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式餐廳一家一家倒,Fridays憑什麼做到興櫃?2個生存關鍵,讓破產總公司都來學
專訪|美式餐廳一家一家倒,Fridays憑什麼做到興櫃?2個生存關鍵,讓破產總公司都來學
2024.12.03 | 新零售

「1993年10月18日。」被突襲問到什麼時候加入TGI Fridays(以下簡稱Fridays),李宏智膝反射地回答道。刻在他心裡的不只這個日期,還有全台僅存不多的美式餐廳經營心法。

老牌美式餐廳TGI Fridays 1991年登台至今33年,母公司開展餐飲集團旗下共有5個品牌、30間餐廳,2023年營收突破新台幣21億元、年增16%。集團營運長李宏智——人稱Jeff哥——終於等到集團登錄興櫃這一天。

雖然掛牌之路一波三折,最大的炸彈就是Fridays美國總公司宣告破產,後續開展指出台灣Fridays只是品牌從美國授權,營運操之在己,並不會受到美國總部影響,但興櫃前的業績發表會仍硬是延後了3周。

開展最終成功在11月20日掛牌,鎂光燈前的集團董事長邱泰翰也說,「不只台灣,可能放眼全球都沒有人比Jeff更懂Fridays。」

開展餐飲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 邱泰翰Jerry jpg
開展餐飲集團11月20日登錄興櫃,圖為開展餐飲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邱泰翰
圖/ 開展集團

李宏智正是台灣美式餐飲業者幾乎無人不曉的靈魂人物,也是把美式管理體系帶進台灣的第一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少數堅持下來的操盤手。

生存關鍵1:堅持周管理系統、徽章獎勵制,保留Fridays核心文化

Fridays孕育台灣超過3.5萬名餐飲從業人員,像美式早午餐樂子創辦人夫妻、貳樓老闆皆是「星期五幫」開枝散葉的成員。

相較其他同樣在30~40年前登台的双聖SWENSEN's、硬石餐廳(Hard Rock)、澳美客牛排(Out-back),如今幾乎只剩Fridays還留在「台灣美式餐廳始祖」這座灘頭上。

與傳統餐飲業看「月報表」的習慣不同,美式餐飲體系採周管理機制,也就是每周盤點損益表,支出、業績、活動、措施是否有效,隔周就會見生死。

不過如此一來,會計每周都得做帳,營運團隊也要每周檢討、提解決之道。「這遠比看月報表累得多,過去上頭不只一次要我放棄周管理制度。」

但李宏智堅決保留Fridays品牌創立之初的規範,這也讓台灣Fridays至今仍原汁原味保留多項其他市場已不復見的品牌傳統,例如當服務人員有額外貼心舉動時,主管會給予不同造型徽章公開表揚,這個制度就連許多美國門市也不再施行,而台灣不僅保留,甚至發揚光大,開發多款獨家徽章激勵一線人員。

李宏智對保留品牌細節的堅持不無道理。2014年台灣Fridays經營權易主到北軒集團(2021年更名為開展餐飲集團)手中,透過昔日好友Costco亞太區總裁張嗣漢牽線,李宏智被北軒餐飲集團3位熱愛美國餐飲、長住台灣的外國老闆說動,才願意回鍋離開11年、被總公司經營得每況愈下的Fridays,出任品牌董事總經理。

當年李宏智就是靠重新導回美式餐廳經營的流程,不到2年就將品牌轉虧為盈。

延伸閱讀:全聯旗下電商小金雞悄悄改名!全支付後再推「全電商」,二代林弘斌幕後操刀想做什麼?

生存關鍵2:建置數位化學習庫,連美國總公司都來取經

2019年,邱泰翰分階段投資入主北軒餐飲集團,朝著把公司推進資本市場的方向準備。

李宏智也著手建立數位化學習庫,將每道菜的製程、外場各種服務情境SOP,都拍成教學影片,彙整到雲端教育程式,以便未來IPO後,公司能將這套管理系統更快落實到新門市或新品牌的教育訓練上。

而這套全由李宏智帶隊組建、研發及維運的系統,甚至吸引美國總公司來台取經,親向李宏智請教各種品牌經營的大小細節,「對方還說要降台灣的品牌權利金。」他笑著說。

在興櫃後,邱泰翰目標將開展打造成跨國餐飲帝國,透過資本市場併購、引進更多品牌,目前集團除了Fridays,另還代理美國知名餐廳德州鮮切牛排(Texas Roadhouse)、3個自有品牌,以及轉投資的新美式料理品牌「Salt & Stone」,預計明年將正式併購進集團內。

開展餐飲集團餐廳列表.jpg
圖片提供/開展餐飲集團
圖/ 開展餐飲集團

併購品牌增加人才流動率,解決老鳥留任危機

而李宏智最期待的,則是藉由新品牌挹注、海外版圖拓張,替集團的人才庫注入流動的活水。

原來,Fridays最引以為傲的一線核心幹部群,也就是經過層層實戰訓練而晉升的店長與廚房經理,如今超過一半是資歷20年以上的幹部。李宏智指出,由於Fridays的升遷金字塔非常嚴明,不會有跳級、空降的情形,所以除非有新門市或原店長離職、退休,後面的梯隊才有往上流動的可能。

但也因如此,近年Fridays展店步伐趨緩,許多一線幹部、正職固守同一職位多年,缺少發展性,團隊正瀕臨優秀老將的留才危機。

「一但未來有了更多品牌加入,幹部不用巴望著Fridays開新店,也能有升遷機會,且集團也能將Fridays的優良DNA應用到其他新興品牌中,複製成功模式。」李宏智自信說道。

2025年開展展店計畫.jpg
圖片提供/開展餐飲集團
圖/ 開展餐飲集團

美式餐廳文化式微下如何生存?「做對手都陣亡後的第一名」

不過除了留任老鳥的燃眉之急,李宏智還有另一把可能無解的火。

過去Fridays有賴於30多年的品牌口碑,一線門市相對同業,少有招不到新人的問題。但李宏智坦言,近年就連以往會先招滿的外場人員,都常補不滿,有時部分門市還會遇到計時人員需求量大的節日檔期,得急call前員工回來打零工替補。

細究背後原因,當然除了國內越演越劇的缺工潮,更底層的核心因素其實是美式餐廳文化的式微。

早在90年代,美式餐廳在台最輝煌的全盛時期,「當時不只是有心投入餐飲業的年輕人,許多準備赴歐美求學的有錢子弟,都會先來Fridays打工,沾染美國氣息。」李宏智回憶,台灣第一家開在敦化北路上的Fridays,餐廳北邊就是當時最時髦的國際飯店中泰賓館、南邊則是有台北華爾街之稱、外商銀行經理人雲集的南京東路三段,「當年Fridays在台灣餐飲業中獨霸一方,幾乎是高級與流行的代名詞。」

但到了2000年後,王品這類本土餐飲集團相繼崛起,以及日韓餐飲品牌日趨流行,台灣過往正宗的美式餐廳品牌也逐步被美式連鎖速食,像是甜甜圈、漢堡炸雞等品牌取代。

延伸閱讀:專訪|把全聯逼到調整貨架!18歲美廉社每6年就轉型一次,這次要如何玩「動態定價」?

開吧餐飲顧問創辦人魏昭寧分析,Fridays這類單價較高、走精緻路線的派對型美式餐廳,走下坡的一大原因是,其競爭威脅不光來自餐飲同業,「而是任何能提供朋友歡聚的場所。」像是KTV、桌遊店,甚至密室逃脫、露營區都可能瓜分掉Fridays的客群。

李宏智_開展餐飲集團營運長_2024_11_19_蔡仁譯攝-10.jpg
李宏智指出,Fridays如今約有六成門市位於百貨商場內,周間、周末業績有5~10倍的差距,每到假日往往需要大量臨時人力應急。
圖/ 蔡仁譯攝影

不過危機也可能是轉機。魏昭寧指出,過去他也曾對Fridays未來發展持保留態度,但隨著品牌近幾年逐步轉往商場店型發展,魏昭寧留意到,正因其他正宗美式餐廳幾乎都已陣亡,當百貨要找美式餐廳櫃位與館內其它菜系搭配時,「除了開展旗下多個美式品牌外,很難找到其他更有規模的業者。」

專注做好台灣美式餐廳的第一名,李宏智認同這或許是短期內開展餐飲集團面對大環境各種不利因素的最佳解法。只要還有顧客需要找地方與三五好友聚餐、歡慶節日,「我的宿命就是讓Fridays,成為他腦海第一個浮現的餐廳選擇。」

延伸閱讀:全家餐飲上櫃首日衝進百元俱樂部!全家小金雞強攻「一人商機」,背後來自1億元的教訓
統一又在台南開超浮誇商場!1年4間大店在蛋白區,羅智先想當「類百貨」霸主?

本文不開放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從流程再造、智能客服到科技防詐,AI 正在一步步改變台灣金融業的樣貌。根據金管會「金融業者及周邊單位應用人工智慧」調查結果,金融業者導入AI與生成式AI的比例已從29%提升至33%,顯示金融業對AI應用的需求正持續升溫,而AWS亞太(台北)區域的正式啟用,更將加速這股成長力道,讓AI躍升為金融創新的核心引擎,推動整個產業快速邁向新局。

在這股潮流下,博弘雲端作為台灣第一家與AWS簽署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New Region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Agreement,SCA)的雲端解決方案專家,如何協助金融業快速導入創新AI應用,讓「智慧金融」能夠真正落地在各個金融場景中?

對此,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陳亭竹給出的答案很明確:關鍵在於從痛點出發,讓金融業能夠以更低的門檻達成數據上雲與導入AI應用的目標。

標準化 × 客製化,雙管齊下加速金融AI真正落地

陳亭竹進一步指出,金融業在推動雲端與AI應用時,普遍面臨合法合規、AI倫理風險、人才不足與組織變革等四大挑戰。對此,博弘雲端提供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進而加速AI應用落地。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孫正忠強調,因為每家金融業對上雲和AI應用的需求並不相同,甚至對AI 技術的要求與精準度都有不同期待。而標準化產品雖能快速導入,卻難以完全貼合每位客戶的營運場景與精細需求,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因此,博弘雲端推出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建構在標準化解決方案的架構之上,進一步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微調。不僅能讓 AI 回答更加精確,也能更貼近終端客戶的實際需求,無論是篩選資料、優化決策,甚至提供行銷策略建議,都能展現更高的效益。

除了透過客製化服務滿足金融業者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博弘雲端亦推出標準化產品驅動金融產業AI革新。從”AICOM”提供的新世代雲智能管理功能,賦能金融IT部門一站式管理雲端資源、即時掌握AI訓練資源運用狀態;到”LEMMA”提供的 AI企業知識代理,藉由LLM (大型語言模型) 摘要與整理重點、大幅減少人工查詢資料的時間,這些產品不僅加乘金融業者採用AI的效益,更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方程式。

RD099049.jpg
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 / 陳亭竹表示: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售前 × 數據雙團隊,一站式滿足數據處理和AI應用需求

金融產業的AI應用百百種,博弘雲端不只提供產業客製化解決方案,更透過技術團隊的深度參與來強化客製化程度。首先是售前技術團隊,該團隊整合公司多年服務大型客戶的經驗與專業人才,能在專案初期便與客戶進行需求訪談與技術交流,並據此繪製完整的系統架構圖,確保AI應用精準契合需求,大幅提升專案成功落地的機率。

其次是數據團隊,涵蓋數據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與數據科學家三種不同職能,能與售前技術團隊的需求分析與架構設計緊密銜接,一站式滿足金融業從數據處理到應用的完整需求。

博弘雲端台灣AWS事業處業務資深處長郭仁傑進一步說明二個團隊的具體運作模式。售前技術團隊在完成需求分析與架構圖後,數據工程師會協助金融業將地端資料搬遷到雲端資料倉儲,並確保數據的正規化與可用性;接著由數據分析師統整數據並建立戰情室、商業智慧分析等應用,幫助客戶快速掌握營運數據;最後由數據科學家根據實際應用情境選擇或開發適合的AI模型,實現提升營運效率或優化客戶體驗的目標。「經過概念驗證與專案的執行,金融業普遍能提升5倍以上的資料處理效率,運用AI提升10~50%不等的生產力」,郭仁傑強調。

RD099024.jpg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 / 孫正忠強調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攜手 AWS 與生態系戰略夥伴,全面備戰金融業轉型需求

除了內部團隊的緊密協作,博弘雲端也積極深化與AWS和第三方夥伴的合作關係,加強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確保能更全面回應金融業多樣化的需求。

「客戶至上一直是博弘雲端的企業文化,」陳亭竹表示,博弘雲端很早之前就洞察到金融業數位轉型的商機,加上AWS當時正如火如荼推進亞太(台北)區域的落地,因而與其展開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的討論,並於2025年7月正式簽訂,成為台灣第一家簽署該協議的AWS核心級諮詢夥伴。

「這是一份區域級的合作協議,必須要有足夠紮實的市場經驗和具代表性的客戶導入案例,才能獲得AWS的認可與信任,」陳亭竹強調,這份協議不僅代表AWS對博弘雲端實力的高度肯定,更意味著博弘雲端可以進一步放大服務能量,串聯更多生態圈夥伴,全面支援金融業的數位轉型。

由於金融業在上雲時,對資安防禦、效能監測、數據管理等面向,可能都有不同需求,博弘雲端自成立以來,便持續與不同領域的夥伴攜手合作,包括Palo Alto Networks、Databricks及MongoDB等國際級解決方案廠商,滿足金融業在上雲時的特殊需求。而隨著與AWS簽訂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博弘雲端得以進一步擴大合作生態圈,為金融業打造更完整的雲端與AI解決方案,全力加速其上雲與創新進程。

專業技術建立信任,博弘雲端成金融業轉型首選夥伴

憑藉卓越的客製化服務能力、與AWS的緊密合作關係及多元的生態圈夥伴,讓博弘雲端在金融領域展現亮眼成果,不只在技術面持續採用創新科技賦能金融業成功轉型,更透過技術專業力獲得客戶高度信賴,某大型金融業客戶在數據上雲專案結束後,主動表示希望繼續合作。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隨著數據上雲後的效益逐步展現,不僅吸引同集團內其他子公司與海外據點相繼啟動數據上雲計劃,更將合作期間展延至7年,藉助博弘雲端的技術與服務能量,持續深化雲端與AI應用,推動整個集團的數位創新藍圖。

1757919697308.jpg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目前除了金融業之外,博弘雲端在製造、零售和公部門也累積了豐富的雲端技術導入經驗。展望未來,博弘雲端除了持續與AWS維持緊密合作、不斷精進雲端技術能力外,更將全面強化在資安託管服務 (Managed Security Services Provider, MSSP) 與技術生態圈的戰略布局,並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成為台灣雲端服務業進軍國際的領航者。不僅向海外輸出台灣的成功經驗,更將成為驅動東南亞地區數位轉型的關鍵力量。

更多金融業上雲案例:立即與博弘雲端專業團隊討論

https://www.nextlink.cloud/contac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