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電動化與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維持競爭力,百年汽車大廠賓士(Mercedes-Benz)在今年2月公布打造自有MB.OS車用作業系統具體計畫,將投入資訊娛樂系統體驗、自動駕駛技術,最快於2024年賓士全新電動車模組平台MMA(Mercedes-Benz Modular Architecture)推出。目標2030年軟體營收帶來數十億歐元,並提高作業效率與開發速度。
負責MB.OS開發的賓士研發副總Michael Hafner表示,「開發MB.OS不是為了營收和獲利,而是為維持品牌優勢,加快開發速度。」
賓士拉NVIDIA、Luminar、Google,自造作業系統MB.OS
MB.OS為賓士自主設計與研發,這是一套特製專屬的晶片到雲端(Chip-to-Cloud)新架構,優勢是可全面打通車輛功能,包含資訊娛樂功能、智慧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功能、車身與舒適功能、行駛與充電功能。
為實現產品功能快速更新,賓士對外擁抱合作夥伴。包含晶片大廠輝NVIDIA(輝達)、美國自動駕駛技術新創Luminar及Google,強化資訊娛樂系統體驗、自動駕駛技術。
賓士與NVIDIA展開合作,構建完全可編程和可升級的自動駕駛系統。車輛的「駕駛大腦」是 NVIDIA DRIVE Orin 系統級晶片,每秒可執行254兆運算,用來處理車輛整套感測器的資料。至於合作夥伴光達大廠Luminar,提供光學雷達感測器LiDAR,作為自動駕駛的「眼睛」。
賓士與Google的合作聚焦車上數位體驗,導入Google Maps平台,包含即時和預測路況資訊、自動變換導航路線等。
有了MB.OS作業系統,讓賓士可以推動OTA(空中下載技術),車主可透過APP或是車機獲得新功能,讓汽車「越開越新」。
全球招聘3千名軟體工程師,加快軟硬體開發進程
賓士將軟體視為重要策略,早在2018年賓士董事會通過招聘3千名軟體工程,德國新增1千名,其他2千名為全球需求。
同時賓士斥資2億歐元(約新台幣66億元)在德國Sindelfingen(辛德爾芬根) 技術中心打造「電動車軟體中心」,聚集各類型軟硬體、系統整合與測試,讓19個跨領域部門、超過1,100位專家協作,以降低實際距離與溝通成本。
電動車軟體中心共有8層樓,從上至下為軟體開發、虛擬整合、駕駛區、實驗室、廠房與測試平台。
不同於過去賓士是整合供應商的SI(System Integration,系統整合)角色,如今賓士自製車輛作業系統,目標是縮短軟體開發的複雜度,強化賓士對軟體的掌控。
事實上,不只是賓士,當傳統車廠意識到軟體可能是汽車業最大的挑戰時,包含福斯(Volkswagen)、現代汽車(Hyundai)近年都招兵買馬規劃自主開發車輛作業系統(OS),因應汽車軟體化的趨勢。Michael Hafner說:「賓士定位是豪華汽車品牌,透過汽車軟體服務加值,可以做到競爭差異化。」
對擁有百年歷史的賓士來說,若轉型腳步不夠快,甚至不開放、事事自己來的話,很可能在產業大洗牌的關鍵時刻,成為時代的眼淚。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