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產業正要從疫情下復甦時,豐田、日產、福斯、福特等眾多品牌皆因汽車晶片短缺,不得不暫時關閉工廠減產。這全球車廠面臨的巨大困境,也使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獲得在車用晶片定價上的話語權。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包括台積電旗下的世界先進、聯華電子在內,台灣各家代工車用晶片的半導體廠商,正考慮將車用晶片價格調漲最高15%。
半導體產業重掌定價權,考慮調漲車用晶片15%價格
除了車用晶片大短缺的因素外,過去一年來台幣兌換美元已經升值6%,因此半導體業者才會繼2020年秋天調整價格後,短短幾個月內再度調漲車用晶片價格,預計2月下半至3月就會逐步進行調整。
報導指出,目前台灣半導體業者已向恩智浦半導體、瑞薩電子等車用晶片廠商議漲價事宜,而這些晶片業者也向車廠提出了漲價要求。
按照以往慣例,車廠為提高利潤率,每年會與供應商重新議定更低的價格,但車用晶片的短缺使情勢徹底反轉,半導體業者反倒握有更多調漲價格的籌碼,《日經亞洲》認為,這顯示出車用晶片的短缺究竟多麼嚴重。
聯華電子財務長劉啟東也向媒體坦承,儘管價格的部份無法對外回應,但確實從供需情況來看,半導體業者相比車廠在議價上握有更大的話語權,只不過目前晶片產能早已滿載,短時間很難增加產量,推估最快得半年才能增設新的產線。
且車用晶片短缺的影響,甚至可能波及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傳出日月光也考慮提高10%價格。
不過對於此事,台積電官方目前僅回應,不針對漲價的議題評論。但是今年法說會上,總裁魏哲家清楚地表示,會緊密地與客戶合作,協助(車用電子)客戶將產能從8吋轉移到12吋,畢竟相比8吋產能、12吋產能還沒有這樣吃緊,而在產能轉移的過程中,台積電也會提供客戶相關的需求。
價格一直是晶圓代工的最高機密,根據不同的客戶、應用、訂單數量、雙方的合作關係等因素,都會有所影響。就以目前產能吃緊的8吋晶圓來看,不只是車用電子,包括顯示驅動IC、功率元件、影像感測器等,在成本考量下過去多以8吋晶圓為主力,但是個別應用對代工廠所帶來的利潤各有不同,因此在現在這個「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晶圓代工廠自然就手握話語權。
為什麼車用晶片會大短缺?
車用晶片短缺的嚴峻現況,已經使豐田部份中國產線停工;本田汽車於日本、北美及中國減產;福特關閉多間美國工廠;飛雅特克萊斯勒也暫停加拿大與墨西哥的廠房;福斯更考慮向供應商索賠晶片短缺造成的損失。三菱日聯證券預估,車用晶片短缺將導致全球汽車減產150萬輛。
全球車用晶片出現大缺貨的原因,外界普遍認為是由於去年受到疫情衝擊,車市銷售無比淒涼,導致車廠大幅度縮減車用晶片訂單數量。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資料,2020年歐盟新車銷量下滑近4分之1,3至5月的衰退幅度尤其嚴重。
且個人電腦等3C產品在疫情期間格外受到歡迎,也擠壓車用晶片的產能,加上汽車產業超乎預期的復甦速度,使得晶片供應難以跟上需求增長的腳步,造成車用晶片空前匱乏的現況。
美國汽車政策協會(AAPC)表示,他們已向美國政府提出支援請求,希望能夠調整半導體業者製造3C產品晶片與車用晶片的比例,緩解車用晶片嚴重短缺的狀況。
台灣收到日美德支援請求,台積電承諾加速生產
事實上,台灣已收到來自美國、德國及日本的支援請求。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便致函台灣政府,強調半導體產業對汽車產業的重要性,目前車用晶片短缺已傷害德國汽車產業及全球經濟的復甦。
日本經濟產業省已與駐台辦事處聯繫相關事宜,日本汽車工業協會也在與台積電接洽當中;經濟部透露,美國方面則是於去年底向台灣政府提出請求。
《路透社》指出,經濟部長王美花透露他們週末已與台積電就車用晶片議題展開討論,台積電承諾將改善產線優化車用晶片的產能。且台積電也在聲明中表示,除了不斷改善現有的生產能力外,他們也會與客戶們合作將車用晶片轉移至更先進的製程上,以緩解目前產能滿載的問題。
倘若缺乏台積電的援助,外界普遍認為,晶片短缺可能會衝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至少在2021年秋季以前恐怕都無法恢復常態。
「即使這個問題今天就得到解決,影響依舊會延續整個季度。」AAPC總裁麥特.布朗特(Matt Blunt)表示,「(晶片短缺)無疑會對今年上半年造成影響,假如解決問題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衝擊至第三季。」
資料來源:Nikkei Asia、Rueter、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