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德國西南部的斯圖加特(Stuttgart),是德國重要的工業重鎮,賓士(Mercedes-Benz)、保時捷(Porsche)、Bosch都在這裡誕生。
在德國賓士總部邀請下,《數位時代》前進德國斯圖加特,直擊賓士最新Level 4自動駕駛技術與車輛軟體、安全科技。第一站來到斯圖加特機場P6停車場,這裡有賓士、Bosch共同打造全球首款商用的Level 4自動駕駛停車服務,自去年底營運至今約半年的時間,背後實際運作的狀況是如何?
賓士攜手Bosch,實現Level 4自動停車商轉
對一般大眾來說,熟悉的代客泊車服務,如今變成自動駕駛代勞,未來希望成為停車場的標配。
這是賓士首個針對一般消費者的自動駕駛應用,背後有三個關鍵角色促成,設備商Bosch、車廠賓士、停車場營運商APCOA。由Bosch在停車場安裝攝影機,相關感測器會監測車道和四周環境,並提供車輛所需資訊;賓士則將基礎設施提供的資訊轉化成駕駛指令,並針對環境、障礙物進行自動反應;而停車場業者主要提供可穩定WiFi連線的場域。
事實上,Bosch與賓士在自動駕駛技術合作,早在2017年就在自家的賓士博物館設置與測試,經過兩年測試,於2019年取得斯圖加特市政府、巴登符騰堡邦政府核准,打造全球首個Level 4等級自動駕駛代客停車系統。2022年11月30進一步擴大應用場景,將系統導入斯圖加特機場P6停車場,實現商業運轉。
Bosch表示,與賓士合作除了它的品牌知名度外,技術層面賓士的S Class、EQS車款已有停車輔助系統,如今升級Level 4自動停車功能。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定義,Level 4等級的自動駕駛,是指車輛可以在無人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抵達到目的地。
實際運作分成兩種方式,一種是Level 4自動駕駛停車服務,在24小時前預訂「Mercedes me」 App的服務,人將車子停在特定區域後,車子會自動停在所屬的停車格內,過程不需人類介入操作;第二種是Level 2遙控停車,人下車後,打開「Mercedes me Remote Parking」App,用手機遙控車輛,全程手都必須按著手機,直到車輛停好。
為何從停車場開始?實際使用狀況?
而之所以選在斯圖加特機場導入Level 4自動駕駛停車服務,最主要這裡是一個老舊且空間狹小的停車場,賓士認為若能夠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完成測試,未來可以導入到更多樣的場域。
Bosch於這座停車場共安裝250個攝影機,但目前僅3個停車格提供自動駕駛停車服務。消費者需於24小時前透過Mercedes me App預訂該功能,該服務自去年12月啟動商轉以來,已累積超過1000次使用及超過100公里的行駛里程,但賓士並未具體透露使用該服務的車主比例。
至於該服務的獲利模式,購買S Class、EQS的車主,可自行選配Intelligent Park Pilot2 功能,並收取年訂閱費。對停車場來說,增加的基礎建設成本,會向車主收取較高的停車費,以分攤開發費用。現階段賓士僅旗艦車款S Class、EQS使用,但未來預計導入更多賓士車款。
自動駕駛落地關鍵:技術穩定安全與明確法規
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與否,除了考量消費者的接受度外,也跟法規息息相關。一開始三方先建立在機場使用自動駕駛停車的情境,接著與德國聯邦數位和交通部(BMDV)、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KBA)共同制定適用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自動代客停車系統)的法規,並在商轉後每週跟政府機關回報使用狀況。
談起在測試過程的困難,Bosch研發人員表示,「追求系統的安全、穩定及實用性是最大挑戰,」尤其停車場屬於混合場景,例如拿著行李的行人,有時因為汽車開得比較慢,行人還會嚇一跳,事先都要考慮各種情況,避免意外發生。
在停車場移動的過程裡,如果感測器偵測到障礙物時,車輛會煞車停下來,待障礙物自行排除或是透過人排除後,車輛才會繼續前進。
展望未來,接下來還會把自動駕駛停車服務再導入其他市場,特別是賓士的Drive 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已在美國加州、內華達州取得Level 3認證,允許在當地銷售Level 3的車款,持續擴大自動駕駛的普及率。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