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史上,2020年是必定載入史冊的一年。疫情衝擊加上各國政府的紓困資金,讓金融市場出現空前動盪,全球股民無分新舊,都見證了最大的漲幅和跌幅,也目睹了難得的投資熱潮。
元大金控(後稱元大金)是台灣第一家以證券業務為主體的金控公司,受惠過去一整年的股市行情,其旗下證券、投信與期貨等泛證券體系子公司,齊力打出漂亮一仗。
元大金去年以241.04億元的稅後純益、年增17.9%,以及EPS(每股稅後純益)1.99元的成績單,皆寫下歷史新高。金控底下共有5大支柱,獲利貢獻最高的是證券,稅後淨利143.99億元,獲利年增6成,這個數字占全體證券商獲利的24.63%,創下歷史新高。
獲利貢獻第2高的是元大銀行,稅後淨利68.95億元,其餘人壽(18.10億元)、投信(17.19億元)也都有近20億元的稅後淨利,期貨則繳出稅後淨利10.70億元的成績。(由於部分子公司非100%持股,故加總後大於金控總獲利。)
元大金獲利連年成長,最大關鍵在於深耕證券業務。去年疫情衝擊下,各國紛紛透過低利救市、挹注大量資金,推升全球股市上揚,也使得本為證券龍頭、市占約12.9%的元大證券,地位更穩固。
從數字上來看,元大證券2020年新開戶數突破23萬戶,同比2019年增加12萬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40歲以下族群占逾7成,不難聯想與去年股市大漲、逐筆撮合與盤中零股交易的開放,以及年輕投資人大舉入市有關。
看似大環境推了一把,但元大金控總經理翁健指出,成功並非靠運氣,「我們從來沒有因為居於龍頭地位就停下腳步。」近年來,元大證券也一直努力貼近經營年輕族群。
如元大證券早在2018年就自行開發交易App「投資先生」,是當時少數券商自行開發的看盤與交易App。有別於同業直接套用公版交易軟體,翁健認為,要從零開始打造符合現代投資人需求的App,最大困難不僅在開發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在App推出前、推出後,也必須反覆地修改與精進。
特別是去年3月募集的「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截至同年7月規模高達586億元,寫下國內股票型基金新紀錄,使元大投信全年稅後淨利17.19億元,年增45%同創新高。整體泛證券子公司總貢獻稅後淨利171.88億元、平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也從前2年10.2~10.4%大增至14.1%。
能在同業中勝出,翁健分析,是因為集團清楚泛證券業務是自身優勢跟強項,再加上子公司之間事業互補,系統化串聯了投資理財相關的金流體驗,讓客戶願意買單。
全球瘋股市,如何抓住年輕投資客?
當疫情讓顧客行為加速轉往線上,也間接讓元大銀行成集團去年第2大獲利來源。翁建表示,原因和打造「元大理財生態圈」有關,從開設數位帳戶,到申請信託帳戶、填寫KYC(認識客戶)問卷、基金下單申購,都能一次在線上搞定。
去年3月,「元大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募集期間,銀行首度開放電子模式申購管道,使45%申購來自線上;同年5月「元大全球未來通訊ETF 基金」,更有76%申購來自線上管道。
對於年輕族群的策略,也展現在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上。一般銀行只會針對存款逾 300 萬元的高資產客戶推此服務,元大銀行推出專案,讓最低往來資金30萬元的客戶也能享受投資理財服務,透過強化線上服務、簡化服務流程降低成本。
當年輕客戶的年齡和資產逐漸增長,投資需求將更趨多元,翁健表示會嘗試引導客戶從單純的「投資」進化到「理財」,作法上則是反過來,讓客戶從線上走到線下,透過專人服務,提供包含基金、保險、海外商品等更加多元完整的理財規畫,而不是一次性的殺雞取卵。
另外,非常熱門的基金業務,元大銀行在推廣時,也將每次扣款門檻調降到100元,還可以自選適合的扣款日期與方式,鼓勵年輕人儲蓄。
據元大銀行統計,原本定期定額買基金的人當中,30歲以下族群僅占總申購人數19%,開放小額投資後,首度購買基金的投資人高達9成,且30歲以下族群占24%。
「這顯示已成功吸引年輕族群,透過小額投資的方式進入投資理財領域。」翁健認為,疫情下客戶投資需求不減,加速了金融業數位化及遠距服務,跑在前頭的人,已經開始收割成功果實。
元大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2002年_負責人:董事長申鼎籛、總經理翁健
核心業務:證券、銀行、投信、期貨、人壽_規模:逾1萬人
成績:2020年稅後純益241.04億元,較2019年成長17.9%,創歷史新高_勝出原因:數位轉型布局早、重視年輕小資客群,在全球股市上揚時,泛證券領域表現突出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