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能(Gartner)預測,到2028年,企業生產環境中的軟體將有40%是使用Vibe Coding(氛圍開發)技術與工具所建立。由此可預見在未來職場,運用AI寫程式將是如同操作Excel一樣的基本技能。
Vibe Coding(氛圍開發)最大的魅力,在於其「從0到1」的爆發力。當企業需要快速驗證一個新想法、打造一個產品雛形(prototype)時,這種開發模式無疑是最佳利器。它省略了繁瑣的溝通與文件流程,讓開發者(無論是工程師或是無寫程式經驗的素人)能心無旁騖地將腦中的藍圖化為現實。
然而,在探尋企業內部Vibe Coding實際案例時,「過於神話」卻是更常聽到的評價。將鏡頭從個人拉遠至整個企業的營運日常就會發現,Vibe Coding所點燃的短暫火花,並不足以照亮企業永續發展的漫漫長路。
因為企業產品的生命週期,絕非僅有光鮮亮麗的誕生瞬間。對此,漸強實驗室的主任工程師張哲彬一語道破了核心:「企業在開發產品時,更多的工作是在迭代和更新。」一個產品上線後,隨之而來的是無數次的版本更新、功能優化、錯誤修復與系統維護。這些工作構成了企業營運的日常,也是外界看不見的冰山主體。
這正是Vibe Coding的局限。
那些在「氛圍」中誕生的程式碼,可能會因為追求速度而犧牲了結構的嚴謹性、忽略了詳盡的文件註解,甚至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導致後續接手的團隊難以維護。它或許能創造一場絢爛的「0到1」煙火秀,但在企業更為需要的「1到N」漫長征途中,反而會因為缺乏系統性與協作性而難以為繼。
追浪前,用1張表檢核全員AI共識
當意識到企業的成功,仰賴的是穩定且可持續的團隊協作,而非少數人的靈光乍現時,焦點也隨之轉移。對企業經營者來說,Vibe Coding只是眾多工具中的一種,它本身並不該成為追求的終極目標。真正重要的問題是:在這場AI革命中,我的團隊跟上了嗎?我要如何讓每一位夥伴都願意且懂得運用AI來提升效率?
根據史丹佛大推出的《AI指數報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AI技術的發展與企業的實際應用之間存在明顯落差。如果缺乏相應的企業文化與員工賦能計畫,再強大的AI工具也無法發揮其全部潛力,印證了「組織導入」遠比「個人炫技」來得重要。
正因如此,由ChatGPT開發者OpenAI所發布的企業指南《AI時代的致勝之道》(Staying ahead in the age of AI),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報告中的方法,並非高深的技術密碼,而是一些簡單、直指核心的文化變革策略(見表)。
報告中提到,美國藥廠莫德納(Moderna)的執行長,明確希望夥伴每天使用ChatGPT的次數達到20次。這個看似笨拙的指標,背後傳達的訊息無比強烈:AI不是一個選項,而是必須融入日常工作的核心技能。
當然,Vibe Coding的技術未來仍會進步,甚至可能解決當前的種種局限。然而,商業競爭的本質是時間差的競賽。與其被動等待一個尚不確定的未來,真正渴望領先的企業,必須選擇主動出擊,將導入AI從個人層次的「術」,提升至組織層次的「道」。
與其執著於尋找下一位能「Vibe」的超級英雄,不如專注於打造一個讓所有員工都能與AI共舞的舞台。因為最終能在AI時代脫穎而出的,不會是那些僅擁有幾位明星球員的隊伍,而是那支將AI戰術融入每一次傳球與跑位的常勝軍。
《數位時代 Live》Vivi直播分享Vibe Coding實戰,再免費收藏簡報檔10/15(三)Youtube直播,立即報名>>
本文不開放轉載
責任編輯:謝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