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Taiwan」台流復甦!文化部和「陸軍」文策院,要怎麼打2020年這場仗?
03

「made in Taiwan」台流復甦!文化部和「陸軍」文策院,要怎麼打2020年這場仗?

在文策院成立後,文化部又要如何和文化界的「陸軍」分工合作?
2020.01.22 | 影視

文化內容策進院正式揭牌,已從國發基金編列100億的投資額度,要進場點火,帶動民間文化投資⋯⋯

文化部要打造文化界的「陸海空」三軍,點燃影視產業生機,陸軍是首發的文策院、海軍則是《公共媒體法》、空軍為OTT國家隊⋯⋯

2019年,這類型的新聞標題經常出現在媒體版面上。

這一年,文化部第一次爭取到超過200億的預算,堪稱史上最高預算;也是這一年,台流復甦,「made in Taiwan」的影視作品大放異彩,《我們與惡的距離》一路銷至全亞洲,赤燭遊戲《返校》的同名電影,在台票房破2.6億⋯⋯種種跡象都證明了台灣的內容生態正在轉變,似乎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早在三年前,政府就砸了40億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數位建設』」上,不只推動科技,也要讓科技「魚幫水、水幫魚」,進一步帶動文化內容產業;而文化部斥資2,750萬引進的這一座4D攝影棚,正是其中的實驗之一。

但是,文化部究竟看到了什麼,決定要引進這一套技術?在台灣建構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的腳步中,它又扮演怎樣的角色?

4D攝影棚在文化部眼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4DViews這一套系統,它是一個可以被多元運用的『工具』,牽扯到的是文化內容產製的源頭。」文化部政務次長彭俊亨說道。

文化部關於內容產業生態系的規劃,大致可以分為「產製」、「資金」、「通路」、「環境」四個面向,而4D攝影棚是為解決「產量不足」而生的,也就是最源頭「產製」面,像是因為本土原生題材開發不夠,或是因缺乏體系支持,無法成功讓創作轉化爲作品。

彭俊亨_文化部政務次長_2019-12-13_賀大新攝影_9819_Lr.jpg
文化部政務次長彭俊亨認為,4DViews未來會成為「文化保存」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圖/ 賀大新攝影

彭俊亨認為,文化和科技本就是相輔相承,例如8K電視和8K攝影機解析度極高,拍攝到的人物,連毛細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在這樣的條件和環境下,導演自然對妝容精心設計,不同的新技術,都是在催促著導演作出新嘗試,甚至是改變創作思維。

「4D攝影棚也是一樣,除了減少拍攝跟後製的時間,這些技術的出現,對於創作者的創作形式,會有很多不同的刺激,這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但是,想要引進一座4D攝影棚,少說得花幾千萬、高則高達好幾億,民間業者根本不可能自己投資,此時就得靠政府「出錢出力」。

4D攝影棚 9.jpg
文化部委託工研院負責4DViews的拍攝執行,創作者雖然有諸多想像,但對設備還是相當陌生,需要有人執導,才能讓創意真正實現。
圖/ 賀大新攝影

面對諸多「內容考題」,未來文化部跟文策院該怎麼分工?

預計今年4月,文化部將把包括4D攝影棚在內的「IP內容實驗室」,全權移交給文化內容策進院執行管理,這就不得不提,等了近兩年才三讀通過,在2019年6月成立的文策院,要如何發揮「陸軍」的作用了。

「在推動文化內容工作時,我們需要不斷的面對業者,但畢竟文化部是公部門,有時在溝通語言和回應上,會略有不足,其實各國都一樣,會需要一個中介組織來溝通,讓執行更有效率。」

文策院是行政法人,扮演的角色無疑就是「政府」和「民間業者」的橋樑,也就是彭俊亨口中的「中介組織」,但日後文化部要如何與文策院分工?卻讓人霧裡看花。

彭俊亨解釋,其實文化部和文策院的分工相當清楚,文化部負責策略制定,而緊接著要落實執行的任務,就交給文策院。

當然,對於業界來說,政府願意出錢無非就是最直接的幫助,文化部之前是採取「獎補助」和「投融資」雙軌並行的作法,現在這一塊也有更明確的分工:單案、個人的「獎補助」,是由文化部負責;而更貼近市場,需要對業者了解夠透徹、連結更深的「投融資」,擔子則在文策院身上。

文策院_七十六号原子記者會
像是在去年8月成立的76號原子,就是由文策院、KKBOX共同投資。
圖/ 七十六号原子
IMG_3375.jpg
文策院由前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擔任董事長(右)、胡晴舫擔任院長(左),丁曉菁請來胡晴舫,正是看到了他跨領域的經歷,本身除了是作家外,在出版業、創投上,都有豐富的經歷。
圖/ 唐子晴攝影

「未來怎麼去協助業者,這一塊也會交給文策院,從前端的內容產製,他們可以提供業者在拍攝過程中一,些技術或是資源媒合等協助,再到資金面,文策院可透過自己,或者整合其他民間業者一起投資。」

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先前曾表示,文策院成立的第一年,是要找出產業痛點,雖然手上握有100億的投資額度,但投資公司絕不會只為了單純獲利,而是要健全產業生態。

「投資的公司終究會有賺錢和不賺錢的,在第一年嘗試後,會慢慢制訂出KPI,」丁曉菁說道。

畢竟2019年,台灣內容文化產業已經起了一個好兆頭,在文策院將要邁入正軌的2020年,讓人期待已經種下的創作種子,能長成碩果累累的蘋果樹。

責任編輯:林美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