情況下,中國半導體製造業不僅在量方面,大幅增加,在質方面也躍升到全球一流的水準。

中美貿易戰
圖/ Shutterstock

美國智庫可能很早就看出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潛力,因此建議美國政府及早採取行動,以免中國在半導體產業取得優勢,進而影響地緣政治的面貌。

2019年美國要求荷蘭政府禁止ASML將EUV(極紫外光)設備出貨給中芯,2020年制裁華為、海思,2020年12月將中芯列入「實體名單」,管制高階製程設備出貨到中芯。這兩大措施「遏止」中國IC設計及IC製造兩大龍頭的發展。

2022年10月7日美國發布對中國高科技技術出口的管制措施,將管控升級到所有的中國公司。

今年美國與日本、荷蘭達成協議,共同管制先進半導體製程設備出口到中國,美國對中國的「緊箍圈」愈來愈緊,將中國半導體製造業「圈在」成熟製程領域,以免增加地緣政治的風險。

延伸閱讀:科技戰大反撲,中國密謀3策略!美晶片禁令變半導體催化劑?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在零售數位轉型浪潮下,顧客跨越線上線下,期待的是不中斷的體驗。但當據點與品牌日益龐雜,服務容易斷線,品牌該如何化解?

走過65年的恆隆行,代理超過29個國際品牌、據點遍布全台,為了突破這道難題,恆隆行打通零阻力的顧客關係路徑,實現品牌關懷。

多品牌、多通路的隱憂——體驗為何斷線?

「過去只要把好產品賣出去就好,但現在顧客期待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完整的體驗。」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恆隆行同時兼具代理、品牌與零售三重角色,若仍停留在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隱憂很快浮現。

五年前,恆隆行在全台已有逾70個專櫃,各自經營 LINE 帳號。顧客跨櫃位或跨品牌諮詢時,因難以全面控管,提供風格一致、資訊齊全的回應,是一大挑戰;售後服務需要完整資訊,轉介客服的流程變冗長。

Omnichat
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
圖/ 數位時代

「顧客明明都是恆隆行的消費者,卻可能在不同櫃位得到不同解答,這就是必須解決的阻力!」陳思樺坦言,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對一個代理29個品牌、橫跨多通路的企業而言,零散不僅削弱體驗,也消耗內部人力。

這些挑戰讓恆隆行意識到,唯有在建立「一致性的品牌信任感」,並確實實踐「無阻力服務」,才能贏得顧客信任。

恆隆行從品牌關懷出發,打造零阻力的流暢服務體驗

帶著這樣的決心,恆隆行在2024年展開整合計畫。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任務,是將原本分散在各門市的70至80個 LINE 帳號,收斂為單一入口,並以三合一選單架構,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甚至是品味生活的多元需求。

Omnichat
恆隆行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將客服與門市串聯起來,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以及提升生活品味的多元需求。
圖/ 恆隆行

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客服與門市首次真正串聯起來。當顧客有維修需求時,櫃位人員能即時將案件指派至後勤單位,免去層層等待;顧客掃描 QR Code 綁定熟悉的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獲得建議與售後協助。現在,無論是客服維修或門市選物顧問,都能透過這個入口實現服務——從獲客、購買、售後保固到清潔耗材加購,任何階段都能延續一致體驗。

「顧客不只是收到推播,而是能延續自己的旅程,甚至和服務人員建立起信任連結,這就是品牌關懷。」陳思樺表示,這套架構也讓數據真正發揮作用。透過 Omnichat 與 91APP 串接,恆隆行得以整合瀏覽紀錄、點擊行為與線上線下購買紀錄等第一方數據,優化行銷推播,避免過度打擾,並累積更完整的洞察。

更重要的是,透過單一帳號的整合,成功打造出一個兼容多品牌、多銷售通路、多行銷管道的 LINE 官方帳號,在各品牌仍能保有個性化的溝通語氣與內容之際,仍統合進「One hengstyle」會員體系。換句話說,不論消費者來自直營門市、外部通路,或線上電商購買,最終都會成為 One hengstyle 會員,持續接受個人化服務。

恆隆行
恆隆行顧客掃描門市 QR Code 綁定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得後續建議與售後協助,打造暖心OMO服務。
圖/ 恆隆行

除了打通任督二脈,對外要無阻力,對內也要滑順。系統架構要保持彈性,能符合恆隆行內部跨部門協作。以前客服沒有系統可以評估,現在則可利用跨部門報表功能,幫助第一線人員即時掌握進線數與處理時長,讓服務品質有跡可循。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

隨著系統上線,成效很快浮現。數據顯示,恆隆行直營門市顧客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持續在線互動,顯示他們不再是「買完就走」,而是因服務價值留下來。隨著好友數持續成長,恆隆行官方帳號的封鎖率穩定維持在 31% 以下,遠低於零售品牌平均 65%。更重要的是,LINE 官方帳號帶來的轉換率比整體平均高出35%,每月新增線下綁定超過5,000筆,逐步累積成跨品牌應用的基礎。

這些成果不僅改善了顧客體驗,也提升了內部效率。陳思樺表示:「對外,顧客的問題能更快解決、售後不中斷;對內,櫃位人員負擔減輕、效率更高,這就是我們想實現的零阻力!」她補充,為深化品牌關懷,恆隆行持續優化服務腳本,確保顧客在不同場景中都能延續信任。「我們要的不是短期的 fancy campaign,而是長期的對話與陪伴。」

未來,恆隆行除了以第一方數據為核心,持續為各品牌打造專屬體驗,把洞察應用到服務腳本與行銷策略,後台報表也將強化分流與品質監控,讓內外流程更順暢。同時,也期待與 Omnichat 探索 AI 應用,例如將電話需求無縫轉接至 LINE、讓自動化回覆更具人味等,把「零阻力服務」推向更多場景。

Omnichat 台灣總經理翁忻閎回顧過往經驗指出:「很多單位一開始並不理解為什麼要改變,我們就透過 workshop 與教育訓練,協助內部釐清痛點、建立共識。」但他也強調,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技術,而是企業轉型的決心以及統合方向的能力。「品牌要先想清楚,究竟希望帶給顧客什麼樣的一致體驗?內部目標是否對齊?」

他認為,唯有基礎建設完善、方向一致,OMO 才能真正落地,而 AI 等新技術也才能在這些基礎上發揮價值。恆隆行的轉型便是一例:將分散的服務觸點收斂為單一旅程,最終轉化為零阻力的品牌關懷。當顧客在任何節點都能感受到信任與連結時,零售商才真正掌握了主動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