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年來的冒險家,是庫克船長的後裔、巴斯光年的友伴
01

這20年來的冒險家,是庫克船長的後裔、巴斯光年的友伴

從史蒂夫·賈伯斯到伊隆·馬斯克,他們是庫克船長的後裔、巴斯光年的友伴,這期專號總回顧著:第一世代網路創業家深刻與未名的影響⋯⋯

時代創造英雄,但創造時代的,不是英雄,而是冒險家!只有很少、很少的冒險家,最終成為英雄,而多半,這是在他們為了探險、為了發現、不斷深入未知,而犧牲了性命之後。

但,一個接著一個的冒險家,帶回來的發現,點滴拼湊,組成了人類的近世文明。是這一群在地理上洶湧而去的冒險者,引領著生活世界中的平凡人,跨越了既有認識的邊界,鼓舞全人類,勇於去發明每一個生命的新明天。是這種從身體中煥發出來的、想四面八方「去知道世界/knowing the world」的渴望,打造了工業革命、大航海年代、資本主義、鐵路紀元、國族國家、貨幣創新⋯⋯以及網際網路中的每一項創新構件。

在21世紀的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連結在網際網路上,但在網路的頂上和腳下,那遙遠的太空和深邃的海洋,早已布滿冒險家的蹤跡。

回顧這20年,我們逐步理解:從賈伯斯(Steve Jobs)到馬斯克(Elon Musk)的第一世代網路創業家,他們並非橫空出世,和網際網路背後的無數發明者一樣,他們都接上了250年前詹姆斯.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的精神遺緒,都延續著巴斯光年的夢境⋯⋯。

1995年上映、人類第一部3D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中,當主角玩具巴斯光年還沒扯下臂章、發現「Made in Taiwan」的標示之前,還真的以為自己是太空航警,觀眾都明白:他的口號「飛向宇宙、浩瀚無垠/To Infinity⋯⋯and Beyond」不是空泛標語,而是真誠的嚮往。2014年,英國雜誌《Radio Time》調查,「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獲選為最佳電影台詞,反映的是網路世紀寰宇公民的信念:未知的宇宙,才是無垠之心的所在。

1971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登月任務中,阿波羅15號指令/服務艙的命名是「奮進」(Endeavour)號;1984年往返地球與國際太空站間的太空梭則是「發現」(Discovery)號;1992年最後一艘服役太空梭,再度取名「奮進」,這三艘航艦的名號,直接取自18世紀中葉由詹姆斯.庫克船長領航的三趟環球航程中兩艘帆船之名,於此,NASA把美國人嚮往的太空連上英國人探知的海洋,從他們的角度看,上天與下海是同一件事,都是把確鑿的生命,押注在全然未知場域的英勇之舉。

挑戰浩瀚與未知

1768年,海軍上尉庫克進行第一次航海探險之時,三分之二的世界地圖仍然空白,從英國普利茅斯港出發,「奮進號」不過是一艘排水量為368噸,乘載94名水手和科學家的三桅帆船而已,它要挑戰的是充滿了海怪、巴塔哥尼亞巨人和想像大陸塊的未知世界。三年之後,他不但安全返航,並帶回直到1990年代都仍在使用的準確航海圖。接下來,庫克的第二、三次遠征,橫跨南、北極圈,不只大大探索幅員廣大的玻里尼西亞列島、測繪從加拿大延伸向阿拉斯加的無盡海岸線,還發現了夏威夷,最終被當地原住民殺死,命喪在離家半個地球之遠的它方。現今,整個環太平洋布滿著以「庫克」命名的島嶼、山峰和湖泊,可見他在逝去年代中的影響力。

1728年出生的庫克,父親是農場長工,青春期的他清楚著如果不離開家,只能重複了無生意的命運,18歲時他登上運煤船當學徒,逐步升上「預備水手」的職位,英國彼時工業革命哨音初起,運煤船生機鼎旺,庫克在港與港間見識到天地廣闊,也對感官世界的新發現雀躍無比,他廣泛學習代數學、幾何學、航海和天文學,以便更精確地操控船舶,領略世界。1755年他加入皇家海軍,以其測量學和地圖學的獨特能力展露頭角,1765年間為加拿大紐芬蘭島所繪製的全島地圖,以其精確而大大獲得長官賞識,並被使用達兩百年之久。也因他卓越的航海和管理技術,於汪洋中沉著不懼,庫克船隊中的植物學家、博物學家和畫師沒在漫長的旅程中受到敗血症的威脅,而能從容探測到新奇、狂野的世界真貌。

庫克遠洋探險的時間點,也是英國工業革命破口的年代:蘇格蘭機械工程師瓦特在1765年改良出第一台可運轉的蒸汽機、紡織工人哈格理夫於1764年發明紡紗機(半個多世紀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說:這是使英國工人生活根本改變的第一個發明)、亞當.斯密於1776年寫出《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雖然庫克從未將自己視為世界中心,但他的探索確實為西方飢渴的帝國主義打開門戶,跟在庫克船隊之後的是捕鯨船、教士、工廠產品(與原住民交換買賣)、知識、蘭姆酒、毛瑟槍、梅毒與天花,但這也是全球貿易的第一波興盛點,澳洲歷史學者史密斯(Bernard Smith)便稱呼庫克是「亞當.斯密的全球經紀人(global agent)」。

但對現代人影響更為深遠的是:庫克自己抉擇了自己的人生,並且對它全力以赴,而且這種人生是一種探索式的人生──結果並非重點,過程才是要害所在,不理他人議論,成敗歸於己為與己心。這般的個人主義信仰與實踐,不僅激勵了日後各類型的冒險家,也成為商業世界中「創業家」的原型。庫克三次出航的目標,分別是探索南極大陸以及連結大西洋和太平洋間的西北航道,但返航時任務都沒有達成,他的船艦來到了北冰洋與南冰洋的邊際,受阻於廣袤的浮冰只能撤退。但他每一次的「航海手記」卻都暢銷熱賣,人們讀到他的描述便覺得身歷其境,對未知世界躍躍欲試。傳記作家鮑斯威爾(James Boswell,以寫作《約翰生傳》聞名)在倫敦與庫克共進晚餐,席間聽船長口沫橫飛描述,被他充滿胸臆的好奇心與探險熱情所感召,不禁放下工作與他一齊動身出航,鮑斯威爾後來對其傳主──英國文豪約翰生(Samuel Johnson)這麼說:「人,總是會被『環繞地球一圈』這浩瀚巨大、懵懂未明的概念所激動!」

1776年,庫克獲選為皇家學會院士,對於平民出身的他而言已是不可思議的成就了,前一年,他榮升海軍上校艦長並退休,但他一心一意只想再次出航,他的堅持,全英國人都知道了,因此當他第三次遠征遇難在夏威夷,英國社會也接受這必然的結局。

到人所及最遠處

2005年,蘋果創辦人與執行長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說的結尾,援引60年代創辦的《全球型錄》(Whole Earth Catalog)雜誌停刊號封底的一句標語,致贈給畢業生:「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想探索世界的飢渴,保持被人稱為傻蛋時的自在與自信)」,我們今日思量,這句話不就是庫克船長一生的寫照嗎?

然後,讓我們看看庫克船長那句意味深長的座右銘:「I whose ambition leads me not only farther than any other man has been before me, but as far as I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man to go.(我的企圖心引領我──不只要去到比我先行者所及更遠的地方,而是要極盡所能,去到人類所及的最遠之處)」,不也說的是賈伯斯戲劇化的顛簸創業史嗎?

除了人類,沒有任何一種地球動物,會將自身擲入渾沌未明之境。冒險的意義不在戰利品,而是在過程中發現自我,在實作中實現自我,也是這種意義感的追尋,讓人類自18世紀後進入成長的高峰期。思想擺脫了暗夜和困窘,體驗超越了時間與空間,如今地球上大部分已開發社會,每個人都有決定自身命運的權利與權力,而每個實現自由的商業模式和科技,都推動經濟和社會大步向前,即便其中仍有拉扯和逆退,多有未盡如人意之處。

這期《數位時代》20周年專刊,當然沒有能力預測蘋果下一步會怎麼走,我們也無法預知馬斯克能否真能讓火星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我們所能做的,是稍微勾勒一下網路世代洶湧起伏的創業發明浪潮,心底那真切的精神緣起,有多麼精彩,而我們不應擦身而過!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數位時代》創刊總編輯 詹偉雄

關鍵字: #創新創業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