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產業薪水大調查:誰起薪高?誰飆最多?誰最薪酸?一張圖看懂
16產業薪水大調查:誰起薪高?誰飆最多?誰最薪酸?一張圖看懂

今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有超過12萬人報考,2月25日學測成績出爐,3月19日開始個人申請入學報名,如何選填志願成為全台考生及家長最燒腦的大事。

根據1111人力銀行產業起薪排名調查,在16個產業中,工作一年以下平均起薪前五名,分別是電子資訊、醫療環衛、貿易倉儲、金融保險、建築營造;觀察七年後的薪資排名,電子資訊業仍居冠,第二名是金融保險,礦業能源則排名第三。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考生該如何結合個人興趣與產業「錢」景,以作出最佳的升學策略?

1111人力銀行於3月3日發布「16大產業起薪排名」,根據數據與相關分析,以下是成長幅度最高與最低的產業及其背後原因:

工作一年以下,起薪前五名有誰?

從排名可以看出,工作一年以下平均起薪前五強,分別是電子資訊、醫療環衛、貿易倉儲、金融保險、建築營造。

第一名:電子資訊(36800元)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表示,整體而電子資訊不僅起薪優,隨著資歷累計,年薪分紅更是驚人,說明了台灣科技業撐起全球 AI 供應鏈,產業價值的重要性,也同步反映在從業人員待遇條件方面,依然扮演產業領頭羊,從業人員工作7年均薪58400元。

AI供應鏈_shutterstock_2510535407.jpg
圖/ shutterstock

第二名:醫療環衛(34700元)

曾仲葳指出,為了緩解護理人員出走潮,去年有不少醫療院所透過加薪措施來提高留任率,因而墊高薪資表現,且近年永續環境意識高漲,也讓環衛工作薪資跟著上揚,因此醫療環衛相關工作起薪落在34700元,工作7年後薪資直逼5萬元。

第三名:貿易倉儲(34600元)

曾仲葳分析,近年貨櫃航運股營運表現優於預期,指標企業不僅豪氣發放年終獎金犒賞員工,也積極調整待遇延攬人才,帶動貿易倉儲人員起薪。

第四名:金融保險(34300元)

曾仲葳表示,人人稱羨的金飯碗「金融保險」起薪34300元,福利制度健全,每年調薪、績效分紅以及穩定的年終獎金,因此在薪資成長變化高達62.7%,是長遠職涯的理想選擇。

延伸閱讀:金融業大徵才!一張表看富邦、國泰、中信⋯⋯各大金控職缺、薪資、年終多少?

第五名:建築營造(33200元)

需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建築營造業起薪位居第五,但部分建築工作需要付出較多勞力,且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且工作七年平均薪資為46,000,成長幅度僅38.6%為中段班,顯示傳統營造工班薪資成長有限。

成長幅度最高的三大產業

進一步觀察薪資爆發的續航力,受益於全球趨勢,礦業能源、金融保險、電子資訊則為成長幅度前三名的產業;而最低的產業則因市場飽和、內需限制或技術創新不足而受限。

礦業能源業:72.3%

綠能轉型驅動需求:全球推動再生能源政策(如離岸風電、太陽能發電)帶動大量綠領職缺,特別是碳盤查、永續管理等專業人才需求激增。

曾仲葳指出,綠領職缺如組織碳盤查、ESG策略師、永續管理師等,皆與台灣再生能源政策息息相關,ESG浪潮席捲全球,相關人才愈加稀缺,後勢行情頗為看好。

延伸閱讀:AI資料中心需求激增!Google和Meta積極投資「地熱能源」,好處和挑戰是什麼?

金融保險業:62.7%

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推升對跨領域專才的需求。且金融業擁有穩定福利與績效分紅,為從業人員提供長期薪資成長動力。

電子資訊業:58.7%

台灣作為全球科技供應鏈核心,AI與半導體需求持續推高人才價值。另外,科技業普遍採用績效分紅模式,使得從業人員在資歷累積後薪資顯著提升。

延伸閱讀:台塑市值暴跌6成!王文淵啟動861人「AI轉型小組」,一聲令下:沒未來的,不做!

成長幅度最低的三大產業

一般服務業:26.9%

由於內需市場有限,一般服務業規模小且競爭激烈,利潤空間有限,導致薪資增長緩慢,難以吸引高階人才進入。

藝文出版業:29.0%

網路免費內容取代傳統出版品,加上市場飽和和消費者閱讀習慣轉變,使該產業陷入長期低迷。對於企業營運成本來說,出版品銷量不足以回收製作成本,推測進一步壓縮薪資增長空間。

貿易倉儲業:34.4%

貿易倉儲業容易受國際貿易景氣循環影響,薪資結構呈現週期性波動。多數職位集中於基層操作人員,薪資成長空間有限。

曾仲葳建議,近年升學趨勢明顯往理工、電資領域傾斜,建議在選填志願前,建議考生深入了解各科系所開設的必修科目學分學程,是否符合自己大學四年期待,才不致虛度光陰。

再者,學歷並不能與職場表現完全畫上等號,新鮮人展現學習企圖心並提出解決方案,這才是企業最在意的人格特質,建議在校期間修跨領域學程或是輔系方式,逐漸找出自己的興趣及強項,透過考取證照來加深專業性,以成為未來不可取代的職場技能。

延伸閱讀:
STEM人才超香!盤點十大最有價值大學科系:畢業後工作好找、年薪300萬起跳

十大最「薪酸」科系有哪些?薪水比念電機工程的少一半、失業率又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