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固定九點半就寢、五點起床,」微軟總經理孫基康描繪著自己的日常作息,「然後每個早晨我有一個鐘頭可以閱讀、吸收新知。」接著他說他會去運動,然後送孩子去上學,接著八點進到辦公室、開始了屬於工作日的每一天。
對孫基康來說,在數位的時代下其實吸收新知的管道很多元,不再只是侷限於書本,就連YouTube、Podcast都可以是他的「老師」。
不過相較於充滿文青感的文學小說,孫基康表示他更喜歡探討科技趨勢、管理類型的書籍,但他強調並不是因為工作,而是近年來這些書籍 討論了更多與文化轉型 相關的概念,反而是吸引他的主要原因。
轉型的中心思想:心態
「我知道這本書有點Old,」孫基康在分享前先打了預防針,但他表示,《刷新未來》這本書對他而言,是重新了解微軟現任CEO薩帝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如何帶領龐大的微軟進行轉型、重返榮耀,「現在討論數位轉型很多的關鍵都不在技術,而是『心態(mindset)』,」他說。
孫基康也分享到這本書提及了微軟的「痛」:手機,或許那是一個微軟過去曾經失敗的產品開發經驗,不過當大家能調整心態去討論這個錯誤的時候,對個人或是組織都是一個進步的表現,從這個錯誤的經驗中去學習寶貴的經驗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說到「心態」,孫基康又再分享了另一本他的口袋書單:《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其中作者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將人的心態分成了「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及「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
卡蘿認為擁有定型心態的人,會急於追求證明自我,將所有成果二分為成功或失敗;而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是樂觀看待自己的特質,將個人的基本素質視為起點,能藉由努力、累積經驗和他人的幫助而改變、成長。
當然孫基康認為每個人都有這兩種不同的心態存在,無需被自己的框架給限制住,只是要學習如何在每次的決策中挑戰「成長心態」的方式。他分享在成為微軟總經理後的某一季表現,業績不如預期,當然他必須承擔這些結果,但是對他而言更重要的不是沈浸在這個失敗的情緒裡面,而是趕緊調整腳步、給自己加油打氣,並且跳脫這個點往更大的格局面向來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孫基康說,把這次的跌跤當成下次成長的經驗,很快地他又能在迎向下一個任務。
從這部影集,帶你了解比爾蓋茲怎麼看世界
而另一本《未來科技的15道難題》也是他很推薦的讀物。作者 布萊德.史密斯(Brad Smith)、卡洛.安.布朗( Carol Ann Browne)站在目前先進的科技發展上,看到了沒有規則可循的未來挑戰,當假新聞流竄在社群媒體平台後,讓社會分崩離析該如何是好?又或是當臉部辨識成了可能的隱私漏洞,甚至可能成為專制政府的幫兇,科技該如何拿捏帶領大家往前卻又隱藏的挑戰,成了每個人都應該反思的問題。
不只是書籍,孫基康也推薦了來自Netflix的自製影集:《蓋茲之道:疑難解法》。「可以透過這部片來了解比爾蓋茲是用什麼角度看世界、用什麼方式把問題的格局做大,實在是很過癮,」他說。
雖然比爾蓋茲已經離開了微軟,但作為一個對科技業、乃至於全球都仍具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這部影集能看到他是如何關心全球性的議題,並提出他的解決之道,其中包括了一個你、我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見到的馬桶,或是氣候變遷等議題。在影集的最後,比爾蓋茲被主持人問到,遇到這些龐大的難題都不曾想過要放棄嗎?比爾蓋茲只是簡單的回答他說:「有時候你只能說我必須要再更努力(Sometimes, you have to just say, I need to work harder)。」
一個成功人士如比爾蓋茲尚且如此,孫基康認為自己更要像他多學習。
從不同的生命經驗,感受「mindset」的不同體會
孫基康表示,閱讀對他而言正是獲取各種新知識的重要來源,但不同的是,一本已經閱讀完的書本他通常是不會再重複翻閱,因為對他來說,前方還有更多更有趣的事情正等著他去探索、挑戰。
但是《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這本書不同,孫基康說,這本書教給他的是心態上的概念跟基礎,但是每當自己的生命旅程或工作又有新的體悟後,再回來翻閱它,都能帶來新的學習跟感受,「你要經常回頭跟它對話來remind自己,」孫基康說。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