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包裹來自哪一國?揭曉台灣跨境電商Top5:南韓Coupang憑什麼贏?本土電商拉警報?
你的包裹來自哪一國?揭曉台灣跨境電商Top5:南韓Coupang憑什麼贏?本土電商拉警報?

重點一:南韓Coupang躍居海外電商台灣流量冠軍,淘寶、美國亞馬遜分居二、三名,凸顯國際平台競爭加劇。

重點二:面對海外強權,台灣酷澎挾集團資源與火箭跨境服務急起直追;本土電商如網家、蝦皮、Pinkoi則深化在地佈局迎戰。

重點三:台灣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蓬勃,十年來包裹量與金額倍數成長,強勁消費力重塑零售競爭格局。

受惠於全球電商基礎建設日益成熟以及消費者跨境購物信心提升,跨境B2C電商已成為推進國際貿易流動的重要引擎。根據DHL發布2025年全球電商產業趨勢報告顯示,約60%的消費者曾藉由網路向海外零售企業/電商平台購買商品, 顯示「高哩程購物模式」正逐步成為全球消費者的日常購物型態。

其中, 中國(57%)與美國(41%)為消費者最常進行海外網路購物的目的國。

跨境購物買什麼?服飾、3C最大宗

曾進行跨境網路購物原因中,商品價格廉宜、國內未販售、選擇較廣泛、曾有優良體驗與海外商品品質較高等為TOP 5消費動機 ;而詐欺/假貨疑慮、配送耗時、需加徵額外關稅、退貨費用高昂以及退貨程序複雜等則為消費者未進行海外網路購物主因。

購買商品類別方面, 服飾(65%)與3C電子產品(60%)為跨境消費者TOP 2購買商品類別 ,其下依序為鞋履(52%)、彩妝品(49%)、家具家飾(47%)、書籍(42%)、運動娛樂用品(42%)、家庭用品(38%)、玩具&遊戲(38%)、食品飲料(34%)、保健品(33%)、珠寶飾品(30%)、寵物用品(26%)、設計師商品(23%)以及CD/DVD(19%)等。

台灣近年進口跨境電商同樣迎來蓬勃發展,快速增長的消費力道已使跨境電商成為整體零售與電商市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構成板塊。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14至2024年間台灣進口小型包裹總量自1582萬件翻漲至5847萬件,成長幅度高達269.5%;同期間進口包裹金額自新台幣221億元增至656億元,成長幅度達196.8%。

亮眼的價量增長幅度除反映出近年進口型跨境電商市場豐沛的成長動能外,亦使跨境電商模式的影響層面自單純的消費行為延伸至關稅、法規與檢驗標準調適、產業競爭版圖重組、以及整體零售價值結構的重新分配。

Coupang壓境台灣!Q1選品數量增長近500%

本次調查顯示,台灣本土&在台營運大型EC平台中,蝦皮購物、樂天市場、Pinkoi以及旗下涵蓋露天市集與比比昂的網家集團,憑藉多年在地化營運經驗與跨境資源整合優勢持續深耕台灣跨境電商生態圈。

台灣酷澎則在母公司Coupang的物流效率與商品集成優勢上,於2022年推出火箭跨境服務,帶動平台流量顯著增長、並成為韓國企業拓展台灣市場的重要通路。

2025年Q1台灣酷澎站上選品數量增長近500%,並宣布將WOW會員無條件免運服務擴大至火箭跨境商品,同時首度針對日本企業展開面向台韓市場的招商措施,展現出將台灣市場視為關鍵戰略節點與建構東北亞跨境電商樞紐的策略意向。

此外,消費者透過海外電商平台直購的跨境消費模式正快速普及,台灣已成為部分國際電商平台在亞洲地區的核心海外流量來源之一。 其中南韓Coupang為本次調查中台灣流量最高的海外電商平台,過去6個月間最高月流量達478萬人次,其下依序為淘寶海外站(441萬人次)、美國亞馬遜(403萬人次)、日本亞馬遜(200萬人次)以及TOP 5排名中唯一的專賣型電商美國iHerb(167萬人次)。 日本樂天市場以及Mercari台灣流量亦均超過百萬人次。

上述海外電商平台的台灣流量,已相當於台灣本土前十大電商平台流量規模,除象徵市場蓬勃的跨境消費力外,也反映海外跨境消費對於本土零售和電商企業形成的競爭擠壓。

未來流通研究所以2024年Q4-2025年Q1為調查區間,結合全球主要跨境電商台灣流量數據以及本土和在台營運跨境進口業務的大型EC平台關鍵情報,繪製全球「跨境電商」台灣流量產業地圖,首度呈現台灣消費者熱門海外網購目的國及電商平台排名,並結合主要電商業者台灣流量、經營數據、關鍵資訊以及競合關聯,做為觀測台灣跨境電商進口市場的重要參考基礎。

全球「跨境電商」台灣流量產業地圖.jpg
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

台灣平台:蝦皮與網家深耕,酷澎與Pinkoi急起直追

台灣本土及在台營運大型EC平台中,蝦皮購物、樂天市場、Pinkoi、網家集團(露天市集&比比昂)、台灣酷澎、東森全球購等平台,以多年在地化營運經驗與跨境資源整合優勢為基礎,持續深耕跨境電商生態圈。

其中,2015年來台營運的蝦皮購物,應用大量高頻、小額、高標準化的商品滿足消費者對海外商品日益多元且碎片化的長尾採購需求,長期以來均為台灣流量最高的電商平台,過去6個月間最高月流量達6030萬人次。

以亞洲跨境設計購物平台為獨特競爭定位的Pinkoi,站上設計館來自全球77個地區,過去6個月間平台最高月流量達450萬人次,全站跨境銷售佔比達30%。Pinkoi於2016年開始強化跨境市場經營,2024年站上來自日本、韓國、泰國的設計品牌開館數量年增逾40%。

網家集團旗下露天市集與比比昂株式會社均為推動進口型跨境電商市場成長的重要平台。

主營日本跨境代標代購服務的比比昂,過去6個月間平台最高月流量達123萬人次。2024年比比昂進駐全家便利商店APP開設日貨專區,推動會員數成長1.35倍,上線半年期間累計使用人次超過140萬。

露天市集與美國eBay合作推出「Marketplace of Marketplace」國際市集跨境電商服務。透過API串接方式讓台灣消費者可透過繁體中文介面與本地付款方式購買來自12個國家、超過1.2億項eBay商品,將露天市集打造為大型跨境購物平台。

2021年來台營運的台灣酷澎,已在台灣市場中投入高達5000億韓圜的資本規模建構火箭配送物流系統。在母公司Coupang的物流效率與商品集成優勢上,台灣酷澎於2022年推出以美韓商品為主的火箭跨境服務,帶動平台流量顯著增長並成為韓國企業拓展台灣市場的重要通路。過去6個月間平台最高月流量達460萬人次,在競爭激烈且增長趨緩的台灣電商市場中仍展現強勁成長動能。

根據Coupang統計,2023年藉由火箭跨境服務出口至台灣的韓國中小企業超過1.2萬家、商品超過18萬件、出口交易額年增26倍。

日韓平台:Coupang流量奪冠,日系平台緊追在後

本次調查顯示,過去6個月間,南韓Coupang來自台灣的最高單月月流量達478萬人次,為本次調查海外電商平台中台灣流量最高的企業。且台灣同步躍居除南韓本土外、Coupang站上最大海外流量來源,佔全站流量比例超過1.5%。

此外,部分南韓利基型電商平台亦憑藉其獨特競爭優勢受到台灣消費者的歡迎,例如以「海外票務+旅遊行程」一站式服務平台做為全新定位的interpark Global(國內品牌更名為NOL Tickets),近年持續整合表演門票、交通、住宿與文化活動,強化其在海外粉絲旅遊經濟領域中的布局、以及做為赴韓娛樂&文化旅遊入口平台的關鍵角色,過去6個月間最高台灣單月月流量達38萬人次。

本次調查日本EC平台中,日本亞馬遜過去6個月間來自台灣的最高單月流量達200萬人次,為日本電商平台中台灣造訪量最大的企業。其下依序為樂天市場(最高單月流量165萬人次)、Mercari(最高單月流量118萬人次)以及ZOZOTOWN(最高單月流量79萬人次)。而近期陸續來台營運的駿河屋與安利美特,過去6個月間最高台灣單月流量均突破10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其他海外國家,台灣消費者於日本電商平台上的流量相對均勻分散,主因在於台灣消費者對日本跨境電商平台具備相對更高的熟悉度,消費者能夠依據各平台主營商品類型、品牌定位、價格結構與運送條件等因素靈活選擇。

中、美平台:淘寶、亞馬遜強勢,iHerb、SHEIN各具特色

本次調查顯示,中國跨境電商平台中以淘寶海外站台灣流量最高,過去6個月間來自台灣的最高單月流量達441萬人次。根據統計,淘寶台灣過去3年間交易額均維持單年度雙位數增幅、年度活躍用戶成長幅度達35.5%。

以供應鏈整合能力與低價見長的服飾電商SHEIN已推出繁體中文官網,雖然尚未針對台灣市場進行大量廣告投放與推出專屬行銷補貼計畫,但過去6個月間台灣最高單月流量達89萬人次,反映出SHEIN立基於龐大品牌聲量、低廉價格以及社群媒體效應,對於特定消費族群仍具備較高影響力與品牌滲透優勢。

做為近年全球擴張最迅速的中國跨境電商平台之一,拚多多於2025年針對台灣市場推出單筆訂單滿人民幣49元即可跨境直送抵台的免運優惠,藉由低門檻、高誘因的運費補貼策略將「極致低價」電商戰場拓展至台灣。

台灣雖市場規模有限,但具備高跨境購物接受度與市場成熟度,加上消費者熟悉中文介面、擅長比價且偏好CP值高的商品類別,對拚多多而言為亞洲地區中極具實驗性與策略價值的區域市場。

美國方面,美國亞馬遜過去6個月間來自台灣的最高單月流量達403萬人次,穩坐海外電商平台台灣流量第三名。可以看出在商品選擇豐富、價格透明與國際物流追蹤機制成熟的因素推動下,台灣消費者在亞馬遜站上的高度活躍表現。

保健食品線上零售商iHerb過去6個月間最高台灣單月流量達167萬人次,不僅反映出台灣消費者對於跨境購買海外保健商品具備高接受度與品牌黏著度,也可以看出台灣在後疫情、超高齡、全民運動風潮崛起等因素影響下,對於個人營養管理與保健觀念日益重視的消費市場特性。

以小眾商品、限量品、收藏品或二手商品交易見長的全球性交易平台eBay,上架商品數量超過23億項,可販售至全球超過190個國家,2024年海外營收貢獻度達49%,過去6個月間最高台灣單月流量達91萬人次。

本文授權轉載自:未來流通研究所

延伸閱讀:酷澎6大倉速配台灣,今年營收料超車PChome!拆解韓國「物流極客」的精算魔法
奪物流奪天下!全球電商巨頭造倉布局一次看,虧錢也要養的「速度與韌性」是什麼?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