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現在叱吒風雲的科技巨頭還有多少能維持地位?摩根大通公佈的一份圖表中,整理了過去40年裡,標普500指數市值前10大企業的演變,從過去由能源、電信、製造業主導的態勢,到現在徹底被科技公司占領,並且這10家公司囊括標普500接近40%的總市值,市場集中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摩根大通在這張圖表中,整理了從1985年到2025年間,標普指數市值前10大公司的變化。在時代及科技浪潮的推動下,每隔10年都有新一批的巨頭湧入排名,現在更被清一色的科技公司給取代,包括輝達、Alphabet、Meta等企業,顯示了從實體資產向數位平台的結構性轉變。
前10大企業變遷,揭露怎樣的趨勢轉移?
標普500指數的前10大企業,可說是產業趨勢的風向標。1985年,美國的經濟基礎仍來自各個實體產業,奇異、埃克森、通用汽車等製造、能源巨頭名列榜上,他們的價值來自大規模的能源儲備、重資產工廠,以及複雜的垂直供應鏈,可說是美國工業時代的巔峰。
到了1995年,雖然埃克森、奇異等工業巨頭仍在榜上,但新上榜的沃爾瑪、寶潔、可口可樂顯示了下一波趨勢。當時美國經濟邁入大平穩時期,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緩和,民眾的消費能力持續增長,結合品牌強大的行銷,使得零售企業在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同時全球貿易壁壘降低,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各國製造業興盛,加上早期資訊技術改善了物流效率,使得沃爾瑪得以快速壯大、擊敗競爭對手。
2005年則是網路泡沫後微軟崛起,科技產業開始在軟硬體領域扮演主導地位,但還未向現在如此引領經濟發展,比不上當時輝煌的金融產業。當時正處於次級房貸爆發前,美國金融業的黃金年代,花旗、美國銀行、美國國際集團等重量級金融公司都赫然現身榜上。
2015年開始,行動網路和雲端運算的成熟正式改變世界,蘋果的出現代表著科技領域從硬體轉向軟體、電腦轉向行動裝置的態勢。而微軟則憑借向雲端轉型,仍保住榜單上的地位。而到2025年,AI、網路,以及生態系完全主導了科技產業,企業的價值已經徹底從廠房、能源等實體資產,轉移到網路及運算能力之上。
市場價值更集中,網路時代贏家全拿
且值得注意的是,標普500前10大公司的市值占比,從20%躍升至近40%,市場趨於集中,少數幾家公司的業績和股價,就足以對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這種集中化的趨勢,一部份也與網路平台贏者全拿的情況有關。
好比說,社群平台用戶越多、資料越多,服務就越好,也能吸引更多用戶,形成強大的網路外部性,建立新進者難以踰越的高牆。而科技巨頭在資料中心、運算能力上的投入,更進一步鞏固了他們的地位。
這種情況也使得企業的崛起和衰落變得極為猛烈,例如當年奇異、IBM等巨頭是因為市占率逐漸降低、一步步退出舞台。而輝達則是短短幾年間爆衝上全球最高市值企業,更成為史上第一間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企業。
10年後,當今霸主還守得住江山嗎
標普500指數前10大企業的變遷,可說是經濟環境發展的縮影,顯示了企業的價值從石油、工廠等實體資產,如今轉向技術與平台的局面。下一個10年裡,市場價值越趨集中的情況或許不太可能逆轉,但這些企業能否守住江山,又或者會有新一代的挑戰者現身、打破現有格局,開創新的經濟態勢,或許也將反應在將來的10大企業榜單之上。
資料來源:JPMor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