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Computex就像是AI的武林大會,沒有來的就懷疑自己不是AI咖了。」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7月23日出席產業座談記者會時指出。
他也表示:「希望今年COMPUTEX展會創造出來的氣勢,能夠繼續延續下去,更希望能變成台灣產業的氣勢。」
彭双浪提到,未來「算力」、「電力」、「人才」這三力,能促進台灣資通訊產業,在AI新時代更進一步發展,並表示電腦展讓許多人知道,算力就是國力、算力也需要電力。
彭双浪表示,期待政府除了有足夠的電力之外,也希望有足夠的綠電和更好的能源配比。
AI發展會是泡沫嗎?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洪春暉表示,AI的發展不會是一個泡沫,很多AI應用已經開始落地,生成式AI的應用值得期待。
洪春輝也提到,AI Agent(AI代理)帶出更競爭與合作的產業生態,不只搶算力、搶語言模型、搶在地本土的語言模型,以及整合平台和軟硬整合需求。
洪春暉舉例,看醫生的時候,通常醫生看的是螢幕,不是看病人,假如導入AI,將可以改善醫生辛苦地盯著電腦打病歷的過程。
當AI應用的技術成熟之後,將來甚至連急診救護時兵荒馬亂的現場,AI Agent依舊可以清楚的紀錄是哪一個人做了什麼指令。
AI發展的下一步?
針對AI發展,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AI像網路一樣,是科技重要的趨勢,「從小晶片到整個機櫃的產品,都會應用到AI的功能」他並提到,硬體發展接下來就會是軟體,再來就是所有的服務平台。
童子賢提到,台灣向來「重生產、輕應用」,未來AI的調校技術的發展速度會左右台灣未來AI時代的進展。
童子賢舉例,例如錄音轉逐字稿,可能受訪者會有台灣國語的狀況,「那誰來Fine Tune(調校)這些狀況呢?是不是真的很合用(台語)?」
對企業來說AI是「必修」?
電腦品牌廠宏碁營運長高樹國表示,AI對整個生態系的影響,供應端和消費端都有影響,他形容,商用AI如同「雪中送炭的『炭』」而消費端的AI則是「錦上添花」。
他表示,對消費者而言,AI是加分項,但對企業而言,AI則是必修,「企業若不使用AI,很可能就會完蛋。」並對政府提出建議,在AI產業發展上若要走得長久,不只需要硬體,也需要創新應用和軟體技術。
AI應用要落地,關鍵是什麼?
神通資訊董事長蘇亮表示,AI應用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需要數據,「AI本身很重要的就是足夠的數據,必須要有數據庫,開放的資料等等。
第二,就是AI整合平台,蘇亮表示,這會有另一個問題衍生,AI的應用是多個平台、多領域的跨域應用,未來的AI Agent,在跨領域的使用上必須考量到操作介面是否可以通用,「不用會寫程式也可以操作,」用創新的點子讓數據的平台可以發揮,讓AI應用落地。
AI商業應用要來了嗎?
台智雲策略長李立國表示,台智雲本身就是為了AI而誕生的,AI的算力模型帶動了產業界很多的想像空間,金融業如何在這個部分導入,讓極高度人力密集的金融業,可以加入AI來優化。
但須要注意的是,企業導入AI要「以終為始」,用企業需求來決定該導入何種GPU和算力,「今年是一個機會點,企業用的AI大腦應該很快就會達成。」李立國分享,台智雲透過開源模型Llmma做調校,「效果還不錯。」並提到明年會有更便宜的GPU出現,將來AI在商業的應用將會變的普及。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