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版社所推出的繁體中文書籍,以台灣為主要市場,但如果把目標移往全球大約五千萬人口的華人市場,繁體中文書市場成長範圍依然非常龐大。
在台灣,無論是翻譯書籍或是原創作品,繁體中文版的出版物大多可以全球發行,其中,可能有3~4成書籍版權會禁止在香港、澳門以外的中國區域銷售。因此,就目前亞馬遜(Amazon)Kindle繁體中文電子書店的目標市場看來,台灣出版社能提供的發行範圍不是問題。
由於電子書可以讓讀者在完成結帳的瞬間,就立刻在手機、平板、電子書閱讀器等等載具閱讀,因此對於出版社的跨國銷售來說,電子書是一個接觸全球華文讀者的良好媒介。
跨國平台有助國際讀者接觸華語文化
城邦出版集團是台灣最大的出版商,當問到Kindle繁中書店開賣對於出版商來說有什麼影響時,城邦出版集團數位發展部協理祝本堯認為,亞馬遜掌握了大量愛看書的使用者,在加上在海外市場的力量,潛力非常值得期待。而由於海外讀者期待藉由電子書接觸到不易取得的內容,因此,相較於翻譯書、工具書而言,華文原文且內容是關於華文社會、文化類的書籍最被看好。
同時身兼數位出版聯盟副秘書長的祝本堯說,在Google Play進軍台灣市場時,就已經能看到文化類叢書在海外市場的銷售差距,「這代表海外(市場)這件事情(對出版社而言)的重要性。」
同時,他也以出版《金庸作品集》的遠流出版社為例指出,「遠流出版就由於其獨特的書系經營方向,在Google Play上成績表現亮眼;在遠流所有電子書的銷售中,Google Play是銷售占比最高的平台。」
Kindle獨特上架需求,數位發展部搞定
城邦內就有一個前身為「數位出版部」的「數位發展部」,基本工作內容就是協助全集團製作電子書檔。由去年開始,數位發展部已將大部分電子書檔產製工作交接至輸出中心,「這也代表我們已經把電子書生產這件事情,當成一個標配,」祝本堯表示。但是像是上架到Kindle平台這種「新業務」,依然屬於數位發展部的負責範圍。
儘管現在上架到Kindle平台僅需其他平台一樣的ePub檔案即可,但是對於標點符號、註腳鉤稽這樣的體例問題更為講究,「像這種一致性、技術性的問題,它沒有辦法變成一個流程的,就會由數位發展部專案處理,」祝本堯說。
加強分眾內容,不用超暢銷作品出版社也能獲利
近年來,傳統紙本書銷售量下降。在此「出版寒冬」書店與出版社該如何生存?又該如何進一步找到新商機?這都是出版產業內不斷在討論的話題。
「出版寒冬是因為你沒有勇氣去面對;因為都有解法,就努力去解它,」祝本堯這麼說。
回顧過去10年幾年整體書市的最大轉變,祝本堯說,「實體書店真的關太多,對於出版這個行業的操作方式,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以往由實體書店為主要通路的情況下,讀者到書店買書,可能由架上陳列的書目為主要挑選準則,「以前可能沒有陳列,你就不會去買那本書,如果一本書賣光了,你根本沒辦法接觸到它,」在此狀況下,書永遠不可以被賣光,因此「庫存」成為出版業中的必要之惡,祝本堯這樣說。
現如今,讀者接觸到書籍的方式改變,行銷管道也隨之起了變化。面對此變化,城邦出版的應戰策略是針對分眾、小群市場切入,並控制出版品印量,拉高書籍實銷率(銷售與總生產量之間的比例)。「實銷率高,出版行業就有獲利。」祝本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