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特斯拉在Model 3中率先採用碳化矽(SiC)功率元件,為第三代半導體在電動車領域的應用打開市場,然而近日特斯拉卻宣佈將大幅減少下一代電動車動力系統中的碳化矽用量以減少成本,甚至動搖部分半導體業者的股價。
特斯拉新系統大砍75%碳化矽使用,對半導體產業不是壞事
三月初登場的投資者日活動上,特斯拉動力系統工程負責人科林.坎貝爾(Colin Campbell)表示,他們將在保持電動車性能與效能的前提下,減少下一代動力系統中75%的碳化矽電晶體用量,「在我們的下一代動力系統中,我提到的碳化矽電晶體是關鍵零件,但其價格高昂,因此我們想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在不影響電動車性能及效率下減少75%的使用。」
碳化矽在高電壓、高功率表現良好,同時具有極佳的散熱性,因而適合應用在電動車、太陽能、5G、低軌衛星等新興領域,然而卻相對昂貴,儘管與傳統晶片的價格差距近年已大幅縮小,成本仍然達到其兩倍左右。
至於特斯拉替代碳化矽電晶體的技術,坎貝爾並沒有曝光更多資訊,不過仍然這則消息依舊撼動了多家半導體業者的股價。根據《CNBC》報導,安森美半導體、意法半導體股價各自下跌2%,而近年聚焦發展碳化矽半導體業務、在基板、磊晶等碳化矽材料擁有逾6成市占的Wolfspeed,則下跌7%之多。
雖然特斯拉將減少碳化矽材料使用,研究公司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師認為,倘若坎貝爾所言為真,對半導體產業反而是一件好事, 因為這代表電動車成本下降,勢必推動市占率上升,單位銷售的損失會被電動車銷量攀升所彌補 。
特斯拉及坎貝爾對於替代碳化矽的新技術,並沒有曝光更多資訊,但外界預期這項技術只會用於平價版本的新車款,目前已發表或推出的Model S、X、3、Y及Cybertruck等車並不會使用新的動力系統。
目標2030年產能2,000萬,特斯拉多方面降低生產成本
這次的投資者日活動中,「降低成本」便是特斯拉第三個「總體計畫」的主軸,除了減少碳化矽的使用,還將透過減少稀土、改進製造設施等手段,力求將下一代電動車的成本大砍一半。這也令外界聯想到,多年前馬斯克曾計畫打造、卻在近年原物料成本上漲後絕口不提的2.5萬美元電動車,或許終有登場的機會。
特斯拉設計總監霍爾茲豪森(Franz Von Holzhausen)表示,從Model S、X到3、Y之間,他們將電動車成本減少了一半之多,然而現在他們必須再次大砍電動車成本,才有可能實現在2030年產量達到2,0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特斯拉在2022年繳出接近50%的產能及交車數成長,並預計2023年將生產180萬輛電動車。
另外,特斯拉不僅著手改良電動車本身,也將優化電動車的製造技術,預計將以占據空間更小的模組化設施來生產電動車,聲稱未來生產新動力系統的工廠占地只要去年落成的奧斯汀廠的一半,大大節省了65%的成本。
「這代表我們可以同時建造更多工廠。」今年1月升任全球副總裁、可說是特斯拉第二號人物的朱曉彤表示。馬斯克也在這場活動上,宣佈將於墨西哥蒙特雷附近興建一座新廠房。
馬斯克認為,特斯拉電動車的需求很高,然而許多想要一輛特斯拉電動車的消費者,無力負擔如此高昂的售價,他們希望進一步讓電動車平民化,觸及更多有意購買電動車的族群。只不過,特斯拉也表示平價版本的電動車要等到2025甚至2026年以後才有可能現身,短期內恐怕還無緣見識。
資料來源:CNBC、Business Insider、Associated Press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