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純網銀釋照影響,2019年是數位帳戶戰火猛烈的一年。為了做出品牌區隔、創造不同使用體驗,無論是國泰KOKO、台新Richart、一銀iLEO、遠銀Bankee,都是額外做一支APP讓用戶使用。
市場討論度頗高的永豐大戶DAWHO,卻特別奇怪,網銀功能深埋在永豐自家的APP,推出以來受到不少批評。其實,在看不見的背後,永豐有一套自己數位帳戶策略,正蓄勢待發等著壓軸登場。
數位帳戶沒推App?永豐這麼說
自從台新Richart宣布每月活儲1%利率上限,從100萬縮減到50萬後,今年六月,永豐推出的數位帳戶副品牌「大戶DAWHO」,以活儲100萬元內享1.1%利率的條件,成功贏得市場討論聲量。連結數位帳戶的信用卡,也有國內2%、國外3%不算太差的現金回饋,算是數位帳戶界的後起之秀。
這款數位帳戶並沒有一支獨立的App,必須在永豐自家的App中,經過兩次的頁面跳轉,才能進入大戶DAWHO的入口,既不直覺也頗麻煩。主選單設計雖然簡潔,但在信用卡功能中,卻無法查看即時消費資訊,以數位體驗來說稱不上太好,這也是大戶DAWHO最致命的缺點。
這些缺失,大戶DAWHO的團隊非常清楚,「產品沒配著App推出,我們知道一定會被用戶抗議。」永豐銀行電子金融處處長黃品睿說,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等到萬事俱備再推產品,一個是先推數位帳戶,再把App的缺口補上,「比起這些批評,團隊更在意的是速度。」
做出差異性,要靠「金融美學」突圍
根據團隊的說法,現在的大戶DAWHO,可以說是火力全開前的暖身。黃品睿半開玩笑地笑著說:「數位帳戶的客群,都沒有在跟我們客氣的。社群上的批評非常忠言,但我們沒有逆耳。」
黃品睿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透露,過去三個月,數位帳戶團隊已經如火如荼投入App開發,不間段蒐集各種用戶的批評、意見,那麼究竟跟同業的產品差異在哪裡?
不像同業主打可愛的插圖角色,永豐大戶DAWHO的提款卡、信用卡採用白、黑沉穩的色調,配上現代感十足的大理石花紋,以及燙金的字體,塑造出了一種時尚奢華的品牌風格。過去台灣的金融產品,並沒有太重視設計好看與否,黃品睿表示,隨著數位帳戶發展,許多銀行開始看重「金融美學」,這也是永豐在經營大戶DAWHO品牌時,特別重視的一塊。
永豐的數位帳戶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們在視覺設計上都很有想法,關鍵是要給空間,否則熱情很快會被澆熄。」黃品睿語帶保留地說,未來App整體的設計,會延續先前大戶DAWHO的精神,要靠「金融美學」突圍。
數位帳戶主力戰場:基金、外匯
傳統銀行客群,平均落在47~48歲,瞄準年輕族群的大戶DAWHO,推出三個月以來,開戶人數已經超過4.5萬人,25~39歲的客群就佔了八成,而且跟永豐本來的客戶幾乎完全沒有重疊,成功拓展新客群。
除了在設計美感上,要拉開與對手的差距,黃品睿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也預告,基金、外匯將是接下來App推出後的主力戰場。
黃品睿觀察,現在許多年輕人都不太買基金,主要原因是國際局勢變化多,基金投資效益不如早期好,「所以我們想跟年輕人溝通,大戶會跟永豐的智能理財ibrAin結合。」ibrAin是永豐在八月才剛推出的智能理財工具,能依照個人基本資料、投資期間及目標金額等,用演算法計算出最佳投資組合。
新鮮人能支配的資金有限,也不喜歡跟理專接觸,用手機就能操作的小額投資,是許多數位帳戶都想搶食的大餅,市面上有業者打出「銅板投資」,黃品睿認為投資金額過小,能達到的效益有限,ibrAin最低3,000元就能投資,還能依照設定的時間做股債平衡,未來也計畫另外推出零手續費的百元基金,降低投資門檻。
黃品睿簡單透露幾個亮點,但並沒有揭露這款App確切的推出時間。數位帳戶、App分開操作的策略,讓大戶DAWHO能營造兩波不同的產品討論熱點,2019進入下半年,數位帳戶的戰火也將掀起另一波壓軸戰。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