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能源金三角」拼圖全到位!張安平帶領水泥大廠華麗轉身
02

台泥「能源金三角」拼圖全到位!張安平帶領水泥大廠華麗轉身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言談間,總能展現人文關懷的精神,同時扣緊經濟局勢的洞察,他帶領台泥轉型新能源事業,完整發電、儲能、售電金三角事業。

2022年已經到了尾聲,今年裡,有許多人對科技界作出重大貢獻或影響,《數位時代》整理10大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人物,帶您回顧這充滿動盪的一年。

無論是年度股東會、每季的法說會,只要是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主持,都會定調主題,像是2022年股東會談「silver lining(開雲見日)」,近期第三季法說「為生命服務:一個千年命題」,展現人文關懷的精神,同時扣緊經濟局勢的洞察。

特別是近兩年來,台泥積極轉型發展新能源事業,除維持水泥本業的獲利,他花了更多的心力在談減碳、永續的議題,在集團持續推動新能源轉型下,2022年前3季非水泥業務占營收達29%,目標2025年上看50%,曾被譽為是企業最佳救援投手的張安平,站在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下,他如何帶領水泥大廠華麗轉身?

快人快語,不愛談財務數字

熟悉張安平的人知道,他向來快人快語、且不愛談財務數字。曾經在兩個鐘頭的法說會尾聲,在法人問完市場與營運的問題,他語氣略帶激動地說:「一個減碳問題都沒有,我很失望。」張安平對投資人說:「會幫各位賺到該賺的錢,但不要讓我們花很多心血做對地球對的事情,完全被忽略掉。」

台泥企業團張安平董事長 (3).jpeg
今年以來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主持的股東會、法說會都會定調主題,像是2022年股東會談「silver lining(開雲見日)」,近期第三季法說「為生命服務:一個千年命題」。
圖/ 台泥

台泥早在2020年就承諾,將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節能減碳對於高碳排、高耗能的水泥業來說,就像是挑戰不可能的任務。2050年看似遙遠,71歲的張安平看得很務實:「講2050年碳中和的人,包含我在內可能到時已經不在了,但我不願意講不負責任的話;能做多少,盡力做多少。」

回顧一路的轉型發展,2017年張安平臨危授命接下台泥董事長,在當年11月法說會上發布轉型藍圖,「環保、能源、水泥」是台泥三大核心事業。2018年成立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從當初的一人辦公室,如今擴增到40名成員。2022年股東會定調:「低碳水泥、資源循環、綠色能源將是未來十年台泥發展的主軸。」

跨海併購歐洲儲能廠,電池事業熬24年轉虧為盈

台泥先展開關鍵的跨海併購,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紛亂的一年,2021年7月張安平率領團隊以1.32億歐元(約新台幣44.7億元)併購義大利儲能公司ENGIE EPS SA(現更名為NHOA)的60.48%股權,切入儲能、充電樁市場。

印上NHOA標誌的儲能櫃落地台灣,像是花蓮和平廠導入新建1MW儲能結合廠區的負載調度以30MW資源上架電力交易平台,強化台灣的電網韌性。

能元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全台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
為了讓能元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的全台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順利在2023年上半年試車投產,張安平每月都到工地視察,親自督導建廠。
圖/ 台泥

此外,負責電池事業的集團子公司能元科技,創立24年終於在2022年轉虧為盈,搭上國際運具電動化的熱潮。相較國際電池大廠,能元科技雖小,卻能研發出世界頂尖的電池,陸續簽下美國Archer、英國VA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訂單。

很快地,能元科技位於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廠將於2023年上半年完工試車投產、年產能1.8GWh(十億瓦)。張安平說:「2023年將是能元科技元年,我們即將打造出半導體等級精細製程,且是對環境友善的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

「大家以為我在燒垃圾」 嘆別人看不懂我在做什麼

在資源循環的部分,台泥積極使用替代原燃料(如工業/城市廢棄物、廢木材等)取代煤碳,減少水泥生產製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自2018年至今,中國替代原燃料使用率提升至29%,台泥也將該技術導入土耳其、葡萄牙海外水泥廠。

轉型不只需要時間醞釀,還要面對外界的不理解。張安平曾感慨:「我在用替代燃料時,很多人覺得我是在燒垃圾,兩年前我在做,很多人都沒看懂,」他補充,廢棄物的發熱量(指在完全燃燒時所發出的熱量)都不同,需要放在不同水泥窯,才不會影響產品,背後是需要技術與經驗的累積。

未來的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2.jpg
台泥投資40億元打造台泥DAKA二期計畫——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每日最高可處理200噸垃圾,解決花蓮垃圾爆量的問題,預計2023年完工。
圖/ 台泥

延伸閱讀:排碳大戶卻賣起綠電!台泥「能元超商」補上新能源拼圖,葫蘆賣什麼藥?

直到近期台泥切入售電業,宣布成立「能元超商綠電交易平台」,揮軍綠電交易市場。業界形容:「台泥就像拼拼圖,完整發電、儲能、售電金三角事業」,透過自產綠能,販售給同樣有減碳需求的企業,而為了解決再生能源間歇性的問題,同時提供儲能服務,張安平的新能源轉型效益開始明朗。

邁入76年的台泥,不僅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協助過政府推動十大建設,跟著台灣經濟一路成長茁壯,穩居國內水泥龍頭寶座。

張安平_台泥董事長_2022-11-15_侯俊偉攝影_ (2).jpeg
張安平表示,台泥未來的方向,將成為一家處理人類與大自然複雜關係的綠色工程公司。
圖/ 侯俊偉攝影

現在的台泥,面對的是水泥業迫在眉睫的減碳義務,出生水泥世家嘉新水泥、當了快50年工業人的張安平曾形容「自己血管切開流出來的會是水泥」,他非常了解水泥產業的問題。

台泥未來的方向,將是成為一家處理人類與大自然複雜關係的綠色工程公司,為生命服務不是口號,張安平帶領台泥人昂首闊步,朝著理想目標前行。

延伸閱讀:台泥擴張充電版圖,收購葡萄牙最大電動車快充商!新能源布局再下一城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