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你太不夠意思了!」一則聯電小故事,透露台積電難以取代的優勢
「老曹,你太不夠意思了!」一則聯電小故事,透露台積電難以取代的優勢

對晶圓代工、電子製造服務等為客戶代工生產產品的「製造服務產業」而言,維持自身的中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則。

「不與客戶競爭」是做生意的不二法則,早期宏碁、華碩這兩家個人電腦大廠,不僅有自有品牌的電腦產品,並且承接歐美品牌廠(如HP、IBM等PC大廠)的訂單。

當宏碁、華碩自有品牌市場愈來愈大時,客戶時有抱怨,認為宏碁、華碩與客戶競爭,對客戶不利。在客戶的抱怨下,宏碁、華碩採取行動,將品牌與製造分拆。

品牌公司不從事生產製造,所有的產品皆委外生產;代工公司只從事代工服務,沒有自有的產品。

在這樣的前提下,緯創便從宏碁分割出來從事代工,和碩也從華碩分割出來接代工業務。

比起終端產品,晶圓代工產業的中立性、獨立性要更敏感、更重要。

IC設計公司將自家設計的產品交給IDM(整合元件製造廠)代工時,它們會擔心:設計技術是否外洩、IDM代工廠在供不應求的時候,會不會將產能優先分配給自家,而IC設計公司的產能分配順序被排在後面?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活生生地點出IDM晶圓代工廠與客戶的矛盾關係。

積極搶商機,卻可能忽略最重要的事

1990年代初期,CD ROM光碟機開始進入PC市場,需求快速增加,台灣廠商看上這塊市場,紛紛開發CD ROM光碟機,許多大廠競相投入此市場。

例如明基、廣明光電(由廣達投資,於1999年成立)、光寶集團的源興科技,也於1996年跨入CD ROM光碟機市場(1999年光碟機事業從源興科技分割出,成立「建興電子」)、英群(BTC)等,皆大舉投入CD ROM光碟機的研發製造。

光碟機
圖/ shutterstock

在台灣如火如荼地發展CD ROM光碟機產業的同一時間,台灣的IC設計業也看到CD ROM光碟機的發展潛力,紛紛投入相關IC的開發設計。

當時CD ROM光碟機IC的霸主是美國的橡華電腦公司(Oak Technology),市占率曾高達90%以上。

橡華的創辦人臧大化先生,早年在台灣成長,曾就讀於師大附中,後隨父親移居日本,在日本完成高中學業,然後進入日本千業大學就學,之後移居美國,在美國完成大學及碩士學位。

聯電是橡華CD ROM Decoder IC的晶圓代工廠,在同一時間,聯電的IC設計部門也積極開發CD ROM Decoder,明顯與橡華直接競爭。

除了市場商機外,橡華懷疑聯電將它的IC設計透露給聯電的IC設計部門,使聯電的IC設計部門得以「抄近路」設計出CD ROM Decoder。

老曹,你太不夠意思了!

時間回到1990年代初期,一位台灣半導體業界的老鳥,某天走入矽谷一家飯店,他眼睛一亮發現幾位大人物坐在飯店一樓的餐廳。

這幾位大人物正是聯電高層,包括創辦人曹興誠、前總經理宣明智及前副董事長劉英達,另外一位,則是橡華總裁臧大化。

他進入的時間很恰巧,正好聽到這四位大人物精彩的對話:

臧大化很不高興地對曹興誠董事長說:「老曹,你太不夠意思了,居然抄我的CD ROM Decoder!」

曹董急忙回答:「我沒管到這些細節,這應該問管業務的宣明智。」

宣明智馬上辯解:「我只管業務,產品細節應該問管生產的劉英達。」

矛頭指向管廠務的劉英達,球到劉身上,他只好接下回答:「我只管製造,產品的開發要問蔡明介(編按:時任聯電電子第二事業群總經理)。」

好加在當天蔡明介不在現場,否則場面一定很難看。

所以,英特爾、三星其實很難打贏台積電

這個真實故事凸顯IDM從事晶圓代工會遇到的狀況。

對IC設計公司而言,代工廠的首選是純晶圓代工廠(如台積電),選擇IDM做代工是不得已的選擇。

因此三星電子、英特爾力拼晶圓代工,儘管它們皆強調晶圓代工是獨立的事業單位,客戶仍會有顧忌。

例如英特爾前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曾對超微(AMD)喊話,歡迎超微到英特爾下晶圓代工訂單。即使英特爾代工價格低廉,且生產技術精進,超微蘇姿丰一定不會到英特爾投單,原因是即使沒有技術外洩的考量,「在英特爾投單壯大英特爾」,在在都會造成對超微的威脅。

台積電能在晶圓代工廠一枝獨秀,除了技術領先群倫外,「不與客戶競爭」、「沒有自己的產品」,是緊緊抓住客戶的基石。

延伸閱讀:台積電供應鏈27家優良廠商出爐,7家台廠入列!CoWoS廠辛耘首次上榜,完整名單一次看
黃仁勳小心了!超微谷底翻身後再拚高峰,蘇姿丰下一步:突破輝達CUDA藩籬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