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分析」事件是什麼?一文搞懂免費心理測驗背後的故事
「劍橋分析」事件是什麼?一文搞懂免費心理測驗背後的故事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受訪時,指出近期的政治選戰已有如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時知名事件「劍橋分析」翻版,到底什麼是「劍橋分析」?

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是一家英國的數據公司,創立於2013年,曾在Facebook上推出一款免費心理測驗App,被發現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盜用Facebook五千萬用戶個資,同時,也被質疑是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被川普團隊用來左右選舉的幕後黑手。

劍橋分析這家公司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被川普競選團隊聘用來作數據競選分析,預測美國選民的心理,涉嫌影響美國大選結果,受到廣泛爭議,甚至英國執法單位也針對劍橋分析是否影響英國脫歐投票展開了調查,Facebook也深陷個資外洩爭議漩渦。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181358375_facebook_instagram_w
社群力量已經可以左右選舉結果
圖/ Gil C via shutterstock

由於Facebook默許劍橋分析這類第三方App收集用戶個資,遭到強大抨擊,英國更重罰Facebook 50萬英鎊,指責Facebook雖告知用戶資料只會被用作廣告等商業用途,但數據從何取得透明度不高,更從未告知個資會被政治選舉活動操控。為擺脫這個風暴,2018年Facebook決定宣佈會重新對應用程式展開審查。

至於劍橋分析這家公司的下場?禁不起外界的批評聲浪,已於2018年5月倒閉。

劍橋分析怎麼操控民意?

劍橋分析創辦人之一的懷利(Christopher Wylie)曾自曝,2013年時共和黨金主、億萬富豪默瑟(Robert Mercer)出資1,500萬美元成立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這家公司,並由川普的前顧問史蒂芬·巴農(Steve Bannon)負責主導,希望利用心理學,透過大數據主導美國社會輿論,進一步影響2014的美國國會選舉、2016年共和黨總統初選。

劍橋分析怎麼收集美國選民心理數據呢?實際上,該公司2014年與劍橋大學心理系教授科根(Alesksandr Kogan)的研究公司Global Science Research(GSR)合作,開發一款叫「這是你的數位生活(thisisyourdigitalife)」的性格測試App,來收集用戶個人資訊。

據統計,總共有27萬人下載這款App,它會透過網路小測驗,讓用戶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拱手交出居住位置、朋友名單、按了哪些東西讚等資料,科根再將這些數據交給劍橋分析。

限編輯使用川普 Evan El-Amin_Donald Trump_shutterstock_487
川普於2016年11月9日凌晨,以過半選舉人票當選美國總統,讓所有媒體與統計專家跌破眼鏡。
圖/ Evan El-Amin via Shutterstock

蒐集選民資料分析大眾心理,讓競選團隊能夠精準地操作選舉活動,是選舉常見的策略,但要做到精準的心理層面分析就需要高深的技術,於是懷利找上劍橋大學的心理測量學中心合作,不過劍橋大學沒有答應合作,最後是該校心理測量學中心研究員科根(Aleksandr Kogan)個人加入。

川普2016年靠社群力量勝選

透過27萬人填寫資料,收集Facebook用戶資料後,劍橋分析進一步取得其交友圈資料,最後收集到5,000萬筆個資,並將這些數據建成心理模型,分析這些人的性格、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政治立場、以及是否相信星座等資訊。

當時科根向Facebook表示,心理測驗App蒐集來的資料只會用在學術研究。

Facebook也沒有嚴謹把關、追蹤,導致最後這些龐大的用戶數據落入到劍橋分析的手中,隨後懷利也離開了劍橋分析。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最後在希拉蕊民調票數最高下,意外敗北,輸給川普,成為當年重大議題,也讓社群力量更被重視,因為川普在Twitter或Facebook的粉絲、文章分享或按讚數,都遠高於希拉蕊;在Facebook,川普擁有近1,300萬的粉絲,希拉蕊則不到900萬。

美國選舉
美國2016年選舉被視為是外力介入最高的一次,甚至後來也傳出俄羅斯大買Facebook帳號進行社群宣傳

近年台灣選舉也大量引用網路社群作為行銷工具,韓國瑜舉劍橋分析事件作為反擊,也讓3年前這起科技力量影響選舉的事件再被提起,而社群宣傳力量逐漸受到各國重視,今年幾大社群都紛紛宣佈政治廣告政策。

延伸閱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