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玩家最愛曲面顯示器!微星如何花3年,把邊緣部門翻身世界第三大品牌
電競玩家最愛曲面顯示器!微星如何花3年,把邊緣部門翻身世界第三大品牌

「有一年,上海China Joy要我們贊助,提供200台電競主機去,一台市價10萬元,換算起來贊助將近2,000萬元,結果興高彩烈去現場看贊助陣仗,沒想到主辦單位全把桌機放在桌下面,鎖在櫃子裡,會場只擺了一面旗子:感謝微星贊助。」

回憶場景的,是微星電腦運算暨顯示器事業本部研發處吳俊瑤,這番心路歷程,正是做「零組件品牌」的辛酸面,企業LOGO永遠被包在角落或產品裡面。

微星發展電競品牌多年,已經相當成功,在電競玩家心中打江山,但賣主機板、顯示卡、鍵盤、筆電,去參展擺攤,往往用顯示器展示效能,但明碁或AOC螢幕往往比自己招牌顯眼,老闆巡場總是問:為什麼都幫別人打招牌?逼得會場人員還要貼貼紙,把這些顯示器LOGO遮住。

微星顯示器之路起頭難,市場小、又碰上曲面電視亂流

2017年,微星正式決心下海做顯示器,而且是直接做曲面顯示器,在當年又是一記猛招。「當時曲面電視賣得不好,電競顯示器也只有華碩一家做,別說曲面電競顯示器了,通路商都會問曲面電視賣很糟,怎會推曲面顯示器?」微星回憶,當年電競顯示器市場規模一年250萬台不到,曲面只占20%,算一算是一個不到50萬台的小市場。

不過,微星仍決定下海經營,一開始銷售時不順遂,一台27吋曲面顯示器MPG27CQ售價1.89萬元,但27吋QHD「純平面螢幕」只要1.5萬元有找,FHD螢幕甚至只要9,999元。

微星
2017年曲面顯示器市場還很小,一年銷售不到50萬台。
圖/ 王郁倫攝影

價格太高,要怎麼說服消費者?第一年微星拜會通路商,大家直覺回應:電競都用平面螢幕,怎會用曲面?微星還得跟桌上電腦搭售賣,由於業績太少,「 那時在公司沒椅子可以坐,都閃到一邊去。 」吳俊瑤形容。

曲面顯示器市場2017年時還小,看到曲面電視失敗的例子,也讓很多顯示器大廠沒有意願跳進來,反而成為微星的機會。「市場沒大咖,我們又發現曲面顯示器其實跟TV不一樣,TV距離太遠,當然體驗不好,但顯示器坐得近,電競玩家包覆性感受不一樣,舒適度高。」 吳俊瑤說。

靠得獎打開名氣,提升規格滿足電競玩家

撐得住就有機會,微星第一年僅賣幾萬台,但第二年曲面跟平面顯示器價差拉近,加上第一台發表機種MPG27CQ接連拿到IF跟CES大獎,名氣逐漸打開,2018年曲面電競顯示器滲透率拉高至40%,玩家逐漸發現曲面電競好處,市場才開始成長。

到2019年,電競顯示器市場已經成長至700萬台,其中有60%是曲面螢幕,5大電競曲面顯示器廠牌裡面,台灣品牌就有4家,相當不簡單。

而如何把這市場孵大?光靠曲面螢幕的沈浸感不夠,電競螢幕開始從60Hz刷新率拉高至100Hz,跟上遊戲的速度,「許多玩家用60Hz螢幕會有暈眩感,」吳俊瑤說,而射擊類遊戲更明顯,越高螢幕刷新率的玩家越快狙擊到對手,成為電競顯示器主打規格,如今電競主流規格已經是144Hz。(連星際大戰設計師也愛用!微星要怎麼對正在長大的電競用戶圈粉?

微星
微星電腦暨顯示器事業部協理葉俊德
圖/ 王郁倫攝影

做出市場差異性,螢幕設計增加遊戲互動感

電競顯示器在台灣業者合力造市下,目前已是市場霸主,面板友達更是主要供應商,董事長彭双浪透露,友達市占率不僅超過5成,未來更將朝300Hz高階刷新率發展,甩開後面中國對手競爭。

為區別只是拚面板規格的戰局,微星又設計螢幕下方的五排燈專利,連動
SteelSeries GameSense (遊戲感應) 功能,可以跟遊戲內容同步,由於五排燈光就在玩家正前方,有些同業怕光害不做,但微星卻覺得,五燈設計可以有一些應用,比方射死敵方五人,少人燈光就熄滅一盞,可以增加情境感。

經過三年,微星目前已是第三大曲面電競螢幕品牌,問吳俊瑤還想做平面電競顯示器嗎?他笑說,目前電競賽事仍將平面顯示器列為標準配備,因此微星其實也有平面顯示器機種,但專供展場跟賽事;其餘9成新品都以曲面為主,儘管曲面電競顯示器納為標準賽事仍有一段路,但在一般玩家市場,2020年曲面滲透率他樂觀預期還會進一步超過6成。(手遊電競是未來!微星宣布共同領投Android模擬器廠商BlueStacks

微星
微星2017年開始思考不做顯示器,品牌就永遠在展場被包在其他產品裡面。
圖/ 王郁倫攝影

從零組件品牌朝系統品牌邁進,MSI品牌如今已可以風光秀在展場上,下一步,如何讓標準賽事也將曲面顯示器納為標準配備,將是顯示器團隊最終極挑戰的目標。

責任編輯:陳映璇

關鍵字: #微星 #電競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鉅亨買基金App開箱:一站快搜強基金、「大師榜」讓新手跟著投資練功
鉅亨買基金App開箱:一站快搜強基金、「大師榜」讓新手跟著投資練功

在資訊爆炸的投資時代,面對琳瑯滿目的投資選項,你是不是也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其實「選對工具」比「努力研究」更有效率。長期深耕金融科技的鉅亨買基金,早已洞察基金投資領域中資訊分散、選擇障礙、操作繁瑣的痛點,透過科技與使用者中心的系統設計,致力打造更方便、效率的智能投資體驗。

除了有全站基金終身 0 手續費的吸睛誘因,更重要的是鉅亨買基金解決了投資人的實際困擾;透過動態篩選熱門基金、自動化投資工具等創新功能,將過去需要專業知識和複雜操作的投資流程,簡化為直覺易懂的數位體驗,逐步改變了傳統的基金交易模式,讓理財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人人可及的日常選擇。

這次鉅亨買基金全新改版 App 正式上線,更進一步強化平台體驗。以看得懂、找得到、學得快的設計精神,整合多項創新功能,讓基金投資輕鬆上手、事半功倍。無論是理財新手、基金老手,或有多個家庭帳戶需要管理的財務大臣,透過鉅亨買基金全新 App,即可一站掌握市場情報、熱門標的、專業策略與帳戶總覽。

其中,全新推出的「大師榜」功能,更力助投資人掌握高手秘笈,有機會跟著前輩練功,一步步練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眼光。

功能全開箱!一站搞定找基金、看標的、管帳戶

打開鉅亨買基金 App,最直覺的感受就是:乾淨、精準、快速。設計邏輯不複雜,透過快搜、熱門標的、帳戶整合與自選捷徑設計,將過去繁瑣的基金投資流程化繁為簡,打造一個隨時可啟動、易於操作的投資入口,讓資訊不再分散,動作更精準。為降低基金學習與決策門檻,即使尚未開戶,仍可下載App使用以下亮點功能:

一、基金搜尋:輸入關鍵字如「高股息」、「ESG」、「科技」等,即可快速列出相關標的。配合風險等級、配息頻率、基金品牌、幣別、投資區域等條件篩選,搭配報酬率或績效排序,為投資人有效縮短挑選時間。

鉅亨買基金
在鉅亨買基金快速輸入關鍵字,一鍵篩選條件,精準找到符合需求的基金。
圖/ 鉅亨買基金

二、夯股基金:針對市場熱門題材,使用者可點選最多五檔熱門持股,如輝達、蘋果等,快速查詢各基金的持股比例,並依喜好排序篩選。對於想掌握趨勢卻擔心判斷失誤的投資人而言,「夯股基金」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參與方式,透過專業基金經理人篩選與靈活操作,幫助新手建立題材導向的選基邏輯,同時分散個股波動風險,不漏接每一波趨勢財。

鉅亨買基金
在鉅亨買基金APP下方「找基金」中選擇「夯股基金」,再進行持股篩選,即可點選熱門持股,掌握基金布局,輕鬆跟上市場趨勢不怕踩雷。
圖/ 鉅亨買基金

三、首頁自訂:App 首頁支援「快捷功能」自訂,用戶可釘選「投資儀表板」、「定期定額查詢」、「追蹤清單」、「歷史交易」等常用模組,打造專屬操作首頁,一目了然。

獨家「大師榜」看懂行家怎麼買,用策略練投資

想知道高手怎麼配置資產、為何績效穩定領先?鉅亨買基金全新推出的「大師榜」功能為市場上少見的「社群式基金學習機制」,主打以「透明數據」與「解鎖追蹤」的方式,讓用戶可以實際參考高手的操作邏輯。

只要是已開戶會員,就能在首頁下方開啟「大師榜」功能,從每日更新的績效中,篩選出表現突出的高手帳戶,並依報酬率、AUM規模、投資方式(單筆投資或定期定額)與年齡層等條件進行排序比較。

鉅亨買基金
大師榜揭露高手投資組合,可依績效、規模等多條件篩選,輕鬆找出適合參考的對象。
圖/ 鉅亨買基金

看見感興趣的大師後,即可選擇追蹤,最多可追蹤 50 位;若想查看其前五大持有標的與近期申購紀錄,則可使用即享券解鎖。而即享券則可透過任務或活動獲得。

除了即時榜單,App 另設有「名人堂」,聚焦季度與年度績效穩定的代表性帳戶,適合進行中長期追蹤。所有已追蹤與解鎖紀錄,也整合在「我的專頁」中,便於隨時復盤與管理。此外,平台還支援多帳戶綁定與一鍵切換,讓家庭理財配置更直覺、清楚,亦能搭配大師榜策略靈活操作。

對投資新手而言,這項功能不只讓投資更有依據,也是一套練習市場判斷、進階布局的工具。善用大師榜,從觀察、到解鎖、再到內化策略,循序建立自己的判斷力與投資思維。

鉅亨買基金
點擊會員專區,在「會員權益/獎勵領取」中每週即可領取即享券,解鎖大師榜投資組合。
圖/ 鉅亨買基金

三分鐘開戶,鉅亨買基金終身0元手續費

鉅亨買基金全新 App,不只是投資資訊平台,更整合了策略學習、操作效率與資產管理功能,從搜尋、觀摩到實際執行,每一步都為投資人設計。

想掌握市場、練出判斷、做對決策,就從下載App開始,為自己打開一個更有效率的投資未來。目前 App 用戶只要完成開戶,即可享「全站基金終身0手續費」,從此投資每一步都更划算。

App 下載:https://anuefund.tw/bk7Yi
立即開戶,搶先加入行家行列:https://anuefund.tw/jbp5b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