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路透》(Reuters)新聞披露,蘋果(Apple)電動車計畫於2024年登場。一名宣稱已「看過」蘋果電動車電池設計的消息來源表示,「那是下個等級(next level)的技術,就像你第一次看到iPhone一樣。」
自從1908年福特T型車(Ford Model T)問世以來,已經過100多年時間,汽車技術進展遠不及人類想像力豐富,既沒有電影《回到未來》中可以穿越時空的功能,距離影集《霹靂遊俠》裡可以和駕駛流利對話、甚至出謀畫策的夥伴也還有一段距離。直到特斯拉(Tesla)電動車上路,才在汽車產業保守的帷幕上,畫開一道破口。
如今,眼見蘋果造車可望從風聞成為事實,不但承載了消費者的無限想像空間,也引發科技同業嚴陣以待。
早在賈伯斯時代,蘋果就曾構思進軍汽車產業未果。提姆.庫克(Tim Cook)接手後,先是於2013年推出iOS in the Car(後更名為CarPlay),讓駕駛在汽車上也能使用iOS系統。隔年又傳出啟動內部機密專案「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意在打造Apple Car。
由於該計畫先後挖角特斯拉、福斯(Volkswagen)、通用(General Motors)等汽車集團的人才,還曾讓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挖苦,「蘋果招募的都是被特斯拉解雇的人。」就算到了今天,馬斯克仍不忘「噹」蘋果,「在Model 3最黑暗的日子裡,我聯繫了庫克,想討論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他拒絕討論。」
搶攻10億果粉口袋,手上拿的、出門搭的都要做
蘋果之所以要切入汽車產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追求新的成長動能。根據勤業眾信《2030電動汽車趨勢展望報告》,全球電動車未來10年複合年成長率,預估將達到29%,對比智慧型手機市場個位數的成長率,的確更具潛力。
福斯集團執行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也說,「未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將會是移動公司(mobility company)。可能是特斯拉、蘋果,或是福斯。」
然而,相較於迄今推出的電腦、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外界對於蘋果將如何產製偏向勞力密集、利潤較低且生命周期較長的汽車,不免充滿問號。今年2月傳出將與現代集團旗下起亞汽車(Kia)合作的消息,也已遭到否認。
「汽車盈利能力比較弱,對於蘋果會不會真的做出一輛車,我們抱持懷疑態度。」花旗銀行分析師吉姆.蘇瓦(Jim Suva)說。
蘋果滿手現金跨足電動車,還需補足「數據缺口」
知名蘋果供應鏈分析師、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認為,「以蘋果對於產品的高標準來看,Apple Car可能不會太快進入市場。」他還提到,其他競爭對手積累多年的自動駕駛數據,也將是蘋果必須補足的缺口。
姑且不論造手機和造汽車本質上的差異,就現況來看,蘋果在汽車領域中,至少握有兩個最直接、關鍵的優勢:現金量和生態系。
根據2021年第1季度財報,蘋果握有1,955.7億美元的現金(含約當現金),相較於微軟的1,365億美元、Google的1,326億美元或亞馬遜(Amazon)的684億美元,都是相當驚人的數目,而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迪斯便曾說,「相比豐田(Toyota)這樣的傳統對手,資金雄厚的科技巨人進軍汽車產業帶來的壓力更大。」
至於蘋果精品般的品牌力,及挾著軟硬體結合搭建起來的生態系,影響範圍自是無需贅述。設想當全球超過10億名果粉,也想在汽車內享有與蘋果筆電、手機一致的使用體驗,潛在買主不可計數。
Google、微軟和亞馬遜的電動車大夢
而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多年來不忘覬覦汽車市場的潛力,其他科技巨頭也沒有閒著。Google的車載娛樂資訊系統Android Automotive OS就是最好的例子。
重現其在手機OS的戰略,Google以提供套件的方式,讓汽車代工廠或品牌可以用較低成本導入Android系統。Volvo旗下子品牌Polestar的新款電動車Polestar 2,便搭載了Android Automotive OS系統,將Google助理、Google地圖和Google Play都整合其中。
慕尼黑汽車業顧問公司Berylls Strategy Advisors預測,到了2025年,Android Automotive OS的市占可達17%。
除此之外,Google還擁有Android Auto服務,汽車只要接上Android手機,就可以切換成Android Auto選單;而誕生自Google實驗室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也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領跑者。
科技巨頭結盟車廠,積極橫跨交通版圖
同樣搶攻自動駕駛技術市場的科技巨擘,還有微軟和亞馬遜。
通用汽車旗下的自駕技術子公司Cruise,2021年1月接受母公司和微軟20億美元的投資,並與微軟達成戰略性合作,使用其雲端平台Azure車輛平台服務,與此同時,微軟也與Volvo、日產(Nissan)和豐田等汽車集團合作,積極拓展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存在感。
繼2019年前後投資自動駕駛車廠Aurora、領投電動卡車新創Rivian之後,亞馬遜2020年再以12億美元收購自駕車新創Zoox。結合卡車與自動駕駛技術,外界猜測亞馬遜投入汽車產業的部分原因,是為了推動自駕物流,以降低人力成本。
與力求轉型的傳統汽車集團相比,群起在汽車領域攻城掠地的科技巨頭,至少在資本上很難稱得上是意圖扳倒巨人歌利亞(Goliath)的牧羊人大衛。在新的戰場上,玩家們追求的不是零和遊戲,比的是策略、聯盟,以及誰能給消費者最大的價值。而不管2024年的Apple Car是否會問世,帶有科技巨頭之名的車子,終將來臨。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