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齊科技 創立時間:2013年
創辦人(負責人):顏哲淵
規模:130人
主要業務:提供一站式的能源物聯網平台, 包含感測裝置、閘道器與能源管理平台, 協助客戶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公開總募資額和新輪次: 公開募資總額 3,840 萬美元, 近一輪為 2021 年 12 月完成的 3,100萬美元 C 輪融資
深耕國內商用車市場,擁有75年歷史的順益集團,在今年5月初把中壢汽車廠升級成綠能示範廠區。廠內設置屋頂型太陽能板與儲能設施,從產電、儲電到用電都做了最佳化管理,因此廠內高達50%的用電是「自給自足」,不需要仰賴台電。讓老店擁抱再生能源的推手,正是本土新創聯齊科技(NextDrive)。
聯齊長期專注能源物聯網服務,旗下明星產品是2016年推出、名為Cube的物聯網閘道器,它可連結智慧電表,即時掌握用電的情況,透過人工智慧(AI)提供用電分析與建議,並通過日本多家大型電力公司的驗證。在台灣也協助小學和私人企業建造一座座的「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VPP),運用太陽能板和儲能,並導入能源管理平台,從發電、儲電到用電做到最佳化管理。
不跟科技巨頭競爭,從智慧家庭轉進能源管理
不過,聯齊創辦人顏哲淵的背景跟能源產業沒有關係,甚至公司最早是以家用物聯網產品作為創業題目,一開始推出「無線擴充插座」,能將隨身碟、隨身硬碟無痛升級成雲端硬碟;接著開發物聯網閘道器Cube,它能搭配攝影機、動態感應、溫濕度感應器,將錄影畫面和溫度提醒發送至智慧型手機。
在創業前,顏哲淵在IC設計上市公司智原、美商晶片公司睿思科技(Fresco Logic)服務,過去IC產業的韌體擴充概念,也應用在聯齊的產品。例如在Cube 上留一個USB接口,就是認為IoT的通訊模式那麼多,不可能每個都收到產品裡,而是「利用USB的高擴充力,讓將來需要不同類型的通訊模式可用USB來擴充。」
不過,後來團隊發現,無論是雲端或智慧家庭市場,最後都變成蘋果、Google、Amazon等科技巨頭的天下,新創公司難有立足之地。
但過去的努力沒有白費,2016年聯齊參與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意外發現能源市場的新機會。時任日本電信網路公司Internet Initiative Japan (IIJ)的副社長慶野文敏應邀參與 COMPUTEX演講交流,連續幾天來到聯齊攤位,對於外型猶如白色方塊的Cube愛不釋手,並說:「你們的產品很適合日本能源轉型,如果能串聯日本智慧電表,會非常有競爭力,」雙方開啟合作的契機。
透過慶野文敏的引薦,團隊與能源專家京都大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原田博司合作開發日本版Cube,顏哲淵並請同窗石聖弘協助翻譯,「當時愈聽愈有趣,能源是我一輩子都沒有碰過的東西,」顏哲淵還要求團隊做了一份長達30多頁簡報,仔細研讀日本能源轉型市場與法規。
當時聯齊為決定公司未來發展路線時,團隊重新研究2014年Google以32億美元收購智慧家電裝置公司Nest Labs的案子,因為聯齊之所以進入智慧家庭,正是受到這個購併案啟發。「研究後,我們才理解原來Nest不只是智慧家庭產品,還是一個能源管理的設備,」顏哲淵提到,Nest早期與電力公司合作,Nest設備可控制家裡的溫度、減少能源消耗,進而促進整體電網穩定。
這讓公司確立未來要朝向能源管理的方向,顏哲淵嗅出「能源產業即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革」,再生能源將取代化石燃料,上看兆元的能源產業,即使只有1%的市占率,獲利仍相當驚人,「 我認為既然要創業,就要玩大一點,勇闖另一條未知航道 」。
產品平價兼具耐用性,獲日本電力公司採用
在日本嚴謹的企業文化下,聯齊的產品卻在一年半獲得日本大型電力公司的驗證。除了靠本身產品扎實的技術實力外,更多是考驗公司的「耐力」。
起初聯齊不懂做生意,產品訂價連競品的一半都不到,還一度以為產品要賣給消費者,後來才知道客戶是電力公司,卻也陰錯陽差,讓電力公司願意嘗試給新創公司機會。
但價格便宜只是第一步,真的要被客戶採用,包含產品的耐用性、方便性、實用性到外觀必須樣樣具備,才有機會打入日本市場。聯齊起初的產品良率約98%至99%,無法滿足日本客戶要求,因為日本電力業默認的不良率最低標準,是百萬分之一。
當時雙方花了很長的時間驗證產品,「新創若氣不夠長,去日本失敗的機率很高,」從一路磨合到產品獲得認可,並且持續提供穩定服務,才建立雙方信任。在拿下日本第三大電力公司中部電力的訂單後,陸續有大型電力公司主動敲門合作。
從日本紅回台灣,要當「平台軍火商」
攤開聯齊的投資人陣容,包含軟體銀行旗下Arm安謀控股所管理的 Arm IoT 基金、美商中經合集團及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中美晶、鴻海到大亞等公司,「你要成功,一路上也需要很多貴人。」
在全力投入日本產品研發時,聯齊一度面臨資金斷炊,顏哲淵回憶,「當時到處籌資、借錢借到沒朋友,」幸好在天使投資人與後期投資的股東支持下,讓公司能夠繼續走下去。
然而在全球追求能源轉型的趨勢下,聯齊在日本串接智慧電表應用的經驗吸引了台電注意。雙方先是2020年投入台電女子宿舍改造案,導入家庭能源管理系統,住戶可用App掌握即時用電情況。接著聯齊瞄準台灣一般家庭與企業用戶需求,攜手台電投入家庭能源管理服務,培養台灣家戶的用電感知;打造企業級虛擬電廠,協助企業的用電達到自給自足、節省電費支出,以降低台電電網的壓力。
相較之下,日本早在2016年推動電力自由化,電力市場已是戰國群雄競爭的環境,聯齊以「平台軍火商」自居,無論是電力公司、售電業者到建設公司,都是聯齊積極爭取合作的對象,協助客戶導入能源物聯網平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隨著聯齊創立邁入第9年,從只有5個人走到130人的規模,接下來還要持續招募新血擴大。顏哲淵透露,已對內宣示公司上市(IPO)的時程表,並設定2023年實現全年現金流轉正,一步步穩定朝著目標前進。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