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重磅大事】緯創、可成賣出中國廠,蘋果供應鏈展開遷徙潮
08

【2020重磅大事】緯創、可成賣出中國廠,蘋果供應鏈展開遷徙潮

世界工廠集中在一國的現象已不復見!在貿易戰與保護主義興起下,在地供應鏈成為主流,製造業最新關鍵字是「分散製造」。

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各國保護主義興起,加速將台商邁向全球化。2019年下半開始,蘋果讓耳機、音箱等周邊裝置離開中國製造,2020年又點頭讓iPhone在越南、印度組裝,蘋果供應鏈產能開始移動,科技製造業淡出中國的大遷徙正式展開。

緯創開第一槍,撤中國進印度

緯創在2020年7月17日,宣佈以33億人民幣(138億台幣)出售昆山廠給中國大型代工廠立訊,相關作業預計2020年底前完成。緯創是第三大iPhone組裝廠,由於鴻海跟和碩幾乎是6:4瓜分iPhone訂單,緯創單量未達規模經濟,法人評估過去並沒有在iPhone組裝業務賺到錢。

當時市場誤解為iPhone訂單利潤差,緯創趁早淡出,事實上,緯創的印度三廠正在加速擴廠中,其實也正是為了要繼續吃iPhone訂單,而蘋果計畫也扶植在地供應鏈,以符合各國的保護主義,兩者策略不謀而合。

可成跟進,台灣成第二大製造基地

緊接著,8月18金屬機殼大廠可成也宣佈將把泰州廠賣給藍思科技,這是可成最大的iPhone機殼基地,藍思出價高達14.27億美元,約當新台幣428億元,預計2020年底完成交割。

由於泰州廠佔可成營收4成,2021年可成將短少該部分營收,但10%左右金屬框架產能仍將支援藍思,未來藍思會自己生產iPhone金屬邊框並與自家保護玻璃嵌合,並取得可成的產能支援。

洪水樹
在宣佈出售中國泰州工廠(可勝及可利)資產重大訊息記者會上,可成董事長洪水樹表示,可成不會自己做終端組裝,不會跟系統組裝廠(客戶)競爭。
圖/ 王郁倫攝影

可成淡出40%中國製造後,在中國宿遷仍有龐大產能,同時也積極提高台灣產能佈局,宣佈將以5G及汽車產業為主要進軍重心,著眼10~20年的佈局。洪水樹強調,可成賣掉泰州廠後,機殼產能仍非常龐大,尤其機構相關領域,可成還是有佈局非常完整的製造平台矩陣,「我們連刀具都自己做,模具鋼進廠內變成模具治具。」他也強調,沒有規劃投資藍思科技。

在兩大蘋果供應商展開產能挪移後,科技製造業集中一國生產的時代已經終結。

鴻海 富士康 美國 威斯康辛州
鴻海持續布局美國威斯康辛州,據悉,鴻海已接受威州政府提出的降低租稅優惠,換取在當地投資更彈性,雙方已接近達成協議。
圖/ 鴻海

大廠搶進東南亞,貿易戰持續推動全球化

而代工龍頭鴻海2017年宣佈在美國設廠後,緯創、仁寶、英業達也先後宣佈前進越南,和碩則前進印尼,廣達投資泰國,英業達設廠馬來西亞,分散腳步啟動,整個族群移動大概花了2~3年時間。

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分析道,「2013年美國客戶就希望供應鏈分散,曾提出一份14個亞洲低成本國家建議報告,7年下來,除了中國外,台灣在其他13個亞洲國家製造占比都已經增加,貿易戰只是加速全球化速度,2020年除台商回流,也有一部份到東南亞,現在又往印度去。」

他估計,如今電電公會會員約5~6成製造產能仍在中國,但東南亞製造比已經達2~3成,墨西哥約2成,公會將持續促進台墨互動,更預期2021年以東南亞交流為重要推動方向。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