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可以想要任何顏色的車,只要它是黑色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這句話,經常被引用來描述汽車工業的「生產者思維」,忽略了消費者渴望多變的需求。
自從福特汽車在超過一個世紀之前,以T型車(Model T)將汽車帶入尋常人家以來,汽車工業長年來僅在外型、性能上有所提升,卻未曾再有本質上的突破性創新。直到特斯拉出現、科技公司爭相投入車用科技,才敲響了警鐘。
如今,我們正在見證汽車產業進入一場重塑競爭力與戰略地位的巨大革命。從豐田(Toyota)、賓士(Mercedes-Benz)到保時捷(Porsche)……幾乎每個汽車品牌都全力投入電動車研發。然而,眼看特斯拉逾8,000億美元的市值,令全球各大車廠相形見絀,傳統車廠即使急起直追,還有機會後發先至嗎?
「特斯拉一開始就專注在電動車上,因此得以在前期取得領先優勢。」不過,鴻海與裕隆合資、專注在電動車開放平台的鴻華先進副總經理陳正夫認為,傳統大廠累積多年的造車工藝,也是不容輕忽的武器,他們都是沉睡的獅子,一旦卯足全力追趕,產品不見得比較差。
沉睡的獅子甦醒,先後駛進電動車賽道
回顧2020年,歐洲三大車廠福斯(Volkswagen)、BMW、戴姆勒(Daimler)的電動車銷量,較2019年成長3倍,值得注意的是,福斯的純電動車(不含油電車混合)在歐洲售出11.7萬輛,超越特斯拉的9.6萬輛。
而在福斯的純電動車銷量當中,以5.65萬輛居首的車款,是2019年在法蘭克福車展(IAA)上推出的純電動車ID.3。這款車價格親民,售價3萬歐元(約新台幣100萬元)起跳,續航力約300公里,在德國有「國民電動車」的稱號。
「ID.3的量產,對福斯來說是關鍵性的時刻。」福斯集團執行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說。
目前福斯集團旗下的電動車款,除了福斯入門車款ID.3和ID.4之外,還包括高階的奧迪(Audi)e-tron、保時捷Taycan等。展望2021年,福斯還將推出多款新車,加速在電動車市場的布局。
福斯是全球第銷量二高的汽車集團,旗下有福斯、保時捷、奧迪、賓利(Bentley)等品牌。
2015年可說是福斯集團面臨考驗的一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指控福斯在美國銷售的奧迪A3,以及福斯Golf、新金龜車、Jetta、Passat等車款中,植入可規避官方檢驗的軟體,自動調整相關參數,以通過廢氣排放標準,但這些車輛實際排放的廢氣量全都超標10~40倍。
這起醜聞重挫福斯聲譽,也促使集團改變策略,全力朝新替代能源發展,並對外喊出2025年前,將投資350億歐元發展電動車相關事業,全集團(跨品牌)預計在2030年推出約70款電動車。
在製造上,福斯計畫陸續將全球8座工廠改裝成電動車廠,並在2020年推出MEB(德文全名:Modularer Elektrobaukasten)模組化電動車平台,好處是可降低製造成本,專屬的設計也更符合電動車的零組件配置。
未來,福斯的電動車款都將建構在MEB平台上,可依照小型車、中型車、休旅車等不同車型,規畫座艙底部的電池模組,也考慮授權其他車廠使用,大規模提升生產效率。
雖然福斯起步較晚,但是透過模組化平台,不僅可以快速創造更多種車型,也為車廠省去不少開發成本,很有潛力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品牌。
「現在正進入電動車扮演重要角色的年代,福斯將是重要一員。」62歲的迪斯對福斯未來信心滿滿。他在LinkedIn貼文中寫到,他樂見蘋果公司正在開發自動駕駛車,新的競爭者將加速汽車產業的革新,並帶來新技術。而電動車將使得汽車公司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具價值的企業,「可能是特斯拉或蘋果,也可能是福斯。」
責任編輯:郭昱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