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中美角力從線下吵到線上,數位地緣政治悄然開打!我們將面臨何種新權力?

受到貿易戰與疫情衝擊,供應鏈已陸續遷出中國,各國開始也開始反思全球化貿易的弊端。未來的權力將如何移轉?

「2020年,真的像極了1920年代的戰間期。」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形容。經濟因疫情陷入蕭條、民粹及極權主義興起,加上各地局勢動盪不安,猶如第一次世界大戰落幕後的場景:名為和平,實則危機四伏、衝突不斷。

英國國防參謀長尼克.卡特(Nick Carter)2020年11月接受英國《天空新聞台》採訪時說,世界正處於一個極度動盪、焦慮的時刻,人們必須意識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種子,很可能就在零星的衝突中埋下。

展望未來,中美關係和疫情的發展和後續,仍將是交織未來幾年政經趨勢的兩條經緯。供應鏈在貿易戰與疫情衝擊下已陸續遷出中國;各國開始反思全球化貿易的弊端;大國極力投入研發的疫苗,也將成為接下來的外交籌碼。

而從政府、企業到一般民眾,在歷時長久的國境封鎖及社交隔離的考驗下,工作、生活和價值觀都已進行重組,打造出過去可能未曾設想過的新模式。擁抱變革、及早應變,將是唯一出路。

零星衝突不斷,全球正處於極度動盪時刻
圖/ 數位時代

政經與全球微趨勢(89~100)

89. 貿易戰硝煙未散

2020年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以306張選舉人票,擊敗川普成為第46任美國總統,但拜登已言明,不會立刻取消由川普對中國出口美國近半數產品祭出的25%關稅。

拜登計畫夥同歐亞盟國,建立制衡中國的全球聯盟,比起川普注重貿易逆差,他目標是遏止中國竊取IP(智慧財產)、非法補貼中企、產品傾銷等,進而要求落實公平貿易。

另外,2020年底,中國以反制傾銷為由,對澳洲葡萄酒課徵最高超過200%的關稅,引爆一場新貿易戰。至於歐洲計畫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依照商品碳含量作為課稅基礎,也被外界視為潛在的貿易戰導火線。

RTX7B0KE_貿易戰
拜登計畫夥同歐亞盟國,建立制衡中國的全球聯盟,目標是透過遏止中國竊取IP(智慧財產)、非法補貼中企、產品傾銷等,進而要求落實公平貿易。
圖/ REUTERS

90. 疫情陰影下的全球化反思

疫情肆虐各地,全球化策略弊病,被一一攤在陽光下。

當各國政府關閉邊境,跨國企業貪圖廉價勞力的做法,立即付出慘痛代價,深陷醫療物資短缺、供應鏈危機中。

貧窮國家遭受的剝削更為惡化。如東南亞成衣廠在疫情爆發後,頻頻收到客戶不合理要求,無論延後付款、要求折扣,甚至取消已經備妥的訂單,都令代工廠難以為繼。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蔡明芳表示,「全球化只是一個加速器,倘若裡面有不好的地方也會一併加速。」從國家、企業到個人都該省思,如何重塑貿易和資源配置。

RTX7P1ZZ
受疫情影響,隨著各國政府封鎖邊境,許多追逐廉價勞力的跨國企業,開始嚐到慘痛的代價,深陷物資短缺及供應鏈危機。
圖/ REUTERS
蔡明芳_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_2020_11_25_蔡仁譯攝-10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蔡明芳提醒,國家、企業與個人都該省思,如何重塑貿易和資源配置。
圖/ 蔡仁譯攝影

延伸閱讀:看公衛問題如何演變成全球供應鏈之戰

91. 從線下到線上,數位地緣政治悄然開戰

美國科技巨頭業務遍及全球,然而於美國海外繳納的稅收微乎其微,近年已引發各國不滿,法國就曾向Facebook追討過去十餘年,總計逾1億歐元稅款。

川普政府也以國安為由,封殺中國短影音App TikTok;台灣也以OTT專法,阻斷中國影音平台愛奇藝台灣站營運,數位地緣政治已在全球悄然開戰。

然而,iCHEF創辦人程開佑認為,政府法規能管理的很有限,消費者終究會選擇方便好用的服務或內容。

「這牽涉到稅收、資安、甚至國安,是未來各國必定會討論的問題。」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共同創辦人蔡玉玲提醒,台灣政府必須思考清楚,對跨國網路服務的監管,將決定台灣是虛擬世界中的泱泱大國,還是一個彈丸之地。

RTX7WEVE_
美國封殺TikTok、印度禁微信等,說明數位地緣政治已在全球悄然開戰。
圖/ REUTERS

92. 跨國企業,得更用心經營政府關係

科技的滲透力勢不可擋,促使各國加強監管力道,包括Google、Facebook在內的全球科技巨頭,從國內到海外,都面臨了各方反壟斷、假新聞的指控。

面對變化莫測的國際政經情勢,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蔡明芳指出,當代企業面對不同的市場,不能只埋首經營事業,也不能只做到「不違法」,還必須與在地政府及人民頻繁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配合做出調整。

93. 綠色新政重建氣候韌性

即使疫情重創,各國邁向環保新政速度卻不減反增。歐盟執委會推出「綠色復甦」計畫,撥出3成重建預算對抗氣候變遷,兼顧經濟復甦與綠色轉型。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宣布將帶領美國重返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並投入2兆美元減少化石燃料依賴,以及在2030年前建設50萬座電動車充電站。

RTS1TLWJ_再生能源
拜登宣布將帶領美國重返巴黎協定,並投入2兆美元減少化石燃料依賴。
圖/ REUTERS

94. 美國製造,促供應鏈洄流

疫情與貿易戰都令美國意識到「製造業真空」困境,進而加速「美國製造」。不僅台積電2020年11月獲得亞利桑那州設廠許可,鴻海威州廠也傳出拿下Google伺服器訂單,預計2021年投入製造。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也將對企業海外製造、回國販售的產品,課徵10%懲罰性離岸稅,並撥款4,000億美元促使製造業洄游本土。

RTS2MQVC
疫情與貿易戰都令美國意識到「製造業真空」困境,進而加速「美國製造」。
圖/ REUTERS

延伸閱讀:Apple Car可能威脅到特斯拉,彭博作家點出超車關鍵!鴻海扮演要角?

95. 資本主義大重置

2020年3~9月間,美國億萬富翁的財產增長28%。當世紀大疫情造成無數人喪命、失業、破產,世界貧富差距卻不斷擴大,也進一步凸顯資本主義的政經體制缺陷。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史瓦布(Klaus Schwab)指出,現在正是時候重置資本主義,打造更具持續性、負責任的經濟體系。屆時資本的重要性降低,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稱之為「才能主義」(talentism)。

RTX252CW_貧富差距
當世紀大疫情造成無數人喪命、失業、破產,世界貧富差距卻不斷擴大,進一步凸顯了資本主義的政經體制缺陷。
圖/ REUTERS

96. 政經重心轉移,亞洲世紀來了

「亞洲世紀」的概念早在20世紀末就已誕生,但是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讓這個口號變得更為真實。當歐美國家仍為戴口罩是否侵犯人權爭論不休時,亞洲國家普遍成功抑制疫情擴大,受創程度較為輕微。

歐美與亞洲迥異的抗疫表現,被認為是全球政治中心轉移的關鍵,衝擊世界各國對西方體制的信仰。新加坡外交官馬凱碩預估,以中國為首,東亞將改寫世界的秩序。

《金融時報》也估計,依照購買力平價的計算方式,2020年亞洲GDP將首度超越亞洲以外的地區總和,即使按交易價值計算也占全球的38%。

RTX8EO9Q
相較於歐美國家,亞洲國家普遍成功壓制疫情,成為全球政治中心轉移的關鍵。
圖/ REUTERS

97. 宅經濟不退燒

當全球都在社交隔離、居家防疫,「宅經濟」成為顯學,從電商、串流影音、外送服務到線上教育平台皆大幅成長。

為此,亞馬遜2020年已招募超過30萬人力;Netflix也激增千萬用戶,逼近2億訂閱人數大關。

即使疫苗已問世,疫情或將緩解,這股宅經濟浪潮仍被認為將持續下去。《華爾街日報》指出,許多家庭由於已訂閱或購買相關服務、產品,不會因疫情消退就中止使用;而企業也投放大量資源優化數位化服務,將使得產品變得更便利好用。

foodpanda 街景摩托車外送員-2.jpg
諮詢公司Mobiquity調查顯示,接近90%嬰兒潮世代受訪者透露,疫情結束後仍會繼續使用遠端醫療、外送等服務。
圖/ Foodpanda

延伸閱讀:電商的造節活動,究竟是品牌行銷戰還是價格促銷戰?

98. 疫苗競賽,中美互別苗頭

COVID-19疫苗的研發、推出、取得及接種,無疑已演變成一場全球外交競賽。縱然有尚未完成實驗的疑慮,中國疫苗已搶先一步出口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開發中地區,試圖修復因疫情受損的國際形象。

而美國疫苗也蓄勢待發,2020年11月,製藥大廠輝瑞及德國夥伴BioNTech宣布其疫苗達到90%有效性,Moderna也聲稱有效性達到95%,一場中美之間的疫苗大戰即將開打。

RTX8GBNT_疫苗
研發COVID-19疫苗,已成為全球外交競賽。
圖/ REUTERS

99. 太空商機浩瀚無垠

與冷戰時期美蘇登月競賽時隔多年,宇宙探索再次頻繁進入人類視野。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太空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指出,太空經濟規模已達4,238億美元,過去10年成長逾70%。

在這新一波太空競賽中,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太空公司壯舉不斷,衛星網路計畫Starlink在2020年終於達到使用門檻,於美國展開測試;天龍號太空船也於同年11月成功運送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是首次有私營企業達成此成就。

此外,亞馬遜、OneWeb、Telesat等公司,也在衛星網路押注總計上百億美元。著眼短程太空旅行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同樣預計2021年正式載客上太空。

shutterstock_太空
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太空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指出,太空經濟規模已達4,238億美元,過去10年成長逾70%。
圖/ shutterstock

100. 邊境武力對峙,區域衝突加劇

疫情對生活造成全面影響,有些政府為轉移焦點,試圖將矛頭轉向地緣政治,以樹立或凸顯外在敵人,為國內不滿情緒找出口。

中國、印度邊界衝突就是一例,時隔50多年再次出現人員死亡;衣索比亞中央政府與提格雷州的失和,爆發內戰導致上千人喪生;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延燒一個多月的疆界戰火,也造成數千人傷亡,世界各地硝煙四起。

東亞地區也暗潮洶湧。南海爭議多次被挑起;日俄關係因俄羅斯布署反導飛彈變緊繃;日、印、澳3方強化軍事合作,正形成「中國包圍網」;台灣2020年也頻遭中共軍機騷擾,引發後者武力犯台的諸多討論。

shutterstock_區域衝突
為了轉移疫情的焦點,許多國家將矛頭轉向地緣政治,如中國和印度的邊界衝突,台灣也頻遭解放軍機騷擾。
圖/ 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郭昱彣、林美欣

關鍵字: #OTT #中美貿易戰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