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不再用粗飽經營學生客群! 出一張嘴新品牌,如何大吃「歐趴商機」?
【觀點】不再用粗飽經營學生客群! 出一張嘴新品牌,如何大吃「歐趴商機」?

周末和家人到台大正對面的「烤必勝」燒肉吃到飽用餐,這家店前身是美式手工漢堡專賣店,由於經營不善,後續燒肉餐飲品牌「出一張嘴」接手,開出「烤必勝」新品牌。

從上「烤必勝」命名上可看出,業者是想創造考試招福屬性,以吸引學生客群。

該策略果然奏效。店長表示,店內在大型考試前都是全場爆滿狀態,而因應各系所不同的考試排程,也形成有趣的不同週別被不同系所包場的有趣畫面;其實如果店家還能具有「考試前祈福,考試後還願」的概念,應該能創造更大效益。

大份量、低價已是過去思維,學生餐飲市場現況如何?

過去提到學生餐飲市場,總有老前輩不斷提到,學生就是沒有錢、就是要吃粗飽,因此餐點要低價、要大份量,不過,那早已經是上一個世代的觀念了。

在少子化的結構下,現在家庭就1~2個孩子,可支配的零用錢相較過往動輒3~4個兄弟姊妹分食零用錢的狀態,已經算是相當有餘裕。再者,現在新媒體盛行,已經有不少學生是能夠透過新媒體獲利,甚至還不到20歲收入已超越一般上班族,再加上外送員職業的崛起,小看學生的消費力並不是一件好事。

外送崛起,打破校內設點的絕對優勢

過去餐飲品牌若能在學校內設店,因為有基本客群,在營收上面有絕對保證,另一個效益是,至少能夠讓學生從小就接觸品牌到大,培養忠誠度。

但是在這個時代,學校內的餐飲不同以往,學生之間盛行叫外送,外送平台foodpanda更是有別於UberEats主打上班族群的策略,他們瞄準的是學生市場。

學校_教室
在少子化的結構下, 如今餐飲品牌也不得不重視學生族群的消費力。
圖/ shutterstock

雖然校方也針對外送崛起各校訂定相對應的措施,例如要求外送員只能將餐點放在校門口,但仍無法抵擋外送在自由選擇的絕對優勢。

從這裡也可以充分看見,就算學餐擁有相對便利與相對低價的優勢,但學生更愛需要花更多費用(還可能得走到校門口取餐)的外送餐點。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部分校方自設的學生餐廳都已陸續關閉,反而是承租外包單位找進來的商業品牌,至少在經營上具有商業思維,不只是走傳統的吃粗飽老路。

考前吃安心、考後吃回憶!吃到飽不是學生的心頭好,氛圍與故事才是

回到烤必勝這家店,消費結構依然是吃到飽的型態,分為699元、799元、999元,但提供的餐點品質是相當精緻的,蝦子端上桌竟然是「脱好衣服的」,還有像是泰式檸檬魚、酒蒸蛤蠣、養生花雕雞湯等特殊餐點。

除了餐點上做出不只是吃粗飽的氛圍外,店內的裝潢也別具風格。具有濃厚的日式感再搭配明亮的照明,很有日式居酒屋的氛圍,再搭配Q版「達摩不倒翁」帶有一點可愛又帶有祈福感,佐以現在餐廳很常見的拍照手牌,把考試必勝的氛圍做到極致。

燒肉.jpg
出一張嘴新品牌「烤必勝」,將考試必勝的氛圍做到極致。
圖/ 劉人豪提供

雖然該店位在台大正對面,該區域的學生應該本來就是考必勝的目標客群,但縱使是台大學生,也有必須要面對的考試,面對考試一樣會感到緊張,這時候吃一頓祈福味滿滿的燒肉感覺也會很安心吧。

再者,如果品牌聲量能夠做夠大,台北市高中生要考大學都應該要到台大對面的烤必勝燒肉店用餐吧,店內應該充滿相當多的台大磁場;台大畢業的學生在面臨社會上的考試時,也應該會回到店內用餐,畢竟就是一種情懷。

其實店內應該可以在更勇敢的強化與「考試」的直接連結,甚至可以考慮求一尊文昌帝君到店內坐鎮,變成「文昌帝君開的燒肉店」。更甚者,出一些周邊小物讓考生可以帶進考場,搭配還願活動,讓考生考一次、吃兩頓,都是很好的做法。

麥當勞成功行銷案例:大考前夕,御守造型期間限定操作

這樣的操作,也可以在連鎖速食龍頭麥當勞身上看到。每年的六、七月大考前夕,麥當勞都會推出祈福御守包裝的豬肉滿福堡早餐,其一是滿福堡本來就具有大眾知名度,轉換成祈福的意象不會太硬坳,再者,期間限定的御守造型包裝具有濃厚的祈福感。

麥當勞祈福御守包裝的豬肉滿福堡早餐.jpeg
麥當勞在大考前夕推出的「祈福御守」豬肉滿福堡早餐。
圖/ 麥當勞

更高階的思維是,在學生考前最緊張的時刻,麥當勞還改包裝幫你祈福,並且打出買一送一讓你在讀書的同時也能吃得飽飽的,是一個品牌站在學生身邊的氣氛塑造,讓學生認為麥當勞是自己人。

因此可以想見,麥當勞這一手賺的不是這幾天期間限定包裝的營收,他賺的是學生民心、是考試完之後的日常,這是一個成功的品牌活動,而非一次促銷活動。

延伸閱讀:麥當勞App擁600萬麥粉,啟動7年來最大變革,為達哪「兩目標」被罵也要拚?

說到底,餐飲就是一種日常,而我們的日常就是由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事件組合而成,考試是一個相當具有深刻印象且情緒起伏的事件,能夠做好結合,勢必是一條很棒的賽道。就像是醫院裡面的素食餐廳,除了健康訴求外,更多照顧者的請願吃素更是需求。能夠洞察事件需求,就能走出一條好的賽道。祝福台灣餐飲業的發展能夠更茁壯順利。

延伸閱讀:酸菜魚、漢堡排、夏威夷飯紅什麼?會是下個蛋塔?盤點2023年三大爆紅單品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餐飲市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