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狂潮席捲全球,迄今浪頭仍未止歇,隨著商業版本的推出,更是橫掃各個領域,但在宗教信仰面前,它會放慢腳步嗎?畢竟「對方」是被人類視為凌駕所有之上的最高存在,這也讓人好奇,當人造的ChatGPT遇到造人的神,兩者之間究竟會激盪出甚麼樣的火花呢?
ChatGPT之所以能夠橫空出世,關鍵就在於它能以自然語言文字這種最接近人類思維模式的表現方式與我們對話,憑藉正是它在「大型語言生成模型」上冠絕群倫的表現,但不同於Google Search等搜尋引擎,優勢是在一望無際的網路世界中精準找到標的文字,ChatGPT的獨門招式卻是從廣大的訓練資料中,組合出機率最高的文字。
換句話說,它所生成的文字基本上是種「猜測」,正確性並不是它的強項,讓人驚豔之處反而是藉由人類無可匹敵的搜尋與歸納本事,找到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題材,並且善巧地整理成一段段有條有理、有模有樣的敘述。
也因此,ChatGPT對於可能會引起爭議的問題一向都非常小心,或說是「政治正確」,所給出的答案要不是面面俱到,再不然就直接回覆無法作答,這其實是相對安全的做法,但這樣的策略對於宗教合適嗎?一般大眾也許會認為宗教不都是勸人為善,ChatGPT只要模糊以對,說些正面的話語,應該不會踩到地雷吧?但信仰是以人的靈性為基礎,起手式就完全站在人工智慧的對立面,何況各大宗派對於教義的解讀都相當嚴謹,神職人員與法師們更是飽讀經書、不打誑語,ChatGPT會有立足的空間嗎?
沒有「靈性」的AI,和宗教怎麼結合?
這已經是進行式了!根據根據《數位時代》轉載T客幫的報導《連佛祖都要配備ChatGPT!超正能量的「佛系AI」來了,怎麼指點你人生大小事?》,日本創業家「家入一真」在今年三月份推出以ChatGPT為本的AI佛Hotoke,希望能以心理學與佛學角度提供網友煩惱諮詢,至今已得到不少的迴響。
至於效果如何呢?可想而知,Hotoke還是持續ChatGPT的基調,先給個廣泛性的說法,再藉由多個不同面向加以分析,藉此引發當事人的思考與內省,其實Hotoke扮演的就是個點醒的角色,畢竟煩惱的來源常常是在自己本身,解鈴還須繫鈴人。在解憂的同時,Hotoke也不忘買個保險,提醒大家,它的看法可能有錯,請寬容以待。
Hotoke可不是AI涉足宗教界唯一的例子,早在2015年位於中國北京的龍泉寺就出現了名為「賢二」的機器僧,它身穿橙色僧袍,胸前佩置著觸控面板,個頭十分嬌小,大約只有兩尺高,憑藉著稚氣的外表與幽默的談吐,相當受到歡迎。
龍泉寺一直努力透過現代科技推廣佛法,舉凡影音、VR/AR等新的媒體形式都勇於嘗試,還成立了自己的動漫中心,賢二就是根據先前出版的佛學漫畫發想而來。由於具有專門的佛學知識作為基礎,它足以提供較為深刻的見解,而以小孩的形象與不拘小節的風格呈現,希望能帶給人們親切、可愛,沒有距離的感受,以這一點來看,算是相當的成功。
賢二基本上比較像是擁有機器人外型的AI系統,它在機構設計上並未提供太多運動自由度,如果想要看到具有更強大行動力的機器僧,那就要看2019年三月,由日本京都高台寺所推出、以觀世音菩薩形象所打造的Mindar,「祂」被賦予的任務是帶領大眾吟誦經文,為信徒說文解經,就像是我們對一位人類法師的期待。Mindar擁有鋁製的身軀、矽膠的臉孔,身高達到195公分,它的眼睛、雙手、和身軀都能移動,雙腳站立於平台之上,居高臨下,氣勢十足,Mindar為信徒接受的程度值得進一步的觀察,但卻已經成功地吸引到大眾的目光。
宗教知識訓練,會是可靠助手嗎?
不具靈性的ChatGPT與機器人當然不存在宗教的DNA,但這部分一點都不妨害到宗教界運用它們來宣揚教義,藉由牧師與法師等所提供的專業知識作為訓練與調校,可以預期宗教性ChatGPT的正確性將會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宗教象徵由木頭、石頭雕像演進到擁有行動能力的機器人,似乎也有其脈絡,令人期待的更是兩者之間的緊密結合,能以具體的形象為人們分憂解惑。展望未來,AI與機器人已然是時代所趨,至於它們會不會在宗教界形成潮流,就端看社會大眾能不能接納了!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蘇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