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近2萬員工確診!被爆防疫不力、還監控員工私生活,電商巨頭背後是黑心公司嗎?
亞馬遜近2萬員工確診!被爆防疫不力、還監控員工私生活,電商巨頭背後是黑心公司嗎?

10月2日,美國疫情突發的新狀況,使其再次成為全球焦點。最受矚目的無疑是川普夫婦確診,美股、總統選舉、中美貿易戰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可能正在悄然醞釀,挾帶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

延伸閱讀:《快訊》川普確診!距離美國總統大選一個月,投下巨大變數將牽動選情

同一天,矽谷也發生了一次來自亞馬遜的震盪。一直備受美國勞工組織健康專家、政客以及媒體等多方施壓的亞馬遜,終於公佈了內部員工感染新冠肺炎的具體情況。該公司透過查看其在美國約137萬名亞馬遜和全食超市一線員工的數據,得出了19,816例新冠肺炎推定或確診的結論。

員工冒著感染病毒的危險拼命工作,卻成就了亞馬遜和貝佐斯在疫情期間不斷高漲的財富。據統計,相較2019年12月31日1847.84美元的股價(約53,064元台幣),截至8月底,亞馬遜股價累計上漲逾86%,貝佐斯則被預測將成為全球首個破兆美元的富豪。

Jeff Bezos_amazon提供_002Resize 1280.jpg
圖/ Amazon

財富的增長越顯資本的冷酷,在不斷延燒的疫情中一線員工的保護,可稱作「完全失敗」,而真正暴露的還不只這些。

電商巨頭的「無賴」行徑?

3月份,亞馬遜曾對外宣佈需要在全美招聘10萬名全職和兼職員工,以因應新冠疫情帶來的激增訂單。直到9月份,又再度宣佈招募10萬名員工。至此,今年亞馬遜總共進行了四輪大規模招聘。

延伸閱讀:亞馬遜再招3.3萬名員工、平均年薪破400萬!電商巨頭透露將開「智慧雜貨店」

在疫情導致美國裁員潮不斷的情況下,這位電商巨頭的逆勢擴招,似乎給了很多失業人員希望。然而,在全球招攬這麼多的新員工之後,亞馬遜的防疫保護工作一直存在著缺失。

尚未公佈確診病例之前,《紐約時報》的文章稱亞馬遜有超過50個倉庫工人遭感染,15個州的州檢察長表示該公司的防疫措施不充分。在法國,法院裁定亞馬遜未能保障工人的健康後,要求該公司關閉在法國的工廠。除此之外,接連不斷的倉庫罷工事件也側面證實了問題所在。

限編輯使用_亞馬遜_Amazon_倉庫_1514808617
圖/ Frederic Legrand - COMEO via shutterstock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亞馬遜的態度。當輿論的聲音將亞馬遜推上風口浪尖,這個全球電商巨頭卻只會簡單粗暴地把「鬧事」的員工炒魷魚。Staten Island倉庫罷工事件曝光後,檯面上亞馬遜承諾會改善工作環境,背地裡早已開除召集人。

這樣的招數屢試不爽。前兩年,Uber和Lyft將司機定位為獨立承包商,而不是雇用的員工,此舉就曾引起軒然大波,而真正走在Uber和Lyft前面的其實是亞馬遜。亞馬遜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物流網路,在全美的主要大都市區和近郊區域幾乎都有數千輛貨車營運,但司機是由第三方公司所雇用。亞馬遜僅與第三方公司簽訂合約,以免於為司機承擔任何責任。有數據顯示,2019年僅亞馬遜物流中心就有14,000名員工受重傷,比2016年高出了33%。

AMAZON 5.jpg
圖/ 地球圖輯隊

不過,亞馬遜不想對司機負責,卻可以輕而易舉地決定司機的去留。2017年3月,物流公司Silverstar Delivery的一群司機加入了工會,幾週之內,這些人因加入工會而被解僱。圍繞在亞馬遜周圍的快遞公司,依賴著亞馬遜存活,他們深知這位巨頭的心態。

今年,有兩名員工因為公開批評亞馬遜對氣候變化所採取的政策,同樣也遭到解雇。有員工表示,「如果亞馬遜真的想要保護員工,為什麼要那麼害怕工人開口說話?亞馬遜想要讓員工在媒體面前閉嘴,也希望公司內部可以保持沉默」。

資訊透明度最差的矽谷科技公司?

美國的疫情蔓延後,不斷有媒體、議員或相關組織質疑亞馬遜內部的防疫工作,公司卻直到現在才公佈了具體的確診病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阿里、美團也曾因為員工的確診病例而引發恐慌,比如8月份深圳市盒馬鮮生超市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全市21家盒馬門市、2家倉庫火速暫停營業。因為資訊被直接公開,公司才會迅速作出反應、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可見亞馬遜缺少的正是對外的資訊透明度。

延伸閱讀:科技抗「疫」!阿里巴巴出4招,幫中國研發疫苗、特效藥

不僅是疫情期間員工的健康情況、基層員工的薪資待遇,以及工作強度與環境等外界關心的問題,亞馬遜同樣閉口不談。

去年來自紐約的民主黨對亞馬遜進行了猛烈抨擊,稱低工資是貝佐斯成為世界首富的原因之一。總統候選人拜登曾表示,「我不反對亞馬遜,但沒有一家公司能比消防員和教師繳納的稅還少」。德國工會也時常把矛頭對準亞馬遜,去年4月份,四家亞馬遜物流中心的工人進行罷工,這一抗議是德國亞馬遜工人長期以來要求提高薪資、改善工作環境的行動。

亞馬遜罷工
圖/ Daily Kos via Twitter

亞馬遜日常的工作環境中還有許多受傷隱患,基層員工經常呼籲改善,但管理高層給出的答覆永遠是「他們有權無薪休假」。

矽谷向來崇尚自由、開放,我們時常把焦點放在學習Google、蘋果等公司如何塑造優良的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使其成為全世界最佳的工作場所,但若一間企業龍頭做不到的話,全世界都會尋找原因並批評它。亞馬遜就身處在這樣的狀態之中,越是不公開資訊,將會有更多的媒體、政客、非盈利組織盯緊亞馬遜。

2015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將亞馬遜推上輿論風口,這篇報導反映了亞馬遜的職場環境極度惡劣和緊張,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員工們被迫將工作放在他們的私人生活之上,並要求員工們在充滿壓力的績效評估會議上互揭瘡疤。此外,亞馬遜的強勢還表現於無所不在的「監控」。

延伸閱讀:亞馬遜用AI判定:該開除哪位員工?

開放市場研究所透過調查發現,亞馬遜使用導航軟體、物品掃描器、腕帶、熱像儀、安全攝像頭和錄影設備等工具監視其物流倉庫和門市的員工。如果說這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許無可厚非,但卻有文件顯示,亞馬遜正在系統化地監控、分類和分析他們的Flex司機私人的社群媒體頁面。這種做法很大的程度上是為了阻止員工利用社交網路「說話」,引來工會的調查。

作為矽谷商業環境下的產物,在亞馬遜,基層員工似乎看不到自由和開放。

亞馬遜員工也受困於系統?

先前《人物》雜誌發表的文章《外送員,困在系統裡》,一時間在社群中傳遞開來。文章提到,隨著中國外賣平台的後台演算法逐漸精進,外送員卻一時間陷入了「快速」、「準時」的數據綁架中。所以,「外送員,已成為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亞馬遜對配送司機沒有強制規定工作的速度,但工作強度仍舊使他們不得不追求速度。一位司機表示,他們每天必須配送超過250件包裹,有時甚至遠超過於標準。如果按照8小時輪班來計算,每個包裹的配送速度甚至不到兩分鐘。

但與倉庫的基層員工相比,配送司機已是幸運。在《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一書中提及,隨著亞馬遜的不斷壯大,貝佐斯對員工的要求不斷提高。不僅週末要召集會議,週六早晨還舉辦了一個由行政人員參與的讀書俱樂部,並在會議上不斷重申要用心工作、努力工作和超時工作。更關鍵的是,員工所有的工作訊息都會被納入系統中。

貝佐斯
圖/ MoneyDJ理財網

亞馬遜有一套嚴格的系統,會對員工的工作成效展開量化分析,無法透過數據分析的內容則由同事來揭露。管理者依賴系統數據,對員工進行排名或開除落後的員工。正如亞馬遜員工控訴的那樣,數據是評估一切的標準。

亞馬遜並非不知道依賴數據太過於死板,但在消費者面前,這似乎成了最佳解答。在網路快遞、外賣平台等服務體系中,顧客成了最頂端的存在,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他們正變得越來越挑剔。

然而,亞馬遜正好習慣將用戶服務置於首位。一位在亞馬遜倉庫工作過的臨時分揀員透過描述,反駁了媒體對亞馬遜的批評。他表示,外界常批評亞馬遜用不人道的方法逼員工提高生產效率,但他認為真正令人作噁的卻是對此一無所知的消費者,是他們想要在兩天之內、不花運費就收到包裹。

Amazon
圖/ shutterstock

當然,這並不能為亞馬遜壓榨基層員工辯解,既然員工的工作不簡單,為什麼亞馬遜不大方獎勵員工呢?相比美團外賣的多工多酬,亞馬遜的工作環境更顯苛刻。

從一家不起眼的創業公司成長為市值過萬億的商業巨頭,亞馬遜一直被業界同仁視為眼中釘,連公司名字都被收進了商業詞典。在詞典中,「亞馬遜化」一詞是指傳統企業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一家來自於西雅圖的暴發戶網站(即亞馬遜)把所有的顧客和利潤都搶走。

如今,亞馬遜不僅是零售業的公敵,也漸漸成為自家員工的敵人,不斷有員工批評它,但結果往往卻是被解僱或離職。外界所擔心的是,當亞馬遜作為一家越成功的商業公司,它越不會改變其對待員工的錯誤方式。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關鍵字: #亞馬遜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