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通常是成年人的苦痛課題。除了財富自由者的居住地允許擇其所好,多數人長期為了解決居住問題堪憂,時常難以入眠。
數位化的交易市集打破時空及語言隔閡,讓過去飽受地理距離/溝通障礙所苦的交易,變得輕鬆可能。但與居住有關的問題,在這全球數位化過程的20~30年間,並未被科技徹底解決。當然,也不是全然沒有作用,資訊科技正顛覆數以兆計美元的全球房地產市場。
商業模式創新、資訊公開、行動通訊的普及、雲端與SaaS服務,催生一個房產科技獨角獸的出現。5G、機器學習、物聯網或更多相關的法規調整,以及成本結構的改變,開啟了新一代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房產科技垂直領域。
解決實體交易痛點,房地產科技讓美國創投垂涎
在美國,某些地區的屋主,現在有機會直接將房子賣給房地產科技公司,大幅縮短賣房時間,與房產銷售風險,包括交易失敗賣不出去;定價太貴但房仲未通知,以致於失去潛在買家;或想要同時買進即將遷居的房子,卻沒有足夠現金等等問題。
對於房地產的買主與賣方來說,新科技與App簡化了買賣房屋的每個步驟,如在網路購物一般簡單。
房產科技的主要玩家希望能夠提供端到端服務,以科技延伸服務到傳統仲介不容易介入的領域,包括尋找/推薦房屋、抵押貸款、交易流程與過戶服務等。
吸金新創怪獸WeWork取得鉅額融資,與軟銀紛爭而占據新聞版面的同時,創投不停往房產科技領域拼命灌錢投資。根據Crunchbase和Pitchbook的資料顯示,光是2019年,創投就有160億美元投入房地產相關營造、商業與住宿領域的新創,順著這些投資研究,會發現創投們無不垂涎地產科技在全球市場將帶來的豐碩報償;據估計光是美國,一年就有20%的GDP與地產需求高度相關。
微軟與亞馬遜孵出兩大房地產科技玩家
由於房地產科技的兩大玩家:Redfin 與 Zillow 總部都在西雅圖,這個早為科技巨人亞馬遜(Amazon)與微軟(Microsoft)老巢的美國西北城市,是美國房地產交易數位轉型的核心之一,也使西雅圖意外成為除紐約以外,受地產科技新創投資影響最為劇烈的城市。
有趣的是,Redfin與Zillow兩家新創分別與亞馬遜與微軟有些許相關。
Redfin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輟學、轉行軟體設計的創辦人 David Eraker於2004年創立,他不滿於自身房產交易的經驗,而決心與共同創辦人Michael Dougherty改進傳統房仲行業,一起成立Redfin。出身亞馬遜資料分析與個人化部門的David Selinger則協助他們在Google Map和Bing Map問世之前,打造出一套以地圖與實際房產資料結合的分析引擎。
Redfin隨後很快得到西雅圖本地的活躍創投Madrona Venture Group,與微軟創辦人Paul Allen的個人投資公司Vulcan Inc的鉅額投資,得以快速成長。如今的Redfin已經從原有的轉介仲介交易抽成,轉向推出RedfinNow協助買賣雙方直接交易房屋。
由微軟起家、同時創辦並經營著Expedia的Rich Barton與Lloyd Frink,和Hotwire(後被Expedia收購)創辦人Spencer Rascoff共同創辦的Zillow則從廣告模式起家,主打擁有全美主要地區的房價資料庫,透過與50州內約900多家房產公司的會員制,以及許多符合地方法令的地產交易資訊服務商建立夥伴關係,提供一般民眾和房產經紀,最為有用且快速的房價、租價與房屋資訊。
透過房價資料庫,Zillow得以提供房產搜尋引擎服務,在各地新聞報紙、甚至入口網站提供即時地產資訊,建立地產廣告網,並從廣告投放中獲益。現今Zillow也提供租客線上付租,與房東管理工具,提供租客除現金、支票與轉帳之外的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的付款選擇。
居住本質不變,房地產科技流淌著奶與密
兩間西雅圖起家的房地產科技重量級玩家,與紐約起家的Compass和舊金山的Opendoor,在這個領域打得火熱,接連帶起整個行業的快速進化,與地產服務生態系的新創挑戰,也讓西雅圖的創業環境更加豐富熱鬧。
例如主打快速現金收購的Knock、協助自動化完成過戶的Modus、協助買家自動貸款出價的Flyhomes、顛覆傳統房地產經紀的Savvy Lane等,更別提其他城市起家的地產科技新創,往往也得認真考慮在西雅圖建立辦公室,吸引當地對房地產交易流程、房地產鑑價、各地法規管制與交易流程熟悉透徹的產品人才。
西雅圖,這個美國的西北大城,正在爭奪分食全美財富交易需求的奶與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