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開箱全台第一座無人車示範場域,自駕車需通過隧道、行人、逆光等13項考驗

座落於台南沙崙綠能智慧科學城的「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Taiwan CAR Lab)」,已經在2/25上午正式開幕啟用,《數位時代》親自前往開箱全台第一座封閉式無人車示範場域,直擊無人車要「放開方向盤」前,需要經過哪些考驗。
2019.02.26 | 物聯網

國內外車廠、科技公司紛紛布局無人車技術,希望能夠展開商業應用,因此,拿出技術純熟、安全的證據,就是最關鍵的環節。目前除了用電腦軟體執行模擬測試,實際場域的路測更是不可或缺。

座落於台南沙崙綠能智慧科學城的「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Taiwan CAR Lab)」,已經在2月25日上午正式開幕啟用,《數位時代》親自前往開箱全台第一座封閉式無人車示範場域,直擊乘客要「放開方向盤」前,需要經過哪些考驗。

蔡英文
總統蔡英文25號上午,也前往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Taiwan CAR Lab)親自體驗無人車。
圖/ ARTC

受限場地面積,車輛限速只有30公里

技術、法規、測試場域,是驅動無人車發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去年(2018)11月台灣立法院已經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導入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精神,讓陸、海、空載具在可控風險的一般環境進行測試,展現政府對產業的重視,對於台灣無人載具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大助力。

然而在無人車正式上路前,必須先取得封閉式測試場域的評估報告,才能夠進一步在開放道路上進行試驗。目前在美國、韓國、日本,都開始興建無人車測試場域,透過模擬實際城市街景、道路設施、天候狀況,讓無人車在一個相對且安全的環境測試。

ARTC
整個園區包含測試場域以及行控中心,因為配合都市計畫,整體面積只有約1.8公頃。
圖/ 攝影 / 高敬原

為了讓相關廠商能及早投入測試,坐落於台南高鐵站旁五分鐘路路程的b「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Taiwan CAR Lab)」,已經在本周正式啟用。這座測試實驗室由科技部及轄下的國家實驗研究院負責規劃,目前委由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負責辦理。

ARTC人員表示,整個園區包含測試場域以及行控中心,因為配合都市計畫,整體面積只有約1.8公頃,跟位於彰濱工業區占地129公頃的ARTC相比,是一座非常小型的測試場地,從行控中心的窗戶向外望出去,一眼就能掃完測試場域的每個角落。

ARTC
從行控中心的窗戶向外望出去,一眼就能掃完測試場域的每個角落。
圖/ 攝影 / 高敬原

就是因為受限於場地面積,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雖然是參考國外多個測試場地所設計,但只限中型巴士以下的車款測試,而且限速只有30公里,屬於一個封閉且低速的測試場域。現場人員透露,目前只有研發階段的車款會在此測試,像是現場就能看到,去年九月由宏碁與裕隆合作,推出的台灣第一台自主研發的無人概念車,號稱可以達到Level 4的準無人駕駛等級。

ARTC
現場就能看到,去年九月由宏碁與裕隆合作,推出的台灣第一台自主研發的無人概念車。
圖/ 攝影 / 高敬原

因應台灣交通環境,模擬13種道路場景

機車多、車輛間距較小、車流量高,這些都是台灣交通環境的特性,因此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特別模擬多種台灣城市及郊區常見的行車情景。

ARTC
現場還模擬了城市的房屋街景。
圖/ 攝影 / 高敬原

其中包括鐵路平交道、綠蔭、隧道、十字路口、車道縮減、圓環等多達13種不同的情境。這些情境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舉例來說,進入隧道時GPS訊號可能會被遮蔽、綠蔭底下出現的光影,可能會影響攝影機的辨識、通過金屬陸橋時可能會遭遇嚴重反光,這些都考驗著無人車技術是否能即時做出因應,確保行駛的安全與順暢。

ARTC
進入隧道時,無人車GPS訊號可能會被遮蔽。
圖/ 攝影 / 高敬原

現場人員強調,測試場地所有的號誌、設備都已經智慧化,以平交道關卡來說,可以透過「汽車對基礎設施(V2I)」這類的智慧交通訊號技術,讓車子與平交道溝通,「雖然車子的影像辨識技術很重要,但號誌必須要智慧化,這比影像辨識更好,車子到每個地方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車子通通都會知道,」現場技術人員表示:「所以5G技術對未來交通發展很重要,甚至每個人的手機都能成為一種感測裝置,讓車子能夠判讀行人位置。」

場地「小而美」,測試情境仍有限

《數位時代》也特別坐上無人車體驗各個測試關卡,首先技術人員會使用手機App叫車,車子會自動停在智慧候車亭前方。上車後依序經過13道不同的道路情境,除了路型關卡的設計,道路上還設置了假人、假車。假行人共有成人、兒童、自行車人偶三種款式,透過繩索的牽引,模擬行人過馬路移動時的過程,測試車輛是否能成功辨識障礙物,並在安全距離內做出反應。

另外還有假車,ARTC人員表示,目前測試場中的假車屬於「靜止軟式目標車」,假如測試過程中失控發生碰撞,能夠讓測試車不至於損壞,不過跟假人不同的是,假車是靜止不動的,距離模擬真實情境,仍有最後一塊拼圖沒能補上,現場人員表示,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會加入移動平台,讓假車也能模擬移動的情境。

ARTC
目前測試場中的假車屬於「靜止軟式目標車」,假如測試過程中失控發生碰撞,能夠讓測試車不至於損壞。
圖/ 攝影 / 高敬原

不過這座「小而美」的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仍有速度、情境這兩大缺失。

因為受限於場地,測試車必須遵守30公里的速限,這跟現實道路上的狀況有極大的差異;此外,目前13種的道路場景仍偏少,ARTC人員表示,應該還要規劃路上、地底的停車場,模擬城市中停車的環境,隧道的長度也應該要增長,才能真正測試車輛面對逆光時的處理能力,像是2016年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特斯拉(Tesla)車禍,就是因為受到強烈逆光影響所致。

ARTC
技術人員會使用手機App叫車,車子會自動停在智慧候車亭前方。
圖/ 攝影 / 高敬原

針對氣候模擬,目前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只能做到日間、夜間測試,起霧、下雨等氣候變化目前都還沒能測試,「場地還可以做更多。」ARTC人員在導覽結束時這麼說。不過總結來說,從去年《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的通過,到今年測試場域的開幕,已經可以看到官方在無人載具發展的努力,官方與民間攜手努力,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更多進展。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