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分行申辦、購買金融商品,在網頁留下數位足跡,銀行掌握了海量數據,要如何運用變現、提高業績?老練的台新銀行專案經理,利用過去成功經驗對既有信用卡客戶(卡友)投放廣告,促成1萬戶行銷活動成交,但進一步利用「台新i分析平台」分析數據執行專案,竟成功創造出3萬戶行銷活動成績!
「台新i分析平台」是針對所有內部行員,所開發出的一套數據分析工具。行員有任何數據需求,只要進到系統中,簡單輸入條件,就能得到分析結果;不僅有效降低溝通成本,更在許多行銷決策上已能看見顯著成效。
由於有成功實證,i分析平台不但搶下2020年FCA創新商務獎中的「最佳管理創新」金獎,同時也獲得評審青睞,得到評審團大獎。
發揮數位足跡價值,深化企業精準決策
銀行的服務與業務相當地多,但無論是通路短期信用卡優惠,或小額銅板投資,對行銷部門來說,執行一檔行銷專案,從設定目標、企畫與執行,到結案檢討,都需要數據分析來支持決策。
而台新銀行掌握了逾500萬筆各種客戶數據,包含金融產品使用、申請紀錄,也有網路銀行及官網上的數位足跡,這些資訊在去識別化之後,成為銀行的重要資產。
以往,要使用這些數據,只能靠專業分析人員解讀,在分析人員與行銷業務人員的合作過程中,來回溝通需求、調整數據解讀結果,過程相當耗費時間。
「總不能訓練業務團隊全都要學會分析數據,這不太合乎我們現在的需要,」談起開發「台新i分析平台」的起心動念,台新銀行客群經營處數據專案開發部長許玲釧說。因此,他們便著手開發一套工具,要讓行銷業務單位能夠不假手他人,隨時取得需要的數據。
決定搭建這套i分析平台後,台新銀行自家技術人員自告奮勇,並從現有系統改造。「我們從行內問卷系統開始改造,」原本是查詢客戶需求的問卷系統,改造後搖身一變成為i分析平台的需求輸入頁面。
只要行銷業務有客群輪廓分析需求,就用這個頁面送出相關資訊,讓機器學習技術自動化分析,結合台新銀行原有視覺化報表系統,呈現數據分析結果。
經歷4個月開發時間,去年5月,i分析平台第一個分析模組上線。相較傳統委託廠商開發常需半年至1年,開發時間不但大幅縮短,未來升級擴充也會更為靈活。
傳承商業智慧,績效更勝老練專案經理
隨著第一個模組的誕生,台新銀行決定以信用卡行銷部門,作為測試i分析平台概念是否可行的實驗場域。
許玲釧說,信用卡的行銷活動操作方式最多元,同時,信用卡活動方案往往也是銀行中最複雜的產品。「只要滿足信用卡這個產品需要的數據分析需求,套用到其他部門也就可以通用。」
她回憶,有一次為了開發信用卡行銷活動模組,專案經理先依照傳統行銷邏輯與經驗,判斷並選定卡友當中合適的廣告投放對象,順利帶進1萬名成交戶。
「其實這已經是還不錯的成績。」她說,但隨後數據專案開發部再利用這1萬名客戶資訊建立模型,讓i分析平台比對台新數百萬客戶資料,找出特徵相似的投放對象。「 在廣告投放人數不變下,i分析平台促成的成交數達3萬人,是老練專案經理績效的3倍。 」
相較人工分析,i分析平台透過模組化分析更為精準,且留下更多分析資訊,同時傳承商業智慧(BI),免去人工分析誤差。可以有效突破傳統人力分析的效能瓶頸,也讓分析人員能專注於鑽研進階分析技術。
展望未來,許玲釧說, i分析平台還會持續優化,除了讓這套系統可以一站式完成之外,還要持續擴充數據分析模組,滿足更多行員需求。在她看來,目前行內的人工分析作業中,至少還有3成的工作量可以由i分析平台代勞。
「做這些事情,是為了把人力花在最值得投資的項目上。」她說。其他周期性、重複性的工作,交給「台新i分析平台」搞定就可以了。
責任編輯:張庭銉
台新i分析平台
公司: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關鍵技術:Auto ML技術、API串接
成效:單月促活信用卡數70%、4.25倍廣告回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