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串流平台改寫音樂市場規則,台灣獨立音樂品牌如何將創作能量轉化為永續發展的產業力,回應音樂人渴望的舞台、觀眾期待的多元聲音?2020年創立的睦木文化,正嘗試以新型經紀模式,為台灣音樂產業帶來新的可能。
睦木文化的誕生,以偶然為始,成就必然。睦木文化的共同創辦人鄭湘慈與林子靖原就讀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因結識樂團「告五人」的主唱,從夥伴關係進而投入音樂事業,也成為「告五人」2020年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最佳樂團獎的搖籃推手之一。那一年,兩人正式成立睦木文化公司,專注於樂團A&R(發掘與培育)、音樂企劃與全方位經紀服務。藝人只需專注創作與演出,其餘宣傳、巡演、通告安排,都交由公司處理,讓品牌旗下藝人保有高度創作的自主性,逐步穩健地建立市場口碑。
鄭湘慈回憶,睦木文化早期的藝人多是大學生,還沒有自己的作品,或最多只有一、兩首歌,「我們要做的,是幫助他們找到定位。」所謂定位,不只是音樂風格,還包括美學與品牌形象。林子靖強調,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差異化是關鍵,「我們擅長從攝影、設計,到行銷包裝,幫助藝人把潛力轉化為觀眾能夠想像並接受的模樣。」
疫情之下的逆風前行 讓好聲音跨越地域
創業初期,睦木文化就面臨疫情衝擊。2020年底,他們簽下新生代樂團「溫蒂漫步」(Wendy Wander),原本規劃的活動與宣傳卻因疫情延宕。然而,好的音樂依舊能突破限制。溫蒂漫步的首張專輯《Spring Spring》憑藉完整度與辨識度,在網路迅速獲得迴響。
疫情解封後,樂團旋即受到海外邀約。2023年在香港舉辦的演出,600張票秒殺售罄、即刻加場;接著澳門、上海、南京、成都等各地紛紛邀約,更插旗日本、韓國與泰國演出。林子靖說:「那種感覺很震撼!在從沒見過的觀眾面前演出,現場的爆滿與熱力,證明我們的努力真的能跨越地域。」
如今,睦木文化旗下已有三組樂團:溫蒂漫步、工口紳士(Ero Gent)與憂憂(Yō-Yō)。其中溫蒂漫步已完成亞洲巡演足跡,工口紳士則以融合流行、Funk、電子的風格打造獨特世界觀,而憂憂則代表新世代浪漫頹廢的另類聲音。這些藝人的共同點,都是學生時期初試啼聲,即被公司發掘、一起努力,邁向市場。
兼顧創作與市場的商模 從千人場館到跨國合作
「音樂產業要有規模,必須得兼顧創作與市場的平衡。」鄭湘慈強調,睦木文化的商業模式,是以長期培養為核心,逐步累積產業績效。
溫蒂漫步是最典型的案例。2023年在台北的千人場館演出全數售罄,2025年挑戰新莊2200人場館也「秒殺」完售,下一步則鎖定台北流行音樂中心5000人場地。同時,他們已發行兩張專輯與多首單曲,並與日本獨立樂團跨國合作,嘗試中、英、日三語混合創作,透過持續的曝光行銷,多元的合作單曲在YouTube上線一週即破百萬點閱,展現爆發力。
加速器助力 打造募資策略、構築營運思維
「過去我們常靠自我摸索、自行驗證來營運公司,但若要走向更大的舞台,需要更專業的架構與策略。」鄭湘慈表示,睦木文化參與文策院文化創業加速器的目的,正是希望在財務規劃、募資策略與國際拓展上獲得突破。
透過課程與業師指導,他們學到如何將夢想轉化為具體行動。例如,創投公會秘書長謝睿哲提醒,要懂得設計合理的募資架構,兼顧投資人回報與公司發展;而華陽創新科技執行長呂緗柔則強調「拿投資人的錢,就要更認真」,讓兩位創辦人重新檢視自己投入的強度。
在文化創業加速器支持下,睦木文化籌劃以「股權募資」形式,擴大公司經營規模,為旗下藝人帶來更全面的資源與服務,並同步推動溫蒂漫步的亞洲巡演與北流專場:2026年溫蒂漫步將發行新專輯並展開亞洲巡演,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泰國與港澳;並以北流專場作為階段性里程碑。
對兩位創辦人來說,參與文化創業加速器的收穫,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培訓,更是思維的轉變。「我們常忙於眼前的事,但文化創業加速器提醒我們,要思考公司更長遠的發展。」鄭湘慈說。林子靖則補充:「這是一個剛好的時機點,當藝人發展逐漸穩定,我們更需要建立能支持未來十年的營運模式。」期許透過進階深化的專業與策略,成為品牌永續新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