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創把年營收1,422億元的iPhone廠賣給立訊!拆解蘋果庫克的「騰籠換鳥」盤算
03

緯創把年營收1,422億元的iPhone廠賣給立訊!拆解蘋果庫克的「騰籠換鳥」盤算

緯創將中國昆山iPhone工廠賣給立訊,和碩前進印度設子公司,背後有一個共同的理由?緯創把1,422億元年營收的昆山廠賣了,是好是壞?如何拆解這盤棋?

7月17日,蘋果iPhone組裝供應鏈發生兩件大事,震撼全市場。第一是第三大iPhone組裝廠緯創宣佈,以33億人民幣(138億台幣)出售昆山廠給中國大型代工廠立訊,相關作業預計今年底前完成。

緯創昆山.jpg
緯創昆山廠外貌。
圖/ 緯創

這意味立訊直接以買廠帶訂單方式,接手iPhone業務,根據理解,這工廠年營業額1,422億元,佔緯創營收16%,立訊成為現成的iPhone供應鏈小四,這個進度比知名分析師郭明錤預估2021年下半,要早了一年。

延伸閱讀:緯創看好立訊股價前景?宣佈豪擲125億元持股0.81%,和碩同日跟進

林憲銘
台灣跟中國代工同業本來就有相當多不公平競爭,撇除政策扶植這個因素,台商還是領先,但不進則退,我們要想辦法進步比別人快;現在是全球化的壓力更大,我們不擔心競爭,這是應該有的,合理的競爭,輸了也認。

這是緯創董事長林憲銘2020年初,接受記者團訪時,所分析年度科技製造業競爭大勢,沒想到竟一語成真,立訊加速追趕。而林憲銘判斷,台廠領先陸企還剩3年時間,必須加速進步。

手機代工絕對不是一樁好做的生意,攤開緯創財報,去年緯創自台灣匯去緯新昆山(此次賣給立訊的廠)投資金額30.55億元,累計歷史投資金額高達477億元,但去年認列2.96億元收益,屬高資本密集,而緯創賣廠賺不賺?稍後將有詳細分析。

保守派和碩,宣佈印度子公司註冊

第二件大事,是第二大蘋果代工廠和碩,已在印度清奈註冊子公司,資本額400萬元,註冊子公司後,意味就是展開覓地建廠等後續動作,儘管不會立竿見影地蓋廠,但和碩對製造一向比對手小心,這一個動作也意味,除了越南基地,和碩的「客戶們」已經下達了前進印度設廠指令。

和碩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右)與執行長廖賜政(左)對印度投資過去保守,表示客戶要求就會去。
圖/ 王郁倫攝影

仔細解讀這兩件事情,都跟iPhone有關,也都跟印度有關,該如何看待?

當iPhone組裝不再是高技術層次的工作,當中印衝突加大,陸企赴印設廠未來「可能」不如台商便利,蘋果加速展開中國製造的「騰籠換鳥」策略,將台商移出中國,搬入印度,台商成為蘋果攻印的一路堅兵。

而印度製造並不好做,不管是語言(印度腔英文)或政府效率,都不是台商過去習慣的中國經驗可以直接搬移,緯創佈局5年,他們給的經驗是要:1.守法,2.人權,3.在地化,儘管自評印度投資還算及格,但一切經驗仍在累積中。

在這兩件蘋果供應鏈大事中,市場的疑問包括:

緯創為何要賣昆山廠?

當立訊買下緯創昆山廠後,市場熱議的是,緯創為何捨得把苦心佈局多年的事業拱手讓人?尤其緯新今年5月還加碼增購機台7954萬美元,並向蘇州市申請裝置工業電腦斷層掃描機等高階設備,擴大組裝質量,顯示高層售廠決策是在短短幾個月內拍定的事。

緯創發言系統的說法是,「因應集團轉型及全球佈局戰略考量」,進一步的說,是考慮到持續開打的貿易戰、COVID-19、邊境貿易現況,集團決提前部署分散風險,儘管緯創已經很全球化,但要做更前端的佈局,印度是重要據點。

緯創也補充強調,並沒有退出智慧手持業務,目前印度、中國跟馬來西亞都有組裝能量,賣掉昆山一座工廠,昆山還有筆電事業,「緯創在智慧手持的客戶不只一個,相關的投資發展不會少,也不會停緩,台灣也會持續投資。」緯創指出。

緯創賣昆山iPhone工廠138億元,有賺錢嗎?是好是壞?

緯創此次並未公佈投資損益,根據資料,緯創此次出售集團旗下緯新資通(昆山)(代號WEKS)、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及其相關業務給立訊集團,緯創昆山總計有4座工廠,有筆電及手持等裝置代工,出售的緯新是一座手機業務廠。但從緯新淨值120.53億元,比對賣價138億元,因為售價趨近於緯新市值,緯創此次賣廠賺賠都不大。

但若從緯創累積投資緯新477億元,而緯新累計虧損356億元來說,緯新不僅淨值只剩4分之1,單就以如此百億投資,去年僅小賺2.96億元來說,投資尚未回本,怎麼看都不算是一門好生意,賣掉並不壞。

iPhone盒裝_shutterstock_1186236859.jpg
蘋果為打開印度市場煞費苦心,除降價搶市,計畫搬移20%中國產能在印度製造,最近Apple Store也在印度開張。
圖/ Shutterstock
緯創賣這座廠有何衝擊?

根據緯創提供數據,緯新2019年營收1,422.11億元,換言之,可以推論,在今年底前完成所有程序後,2021年緯創將立刻短少這將近1,500億元營收,但獲利只少了2.96億元。

對此,緯創的說法是將持續聚焦「業務組合及全球布局」優化,以因應外在環境的快速變遷。緯創將更加積極投資未來關鍵技術,加速5G、人工智慧(AI)、車載裝置與智慧醫療等新事業領域發展,強化產品組合與獲利,換言之,緯創如果拼從其他事業體「賺」回這2.96億元,就能抵銷財報衝擊。

緯創也不忘強調,賣廠所減少的產能,會透過加碼投資台灣、墨西哥、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捷克與中國其他廠區,做產能規劃。

為何蘋果要求緯創跟和碩加速印度投資?

在印度政府要求提高在地製造比例下,今年國際盛傳,蘋果將把20%中國製造遷移到印度。但製造規模龐大,怎麼遷?找中國代工廠立訊接手緯創工廠,或將是一計釜底抽薪的方法。

和碩證實已經完成印度清奈子公司註冊,和碩指出,這個行動就是進入印度的開始,但何時落地量產,還要看地方政府談判進度,客戶一定是有要求(印度設廠),印度本身就是重要市場,但沒有具體進度。

而緯創早在2008年就投資印度技術服務業務,2015~2016年開始前往印度佈局製造,先跟夥伴合資到自己設廠,緯創2018年更成立獨資手機廠,加大投資印度子公司購買設備額度,去年底緯創投資印度16.29億元,加上設備採購預算今年兩度調高額度至1.65億美元,已經投資加上預估投資金額就超過65.79億元。

緯創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表示製造分散只是有形做法,無形的戰略佈局正在展開。
圖/ 王郁倫攝影

而兩大代工廠加速印度佈局,也凸顯全球科技製造轉型,最近一個季度的變化快得超出想像。而台廠與蘋果攜手赴印投資關鍵原因有三點:

關鍵因素一

中國印度矛盾加劇,陸企在印投資活動敏感度高,台廠成蘋果青睞的印度金磚戰略夥伴,幫蘋果加速印度產能擴充。

關鍵因素二

組裝設計不斷改良,未來吃蘋果「後進者」也很甜。從過去跟蘋果合作代工廠經驗來看,每當蘋果第一次量產新品,如AirPods或AppleWatch,代工大廠都力爭當第一個合作夥伴,除拉近跟蘋果設計製造關係,也確保獲得最大分配占比,但犧牲往往是初期良率不佳,必須承受損失並加快良率拉升。

但近年,蘋果供應鏈拼轉型,開始退出部分無利可圖訂單,比方廣達淡出Applewatch,和碩先前淡出iPad組裝,後進者因蘋果不斷優化生產設計,接手難度反而不像第一棒艱難,未來蘋果代工廠放棄某些訂單,將資源轉往其他領域的案例可能更明顯。

關鍵因素三

蘋果的供應鏈分散政策、立訊的追趕,加速了台廠科技製造升級的迫切性。當陸企陸續接手台廠過去代工多年的業務,學會台商在中國建造20年的製造經驗,未來台廠要靠什麼贏?技術跟產業層次的升級,都成為台廠需面對的課題。

「台灣要轉型,漫長但必須要做,短期看不到效益。」林憲銘曾透露他思索未來無形的佈局,在震驚業界的售廠動作後,緯創下一步也值得關注。

附註:緯創公告

緯創今日(7月17日)召開董事會,會中通過出售集團旗下緯新資通(昆山)有限公司、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及其相關業務予立訊集團,交易之對價暫定為人民幣33億元(約合台幣138億元)。

本交易後續簽署正式交易文件及相關合約後,未來需依法登記、備案或取得相關主管機關之核准,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程序。本公司將於交易實際完成時,依相關法令規定另行辦理公告申報。

緯創去年底宣布斥資84億元投資越南,將在北越河江省同文縣設廠,預計2021年下半年量產,初期為美系客戶生產筆電,隨越南廠廠房將在2021年中完工,近期開始大舉招募通曉越南文的人才,為明年量產做準備。

關鍵字: #緯創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