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中國、俄羅斯、東南亞市場,獨角獸Uber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
痛失中國、俄羅斯、東南亞市場,獨角獸Uber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

性騷擾、侵犯用戶隱私、不善待司機,2017年的Uber宛如一齣難看的八點檔,企業形象跌落谷底,創辦人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辭去執行長一職。

接任執行長一職的科斯洛沙希(Dara Khosrowshahi),一上任就宣布2019年要帶領Uber進行IPO(首次公開募股),而要達到這個目標,2018年就必須處理掉燒錢的業務、削減虧損,也就看到這周將東南亞業務出售給Grab的結果。

回顧過去幾年,這已經是Uber第三起業務出售,究竟Uber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

補貼戰太燒錢,Uber亞洲市場逐漸瓦解

「補貼」正是過去幾年Uber大燒錢的關鍵。

時間回到2016年,Uber在中國與滴滴出行打補貼大戰,廝殺之慘烈,讓Uber在中國的年虧損達10億美元,這經典的一戰終究不堪虧損畫下句點,Uber以350億美元將業務轉讓給滴滴出行,撤出中國市場,但仍持有滴滴17.5%的股權。

接著2017年在俄羅斯市場,同樣是與當地業者Yandex NV補貼戰打不下去,宣布以37億美元與Yandex NV共同成立一家公司,並將這家公司的經營權交由Yandex NV負責,雖然跟滴滴模式不太一樣,但也等同Uber退出俄羅斯市場。

東南亞也是同樣的慘況,過去Uber每年要付出2億美元跟Grab打補貼戰,但熟悉東南亞文化的新加坡平台Grab顯然更得心應手,去年七月,更獲得滴滴出行、軟銀投資25億美元(約新台幣763億元),口袋有錢、再加上主場優勢,Grab幾乎拿下東南亞叫車市場95%的大餅,本周再次循滴滴模式,將東南亞市場出售給Grab。

滴滴
Uber在中國與滴滴出行大打補貼戰,讓Uber在中國的年虧損達10億美元。
圖/ 攝影/曾靉

Uber自2009年成立以來,九年的時間補貼燒掉的錢高達107億美元,這次撤出東南亞,是繼中國後退出的第二大亞洲市場,目前僅剩台灣、日本、南韓還有殘存的勢力範圍,日本手機叫車仍不是太盛行,因此還有衝刺潛力,但中國滴滴出行今年一月宣布進軍台灣、日本軟銀與滴滴出行二月也宣布成立成立合資公司,進軍日本叫車市場。

在中國有滴滴、東南亞有Grab、日本有軟銀的情況下,Uber在亞洲市場幾乎被在地業者瓦解。

不敵東南亞本土勢力,Uber放棄苦戰、專心IPO

著眼東南亞6億5000萬人口龐大市場,先前Uber已經在東南亞投資7億美元,但仍不敵新加坡的Grab以及印尼的Go-Jek等本土勢力。

Go-Jek先前已經獲得Google、騰訊、淡馬錫控股的投資,目前估值約有40億美元;Grab除了前面提到獲得25億美元的投資,還與新加坡航空、嘉魯達印尼航空策略合作,搶食商旅往返旅客;去年下半年,Grab 、 Lyft 、 Ola等競爭對手都獲得大筆投資,眼看IPO在即,繼續苦戰營運數字會不好看,因此設立停損點,處理掉經營困難的市場換股分。

Grab
口袋有錢、再加上主場優勢,Grab幾乎拿下東南亞叫車市場95%的大餅。
圖/ shutterstock

從財務數字來看,2017年Uber年營收73.6億美元,總計虧損44.6億美元,如果再細看,第三季虧損15億美元、第四季虧損11億美元,情況似乎有慢慢好轉的跡象,逐步朝IPO目標邁進。

全球叫車平台勢力板塊逐漸明朗

在痛失中國、東南亞市場,Uber接連在亞洲吞下敗仗,目前亞洲叫車市場主要有兩大勢力,滴滴出行以及軟體銀行(SoftBank)。

據傳這次出售東南亞業務,是因軟銀不希望Uber投入太多競爭成本。軟銀同時投資Uber跟Grab,而叫車平台又是特別市場,通常一個區域只會有一個獨大的平台,當地民眾習慣、信賴某一個平台,像是Uber在印度陷入苦戰,但軟銀卻支持當地品牌Ola對抗Grab、Uber這兩個自己也有投資的品牌,這也是為什麼軟銀(Softbank)旗下視野基金(Vision Fund)曾勸告Uber,應該要退出虧損嚴重的市場,將重心放在歐美、拉丁美洲、澳洲等主力戰場。

Travis Kalanick
中國有滴滴、東南亞有Grab、日本有軟銀,去年6月Uber前任執行長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的離開,也象徵叫車平台瘋狂大打補貼戰的時間逐漸過去。
圖/ Twitter

Uber前任執行長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的離開,也象徵叫車平台瘋狂大打補貼戰的時間逐漸過去,全球叫車平台勢力板塊逐漸明朗化。Uber除了擺脫燒錢業務,朝IPO目標邁進,也正如同現任執行長柯霍斯洛夏西(Dara Khosrowshahi)所說的,要「發展全球最好的產品、服務和技術」創造未來的發展機會,也因此我們看到Uber推出醫療接送服務Uber Freight卡車,甚至還要打造飛行計程車,告別過去的失敗與紛爭,積極找尋下一個成長點。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