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4月1日啟動232條款調查,以判斷「半導體」、「半導體製造設備」及其延伸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這項調查是援引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該條款允許美國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由課徵關稅。
美國商務部正在對進口半導體進行國家安全調查,調查範圍涵蓋「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 預估此項調查可能在7月底前完成,川普可能隨即發布半導體關稅。
川普對半導體課稅的目的,是希望藉由關稅壓力,促使廠商將生產基地移回美國,達成美國在地化生產的目標。
川普的目標已經人盡皆知,因此現在值得追問的是,重振美國製造的代價到底有多大?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鍊,又有何具體衝擊?
Q1:為何對「半導體」課稅是兩面刃?
從課徵關稅角度出發,對「晶片製造設備」、「矽晶圓」、「晶片」及「晶片零組件」課稅較為單純,而對「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課稅則較為複雜。
原因1:關稅矛頭指向美國自家企業
這是因為晶片為「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是不會直接進入消費市場的產品。因此,對晶片課稅,宛如對鋼、鋁等原物料課稅,消費者不易直接感受到衝擊。
2024年美國半導體市場的規模為1,951億美元,假設60%由國外進口,則約有1,171億美元的半導體會被課徵關稅。 然而,從國外進口到美國的半導體,很有可能超過六成是美國公司的產品。
例如,英特爾有不少晶片在馬來西亞封裝測試,然後再出口到美國;高通、博通、輝達、超微等公司的產品也大多在海外生產。 因此,美國若對晶片課稅,估計超過70%的關稅將落在美國公司的產品上。
原因2:下游產品衝擊範圍廣大
「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範圍甚廣,因為幾乎所有電子產品皆含有半導體,從手機、電腦、電視、各種家用電器到汽車、飛機、船舶等,幾乎所有現代化設備都離不開半導體。
例如,在各類產品的總成本中,半導體的成本佔比如下:固態硬碟高達90%,資料中心伺服器約81%,筆記型電腦與高階智慧型手機約60%,平板電腦約58%,電玩主機則約70%。由此可見,半導體在許多電子設備的成本結構中佔比甚高。
值得一提的是, 電動車的半導體成本約占整體成本的6%,燃油車則約5%,比例看似很低,不過因汽車單價高,車用半導體的總價值仍相當可觀。
Q2:半導體關稅為供應鏈提供了什麼風險?
從產業供應鏈來看,IC設計公司委託晶圓代工廠製造晶圓,完成的晶圓再交由客戶指定的「封裝測試廠」進行封測,成為最終成品。這些半導體成品(晶片)會售予系統公司,組裝成終端產品後,再銷售給客戶。
以輝達的AI伺服器供應鏈為例,其晶片設計完成後交由台積電代工生產。由於AI晶片需要CoWoS高階封裝,這部分也一併委託台積電處理。完成後的輝達AI晶片會交由鴻海、緯創、廣達等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公司組裝成AI伺服器,再交付給終端客戶。
若EMS在美國以外的地區組裝AI伺服器,之後出口至美國交付客戶,則會面臨兩項關稅: 一是「對等關稅」,另一是「半導體關稅」。
舉例而言,一部價值100萬美元的AI伺服器,若在越南組裝並出口到美國,則須繳納20萬美元的對等關稅,以及25萬美元的半導體關稅(假設稅率為25%)。
在此情況下, 半導體將面臨雙重課稅(對等關稅 + 半導體關稅),因此半導體關稅或許能扣除對等關稅的部分。
Q3:台積電在半導體關稅海嘯第一排?
美國公司約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的52%,對半導體課稅將加劇美國公司的負擔。無差別地對所有半導體課稅,將無法達成吸引半導體公司到美國設廠的目標。因此,美國在對半導體課稅時,可能會針對晶圓的生產地點,以及由哪一家公司生產而做出「區別待遇」。
倘若晶片的晶圓是由位於美國的晶圓廠所生產,則該晶片可能得以豁免半導體關稅,或適用極低的稅率。舉例而言,高通在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生產的晶圓,即便在海外封裝測試後再進口到美國,也可能豁免半導體關稅,或僅課徵極低的關稅。
台積電承諾在美國投資1,650億美元,因此美國政府對台積電可能有些「優待」。對於在台積電台灣晶圓廠生產的IC,美國政府或許會課徵較低的半導體關稅。
Q4:半導體關稅對美國有何影響?
由於半導體在產業鏈中產值巨大,對「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課稅,將會提高終端產品的價格。單是「對等關稅」就足以推高終端產品的價格,智慧型手機、筆電等產品的售價勢必上漲, 若再加上半導體關稅無疑是雪上加霜,將導致電子產品價格持續攀高,進而使市場規模萎縮,影響半導體市場的成長。
這對輝達、高通、博通、英特爾、美光、德州儀器等半導體公司而言,都不是好消息,而這也是台積電最擔心的事。
川普政府或許會沾沾自喜,誇耀啟動對等關稅後,美國已收到數千億美元的關稅收入。然而,這種以鄰為壑、破壞長久以來遊戲規則的做法終將反噬。 亦即,超收的關稅將推高美國物價,為美國經濟發展蒙上陰影。
由於供應鏈自今年年初起,已在美國建立了大量庫存,因此能讓大部分商品在美國境內維持價格穩定。然而,待這些先前建立的庫存消化殆盡後,美國物價將顯著上漲,進而影響美國經濟。
美國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龍頭,對半導體產業鏈課稅將壓抑電子產品的需求,最終受害最深的將是美國自家的半導體公司。
延伸閱讀:川普第二波關稅信來了!8國中招「最高被收50%」:一表看懂各國稅率,台灣何時揭曉?
台灣終於支援Apple Watch睡眠呼吸中止通知!獨家專訪蘋果高管:解決10億人困擾的產品,是怎麼做出來的?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