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ChatGPT問世,一度讓外界以為搜尋引擎的商業模式被打破,Google的時代即將結束。然而三年過去,Google的AI服務已經遍及各個角落,以龐大的生態形成包圍網朝OpenAI展開反撲,最終奪回AI霸主的地位或許已勢在必得。
Google最新推出的Gemini 3已經讓OpenAI感到如臨大敵,這款被Alphabet執行長譽為迄今最聰明的模型,讓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公司內部坦言受到壓力,警告Google的強勢崛起可能削弱OpenAI的領先優勢。
從硬體到服務一手抓,Google龐大服務形成包圍網
Gemini 3在推理、程式能力、多模態任務等多項指標上,均取得超越GPT 5.1的成績單,然而模型性能可能不是競爭對手最需要擔心的。最關鍵的在於,這項服務已經透過AI Mode直接為廣大的搜尋引擎用戶提供服務。
這件事代表著,Google在AI領域取得的任何成果,都能最快速地透過旗下廣大的服務與生態送達消費者手邊,用戶無須打開Gemini網頁或點擊App即可享受到AI的便利。Google搜尋、Google地圖、YouTube、Gmail、Google文件、Chrome⋯⋯大眾耳熟能詳的眾多服務,形成Google展開反攻的包圍網。
相較之下,OpenAI除了ChatGPT的網頁及App外,本身並沒有太多服務接觸消費者。依照Google最新公佈的資訊,Gemini App用戶數達到6.5億人,緊追在ChatGPT的8億人身後,若涵蓋透過各種Google服務有意無意接觸到Gemini的用戶,甚至可能反超ChatGPT。
過去一兩個月裡,Google更是積極利用旗下服務推播最新的AI技術。NoteboomLM、Google財經都導入了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讓用戶可以對資料、數據進行更深度的研究與分析;Google航班加入了AI航班搜尋工具Flight Deals;Google地圖也整合了Gemini,讓駕駛用語音即可指示複雜任務。
更別說Google早在Gmail、Google文件等服務中導入AI助理,並讓Gemini串連用戶Google帳號在Gmail、雲端硬碟等產品中的各種資料,提供個人化的建議及服務。
Google廣大的服務解決AI「最後一里路」的難題,在ChatGPT還是聊天機器人時,Google的AI技術透過產品快速落地,並且提供多樣化的功能。你會發現想做報告時有NotebookLM、出門有Google地圖導航、想訂飯店機票Google航班也能為你服務。可能回過神,用戶會赫然發現自己早已身處Google各式各樣的AI服務之中。
而且Google的優勢甚至超越軟體領域,自研的張量處理單元(TPU)讓他們能稍微擺脫對輝達產品的依賴,用更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服務。
投資公司Rebound Capital便指出,Google是目前業界中唯一掌控了硬體、模型、分發這AI生態系三大支柱的企業,這使得他們在競爭中擁有其他對手難以匹敵的優勢。並且在輝達GPU緊缺的此刻,傳出Meta有意向Google採購TPU分散供應來源,對TPU的發展更是有利。
事實上,Google也深深了解自己從硬體到分發全部掌握在手中的獨特優勢,在部落格文章中提到,他們在AI領域能取得現在的成果,「歸功於我們在AI創新上獨特的技術堆疊(full stack)策略──從領先的基礎設施、世界級的研究、模型與工具,到觸及數十億人的產品,我們能比以往更快將先進功能帶給全世界。」
AI沒有摧毀Google商業模式,營收不減反增
原先外界害怕AI可能顛覆Google賴以維生的商業模式──搜尋廣告,這件事也沒有發生。最新公佈的2025年第三季財報中,Google搜尋營收達到56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93億美元成長約14%。
今年7月,Googe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曾透露,AI Overviews會出現的搜尋類別中,搜尋量成長10%以上;AI Mode也累積超過1億月活躍用戶。同時Google持續嘗試在這些AI服務中投放廣告,AI與Google的商業模式順利融合,並沒有如原先外界設想,每個人都將透過聊天機器人詢問問題,搜尋引擎的意義不復存在。
AI Overviews、AI Mode反而改寫了用戶的搜尋習慣,使用長關鍵字、完整句子搜尋的情況更為普遍。Google就透露,「我們的資料顯示人們開始問之前不太會問的問題──往往比較複雜、篇幅更長。」
這使得AI能更精準定位用戶以投放廣告,從而增加每次點擊的收入,一定程度抵銷被ChatGPT、Perplexity等服務分食流量的影響。
年初迄今,Google的股價已經成長了68%以上,上漲幅度遠超其他科技巨頭,一定程度反應了外界對Google在AI領域的態勢越加看好。
雖然在這場AI競賽中,Google起跑遠遠落後OpenAI,但所幸他們有足夠資源與時間來追上競爭對手,擁有廣大的產品陣容、分發管道,同時雄厚的資金實力讓他們能以低成本、甚至免費提供服務,這些優勢都讓Google似乎越來越有望成為最終贏家,奪回AI霸主的寶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