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表演藝術的創作能量從不匱乏,但如何在藝術理想與市場現實之間找到平衡,始終是一課題。躍演劇團與音速媒合的結合,正是一場藝術與企業的雙向進化,當劇場創作走進公司體制、納入營運思維,台灣音樂劇產業將更具續航力,航向新大陸。
躍演劇團成立於2007年,由藝術總監曾慧誠領軍,致力發展中文原創音樂劇,作品風格寫實且貼近當代生活。十多年來,《釧兒》、《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蔥仔開花》等作品累積了穩定觀眾,但也面臨「創作強、經營弱」的瓶頸。「我們只有製作部,沒有經營部。」曾慧誠坦言。這樣的現實,讓他意識到劇場不能只靠熱情。
2013年成立的音速媒合股份有限公司,起步於商用音樂授權,多年來深耕詞曲版權與音樂製作領域。2023年,因緣際會下,音速正式成為躍演劇團的母公司,團長侯淙仁加入,劇場的藝術創作與產業的經營管理,終於被接上了電。
「我們希望,不只是創造一齣好看的音樂劇,而是打造能被市場驗證、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品牌。」躍演行政總監林易衡認為,音速負責營運與決策,提供行銷、財務與國際媒合等資源;曾慧誠則持續帶領躍演的創作團隊,專注於作品品質與文化內涵。這樣的分工,讓躍演擺脫了傳統劇團「只會創作、不會經營」的困境,從小型劇團蛻變為能橫跨藝術與商業的公司。
劇場公司化完整IP經營 促《勸世三姊妹》成功
2024年,音速媒合將音樂製作與舞台藝術緊密結合,參與躍演《勸世三姊妹》原聲帶製作、巡演音場設計,以及 2025 年紐約外百老匯演出的籌備工作。藉由音速媒合的產業網絡與專業能量,讓躍演在創作之外,獲得更全面的製作與營運支持,推動台灣原創音樂劇邁向國際。
音速媒合協助躍演劇團建立了完整的IP經營模式——從製作、票房、市場驗證,到授權輸出與國際合作。這樣的轉型,也讓團隊迎來代表作《勸世三姊妹》的爆發性成功。
《勸世三姊妹》是一部融合宗教、性別與家庭議題的原創音樂劇,自2023年首演以來掀起熱潮,全台巡演超過41場、吸引4.2萬名觀眾,場場完售,更於2025年登上紐約外百老匯舞台,成為第一部進軍美國商業劇場的台灣原創音樂劇。「過去我們面向自己創作,現在我們學會面向觀眾。」林易衡說,《勸世三姊妹》不只帶來票房成功,還有團隊價值觀的革新。
更重要的是,音速媒合運用自身在音樂與影像產業的資源,突破躍演既定的商業模式:以音樂授權與國際媒合為後盾,開啟《勸世三姊妹》海外巡演與IP再製,「我們希望讓原創作品可以持續被授權、被改編、被市場重新定義,這才是永續經營的起點。」林易衡說。
從劇場到產業 以加速器視野重構文化經濟
2021-2025 連續5年獲選為國藝會 TAIWAN TOP 演藝團隊,《勸世三姊妹》也獲得IP開發公司「大慕可可」支持,躍演近年在口碑與市場皆有亮眼成績。參與文策院文化創業加速器計畫,音速媒合以躍演十多年深耕的劇場經驗,尋找下一階段的「質變」。
「業師給了我很重要的提醒:不要只是創作好作品,也要讓投資人看到清晰的路徑與回報。」林易衡分享,這讓團隊重新審視票房預估、財務模組與市場驗證的節奏。
專注長期價值專案 積極促跨國製作落地
在業師協助下,音速媒合不僅獲得募資建議與財務策略,更確立「專注與選擇」的重要性——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選擇最具長期價值的專案,成為林易衡口中「最關鍵的課題」。
「我們希望能找到真正理解文化產業節奏的夥伴。」林易衡強調,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學習,不是資本操作,而是文化與市場之間的「互譯」,相互理解。尤其是高品質的劇場作品需要時間發酵,一個音樂劇從開發到回收可能長達5到7年,這與科技新創的報酬率節奏完全不同。
「如果投資人能理解這個時間成本,我們就能更有信心創造長期價值。」他說。音速媒合目前也與美國製作公司洽談合作,雖進度受限於跨國流程,但他們不放棄:「我們會努力督促進度,因為這是讓台灣內容走出去的關鍵一步。」
展望未來,音速媒合與躍演的目標,是持續開發多元題材,從具社會深度的作品,拓展到輕鬆娛樂的喜劇類型。「下一部音樂劇《烈火中的帥哥警探》,我們希望觀眾不用背負沉重的意識形態,只要單純享受音樂劇的美好。」曾慧誠笑說,「像周星馳的電影那樣,幽默中還是藏著生活的真實。」他相信,唯有讓更多人喜歡上音樂劇,台灣的音樂劇產業才能有開闊的榮景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