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光陽彎道超車!愛車成癡的柯勝峯接班十年內心話,為何虧錢也要做百萬重機?
領光陽彎道超車!愛車成癡的柯勝峯接班十年內心話,為何虧錢也要做百萬重機?

「小時候在房間裡,聽車子騎過去(聲音),我就知道是哪個牌子、哪個機種,」身為機車大廠光陽第三代,柯勝峯從小展現對機車過人的敏銳度,在柯家三兄弟中,他是最懂、最喜歡機車的人,和光陽羈絆也最深。

成立57年機車大廠光陽,在台銷量連續21年抱走冠軍寶座,市佔率超過30%,但光陽多年來未上市,這家神秘感十足的傳統產業,2018年起開始在電動車上大展拳腳,柯勝峯正是推動改變的關鍵角色。

身高189公分的柯勝峯,無論西裝、皮衣都能輕鬆駕馭,每逢出場總是鎂光燈焦點,待在一間如此傳統的企業,現年54歲的柯勝峯,近年來嘗試把瀏海往後梳、上健身房維持體態,變身時尚潮男,被封為機車界「高富帥」代表。

仔細打理外在,柯勝峯笑說,「外表是上天給的祝福,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所創造的東西,」他不願成為溫室裡被保護的花朵,曾因求學、自行創業兩度離開光陽,2010年底回到光陽,啟動第三代接班佈局,直到父親柯弘明退休後,2014年正式擔任董事長,外界可能會猜錯,其實無論是要不要接班、什麼時候接任董事長,都是柯勝峯自己決定的。被形容是非典型企業第三代的柯勝峯,如何不受傳統框架束縛,走出自己的路?

柯勝峯_光陽集團董事長_2020_12_02_蔡仁譯攝.jpg
柯勝峯從小對機車有高度興趣,曾參加摩托車維修服務訓練課程、在汽車維修廠打工,還當過賽車手。
圖/ 蔡仁譯攝

延伸閱讀:光陽無懼中華結盟Gogoro、端百萬電動重機進軍歐洲!柯勝峯:海外才是主戰場

從使用者角度出發,人生第一輛電動車帶來的啟發

頂著光陽第三代光環,接下父執輩創立的機車事業,柯勝峯沒有墨守成規,反而帶來車聯網、資本市場的新想法。2016年光陽攜手新創拓連科技合作開發車聯網服務Noodoe,2018年推出ionex車能網電動車解決方案,2020年光陽入股的創投金庫資本,砸3,000萬美元投資東南亞共享獨角獸公司Grab,搶進日系品牌寡占的東南亞市場,不讓新創Gogoro專美於前,謹守光陽在產業上的一席地位。

為親身了解電動車使用者的感受,2020年初柯勝峯還買了人生第一輛電動車特斯拉Model 3,從訂車到交車只有兩個禮拜,柯勝峯悠悠地說,買的時候剛好有人退車,且顏色、規格都是他想要的,「所以我買到車的時候,才聽說別人訂車都要等很久,(我)真的很幸運!」

談起車,柯勝峯興致勃勃分享自己的改車成果,「我每台車基本上都會改,改車的理念是要多一點個人化;很多時候你不需要動很多,弄一些小地方,整個氣質就會不一樣,」他把這輛雙馬達版本的Model 3,從原本的實用房車外型,改得更有個性,他語帶驕傲地說,現在車輛的外型跟原廠非常不同。

特斯拉車門自動解鎖、免按發動、自動上鎖的行車體驗,讓他體悟到創新的重要性,「你會開始思考,為什麼其他車子做不到?開到後來,你去開燃油車時,就會忘記鎖門,」柯勝峯有感而發,一旦創造新的可能性時,消費者就會對燃油車抱持同樣的期待,隨著科技的進步,大眾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對柯勝峯而言,光陽也有一個秘密武器,預計2022年推出的百萬等級電動重機RevoNEX,目標打造一輛劃時代的新車,「RevoNEX完全是一個新的東西,我和我的團隊都沒有做過,每一個步驟都是挑戰,」這也是第一輛柯勝峯從頭到尾都參與的專案。

KYMCO RevoNEX_27.jpg
在2019年的米蘭國際摩托車展,光陽推出電動重機RevoNEX,柯勝峯更親自騎乘繞場一圈。
圖/ KYMCO

做出一輛前所未有、價格破百萬的電動重機,到底一年能夠賣幾台才能獲利、甚至有可能虧損,柯勝峯拋開傳產謹慎的態度,「無論到時是虧損、獲利,更重要的是讓全世界看到KYMCO(光陽)在電動車領域的創新與技術的能力,如果做得到,就算虧損也值得。」

中國電動自行車滿街跑,讓他看到新機會

接掌光陽,對他而言可以說是興趣與志業的結合。相對兩個弟弟,柯勝峯從小對機車有高度興趣,曾參加摩托車維修服務訓練課程、在汽車維修廠打工,還當過賽車手,自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後,自然而然就進入光陽工作,在光陽資訊中心、企管中心基層做了8年,「那8年裡我認識了很多朋友,參加社團、打球,那時候的我就只是一個員工,跟很多同事玩在一起。」

柯勝峯_光陽集團董事長_2020_12_02_蔡仁譯攝.jpg
1999年底柯勝峯離開家族自行創業,當時中國互聯網正蓬勃發展,搭上熱潮成立數位網路廣告啟奕資訊。
圖/ 蔡仁譯攝

延伸閱讀:三陽市占率28%超車變二哥!辦聯名電競趴、參賽奪冠,如何靠數位行銷擠進年輕市場?

或許是日子過得太安定,1999年底柯勝峯選擇跳脫舒適圈,離開家族自行創業去,「待在光陽總有無形的保護膜罩住,很多事情看不到真相,對於我未來的人生規劃不是件好事,」透露當年離開光陽的真正原因,當時中國互聯網正蓬勃發展,搭上熱潮成立數位網路廣告啟奕資訊。

柯勝峯在外打拚十年,待在中國的兩年時間裡,意外發現光陽在中國市場的隱憂、喪失相當多機會,讓他很猶豫要不要回去,並在中國與康乃爾研究所同窗、現任金庫資本總經理丁學文聯繫上。當時他觀察到,中國雖然禁止摩托車行駛,但處在灰色地帶的電動自行車滿街跑,甚至還有山寨版掛著光陽的牌子,「十年前我們就看見電動車的趨勢了,」在中國蹲點多年的丁學文,後來成為柯勝峯的事業戰友,輔助光陽洞見產業趨勢,開闢第二戰場。

丁學文_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_2020-02-18_賀大新攝影_7691_Lr.jpg
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丁學文,是柯勝峯康乃爾研究所的同學、也是事業戰友,金庫輔助光陽洞見產業趨勢,開闢第二戰場。
圖/ 賀大新攝影

當柯勝峯再度投入機車產業後,危機感油然而生,面對電動車趨勢,光陽骨子裡仍是傳統製造業,不足以應付即將發生的事情。仔細盤點電動車伴隨著電動化、智能化、服務化三大趨勢,沒有一件跟光陽擅長的製造有關,柯勝峯認為倘若光陽不做出改變,就完全跟電動車沾不上邊,「當市場在改變,你不跟著改變,就準備被淘汰!」

親自買車試騎!柯勝峯是自家產品頭號粉絲

2010年,柯勝峯帶著在外磨練的一身功夫,回家後沒有立即接班,反而是擔任光陽副董事長,先摸索光陽的轉型方向,直到2014年正式接任董事長。

身為光陽創辦人柯光述的長孫,柯勝峯坦言毫無接班壓力,連什麼時候接任董事長都是他自己決定的,父母的態度非常開明,「接班之後,才覺得自己的責任心非常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使命,我是第三代,(光陽)是我祖父創立的,得在我這一代留下什麼。」

柯勝峯謹記父親經常告訴他的一句話:「經驗是時代的廢氣」,這句話出自本田創辦人本田宗一郎的名言,站在燃油車的時代轉折點,企業不該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唯有改變才能前進!

「KYMCO最得我心」的品牌理念正是柯勝峯提出來的,背後的含義是把原本產品導向的公司,變成是消費者導向的公司。「以前的討論都是,這個功能有多厲害,但很少思考到底消費者要不要,」如今在乎消費者到底渴望什麼,已成為光陽設計產品的DNA。

在公司內,柯勝峯掌控大局,主要參與機車「頭、尾」的開發階段,他幽默比喻,「我知道光陽很有能力煮出非常好吃的炒麵、義大利麵、牛肉麵,可是問題是當消費者想要牛肉麵時,你就不應該煮炒麵給他;他要義大利麵時,你就不應該給他牛肉麵。」必須了解消費者到底要什麼。

光陽Ionex車能網
光陽在2018年推出ionex車能網電動機車解決方案,柯勝峯自掏腰包買自家車款作為通勤工具,也把光陽電動機車停放在公司停車格。
圖/ 蔡仁譯/攝影

每每接近產品完成前,柯勝峯都會親自上陣試騎,以一個消費者來評估車子,每次騎完就直接講技術問題。甚至自掏腰包買光陽機車騎乘上下班,直接將光陽電動機車停放在公司停車格內,做自家產品的頭號粉絲。在員工眼中,柯勝峯愛車成癡,任何車子的問題他都瞭若指掌。

好友丁學文透露,柯勝峯本身就很喜歡玩車,「他會動手拆解車子來研究,」連柯勝峯兒子也很有天份,13歲第一次玩戶外卡丁車競賽,就打破了紀錄。

不只拚C/P值,掌握電動車「彎道超車」的契機

回家接班十年,現在柯勝峯已成為光陽轉型電動機車的精神代表,「我的任務是要把光陽打造成電動機車的領導品牌,這是我想做的事情,」長久以來,光陽高C/P值的印象深植人心,但在海外市場,光陽燃油車卻難以跟日系、歐系車廠平起平坐,「當被定型,就難以改變,可是電動車時代來了,它有改變的機會。」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777484921_特斯拉.jpg
柯勝峯認為,未來十年是電動車時代,接下來3~5年會在汽車上看到很大的變化。
圖/ Sheila Fitzgerald via shutterstock

接下來3到5年,在汽車上會看到很大的變化,賓士、BMW、保時捷陸續推出電動車款,當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完備後,車子銷量就會提升,變成一個正向循環。一旦電動汽車普及後,就是電動機車發展的機會。

柯勝峯清楚描繪產業趨勢,在油轉電的關鍵時刻,他早已為光陽的未來鋪好新跑道,「市場永遠都在變動,昨天正確的事情,不代表今天就會正確,昨天用這種方式能夠成功,不代表今天可以,尤其現在這個時代,變化特別快速。」

他明白不能只走C/P值的套路,在電動車時代得創造新樣貌。採訪過程中,柯勝峯最常把建立品牌形象、高度掛在嘴邊,如今的光陽早已不是傳統製造機車的工廠,可展現更科技的一面,試圖在他這一代留下屬於自己的東西。

【人物小檔案】
柯勝峯(ALLEN KO)
出生:1967年
婚姻:已婚,育3子
學歷: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美國康乃爾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MBA
經歷:光陽資訊中心與企管中心職員、光陽副董事長、CCMedia啓奕資訊創辦人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