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蔡下台!Google內部換CEO呼聲漸高,員工超怕變「那個微軟」,問題出在哪?
皮蔡下台!Google內部換CEO呼聲漸高,員工超怕變「那個微軟」,問題出在哪?

Google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到了下台一鞠躬的時候了嗎?在被視為Google祕密武器的Gemini圖像生成功能發生重大失誤後,外界對執行長應該下台的呼聲也日漸高漲。

知名分析師兼《Stratechery》作者班.湯普森(Ben Thompson)近日在一篇評論中提到,Googel現在需要轉型,「這包括剔除那些讓前者亂搞的人,包括執行長皮蔡。」

Gemini圖像生成功能為何出包?起因是Google的「偶包」導致的!

這番評論是針對Google前陣子在Gemini圖像生成功能上,出現生成歷史圖片嚴重失真的烏龍——要求生成美國開國元老的圖像,卻出現黑人及亞洲人身影,甚至納粹軍隊的生成圖像都跑出黑人。

事件爆發後,Google立即暫停了圖像生成功能的使用,皮蔡也在內部信中聲稱這樣的情況「完全不可接受」,聲稱他們將採取措施做出必要的改變。

只不過這起事件的深層原因, 是Google為了避免種族歧視的指控,特地讓AI生成人物時更加多元化,導致完全適得其反的結果 。而且不光暫停使用的圖像生成功能,文本回應也出現了類似問題。

好比說,有用戶詢問Gemini能否幫他想一個銷售金魚的文案,聊天機器人卻拒絕提供,聲稱自己沒辦法為促銷活生生的動物寫廣告,「優先考慮金魚的福祉,確保牠們能找到負責任又有足夠相關知識的新飼主是很重要的。」

還有當人詢問在X上發哏圖的馬斯克(Elon Musk)跟希特勒相比,誰對社會影響更壞時,Gemini回應,「很難說是希特勒還是馬斯克的哏圖影響更大。」令人一頭霧水。

Google害怕被罵引發反效果,「不做惡」文化成束縛

Google擔憂AI做出政治不正確回應的「偶像包袱」,被認為成為了Google發展AI嚴重的絆腳石,最初推出大型語言模型時慢了一拍,就是因為擔心AI說錯話做了大量準備,然而現在又因為過於要求多元、避免爭議話題導致AI模型問題重重。

google,shutterstock_2260160349.jpg
知名分析師班.湯普森認為,Google被企業文化束縛住,需要大刀闊斧改革。
圖/ shutterstock_2260160349.jpg

湯普森評論, 企業文化可以造就一間公司的成功,但有時當企業想要進一步擴張或變革時,文化也會成為他們的枷鎖 ,「Gemini的事情告訴我們,文化也會限制成功。」而限制Google的,正是他們的「不做惡」信條。

「Google透過捏造全新現實犧牲了其『組織全球資訊,使之有用且可用』的使命,因為他們害怕負面報導。」湯普森指出。

「Google在壟斷搜尋多年後欺騙自己,認為自己有著告訴用戶應該相信什麼的權利甚至義務。」湯普森指出,Google的重心不該放在告訴用戶應該怎麼做,而是幫助他們做出重要決定,「首先也是最要緊的,去除看上Google力量及潛力的員工,將決策權力交還給一心想做好產品的人。」這之中,就包括以皮蔡為首的管理層。

不光湯普森有著類似的想法,伯恩斯坦分析師馬克.施穆利克(Mark Shmulik)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討論現在是否是時候對Google的高層進行調整,「最近大事件只會引發更大的疑問,即──現在的管理團隊,是引領Google航向新時代的正確團隊嗎?」

延伸閱讀:一道公式,隱藏Google裁員秘密!皮蔡為何寧可眾人罵,也要硬著幹?

皮蔡慎重發展AI,但外界不領情!擔心變成「那個微軟」

皮蔡在2015年時接掌執行長的位子,他帶領Google從市值4,000萬美元一路衝上1.7兆美元,成功推動雲端業務獲利,在財務表現方面,他是受到員工一致肯定的領導者。但同樣在他的領導下,Google似乎變得對外界反應極為敏感,進而拖累的其技術開發的腳步。

在AI方面也是如此。Google Pay前服務總監、副總裁凱薩.森古普塔(Caesar Sengupta)指出,Google擔心發布的AI產品一旦出錯,就會面臨大眾強烈的反對,「每個人都會批評它。」

2023年皮蔡曾強調,Google必須謹慎行事,「雖然有人試圖將此刻簡化為AI競賽,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必須負責打造AI、確保我們做對了的競賽。」但這代表Google必須慢一步推出產品,讓對手先發制人。

「在責任方面把自己推上這樣的位子,代表Google必須比其他公司更努力為AI產品設下防護,但這可能只是徒勞無功。」外媒《財星》指出,「有大量證據顯示Midjourney和OpenAI的DALL-E,產生了有偏見的圖像,但沒有對兩家公司的投資者情緒造成太大影響。」

對於皮蔡領導下在AI落後腳步、頻頻出包的Google,外界也將之與史蒂夫.巴爾默時代(Steve Ballmer)的微軟相比擬──那個錯過智慧型手機、搜尋引擎及雲端,被蘋果、亞馬遜、Google一一超越的時代。

微軟透過納德拉的領導擺脫Windows的魔咒,重新實現驚人的成長、成為雲端領域的巨頭,如今更締造在AI領域的成就。隨著Google邁入下一個25年,他們被認為也需要如同納德拉般的新領導者,大刀闊斧改革這間科技巨頭。

延伸閱讀:「過去的Google不復存在!」18年資深員工離職開砲:皮蔡是罪魁禍首,沒有遠見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StratecheryFortune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Google #微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隨著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的成熟,讓智慧穿戴裝置邁向更精準、個人化的互動體驗。晶片不僅驅動產業升級,也將改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2024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鼓勵業者開發具國際高度信任,以及可促進產業發展之晶片。其中,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的眼動追蹤技術脫穎而出,將AI與影像感測技術導入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以下簡稱AR/VR)與智慧眼鏡領域,開啟智慧穿戴裝置的新篇章。

「如果滑鼠、觸控能變成一種控制方式,那麼眼睛為什麼不行?」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一開始便點出了團隊創立七年來的技術主軸,團隊的核心命題,正是要全力打造一種可以用眼神交流的互動介面,為市場與產業帶來全新可能性。

回首創業之初,曾是臺大電機系教授的簡韶逸,帶著一群學生、拿著第一筆資金,跳脫舒適圈勇敢創業。他捨棄了市場上常見的多紅外線光源角膜反射定位方法,轉而採取鏡頭與自家AI演算法的搭配,瞄準AR/VR並可導入智慧眼鏡,力求產品能更輕、更簡單,以期在未來進行各種場景應用。短短數年間,見臻科技就獲得到奇景、仁寶與緯創等大廠的青睞與投資,也讓過去只出現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場景,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以眼球追蹤為關鍵技術,見臻科技搶進AR/VR市場

簡韶逸表示,見臻科技的眼動追蹤技術已是一套能走出實驗室、嵌入日常眼鏡的解決方案。團隊以「最小化」、「最易整合」為目標,透過自研演算法與攝影鏡頭組成的模組與感測器元件,在維持精準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體積與功耗,成功打造出目前市面上體積最小、最適合眼鏡整合的追蹤模組。

以他們於2022年推出的首款穿戴式產品「Sol穿戴式眼動追蹤裝置(SOLGlasses)」為例,內建高達120Hz眼動資料取樣頻率的感測器、1.6M超廣角前鏡頭、陀螺儀與麥克風模組,不僅能即時捕捉視線與周邊環境的交互資料,更能協助研究者進行行為分析與情境推估。「我們也在商業市場之外為這項解決方案找到了不同切角,」簡韶逸表示,包括心理、教育、運動科學等不同領域,都有採用這項技術,掌握受測者、消費者的眼球移動,是開啟所有後續研究或商品應用的關鍵起點。

而正是這些來自研究場域的實測回饋,讓見臻科技累積了大量真實數據,能不斷優化演算法準確度,最終使得小型化模組在效能上,與傳統大型方案不相上下,甚至更具效率與彈性。「我們的模組只用了四顆零組件,卻能實現與傳統十幾顆LED方案相近的追蹤準確度,這就是AI模型訓練與架構優化的成果。」簡韶逸說。

不過,要讓眼動追蹤技術真正從單一模組擴展到大規模裝置應用,還有一道無法忽視的門檻:晶片。簡韶逸深知,若要進一步降低功耗、加快反應速度、提升模組整合性,自行研發AI晶片會是邁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只是對新創團隊來說,開發一顆專用晶片的難度與資源門檻,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挑戰。此刻的他需要對外尋找技術與資源上的實質助力。

爭取政府主題式研發計畫資源研發第二晶片模組,實現穿戴裝置AI邊緣運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圖/ 數位時代

正因台灣具有完整的ICT產業鏈與研發人才,方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設計、驗證到打樣的整合流程,見臻科技憑藉著這樣的優勢,在和以AI晶片為技術強項的奇景光電合作下,開發出第一代通用型晶片模組,透過自研演算法搭配市面通用晶片,實現眼動追蹤技術的小型化與即時運算功能,「想讓終端應用與演算法深度結合、並具備低功耗、高整合特性就必須研發AI晶片」,簡韶逸說。

簡韶逸知道即使供應鏈資源易找,但身為新創仍有募資規模不大的挑戰,想要開發晶片對見臻科技來說仍是沈重的負擔。「所幸有晶創IC補助計畫的幫助,才能讓這個想法加速實踐。」簡韶逸以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作為提案,成功獲得計畫審查委員的肯定,讓團隊在研發二代AI晶片的路上可以走得快也走得穩,做好資源與風險管理。

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中,搭配自家AI模型與低功耗運算架構的嵌入,打造出邊緣裝置,能同時將AI晶片、感測器與鏡頭巧妙的隱藏在眼鏡的不同角落,包括鼻墊、鏡框或是鏡腳,這個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的產品,成了一個既省電、體積又小、算力也足夠,且不需任何雲端傳輸就能完成眼動資料推算的設備。

簡韶逸表示,2023年AppleVisionPro的發表,讓眼動科技正式跨入了主流使用者介面(UI)設計,過去觀望的業者也紛紛積極詢問。而早已投入眼動追蹤技術的見臻科技,也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引領下,瞄準未來AR/VR的商業應用,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第二代晶片模組開發,並在2026年進入市場推廣與應用階段。

加入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共同打造人機互動新藍圖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圖/ 數位時代

為了與更多潛在供應鏈夥伴交流,見臻科技也加入了「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成為其中一員。簡韶逸興奮的說,這讓團隊得以參與更多產業對話與商機媒合的機會,並期待能透過生態圈的助攻,串連更多AR/VR供應鏈夥伴,建立從晶片、模組到整機的快速整合能力。

對簡韶逸而言,眼動追蹤技術從不只是輔助功能,而是迎接AI浪潮下一個重要的感知與控制介面。伴隨著晶片、模型與整合技術的逐漸成熟,他也預期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將是眼動追蹤技術全面進入消費市場與垂直應用的爆發期。在趨勢浪潮與團隊資源的推動下,簡韶逸正逐步實現他所描繪的人機互動新藍圖,而政府計畫資源的挹注與自身的技術實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見臻科技
- 創辦人:簡韶逸執行長
- 核心技術: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
- 資本額:新台幣2.7億元
- 員工數:3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