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在地,越國際」的文化取向受到全球青睞,台灣生活設計產業也逐步向國際輸出。創立17年的印花樂,在口碑肯定與市場規模皆邁入成熟高原期之際,如何持續從「新台味美學」出發,擴充品牌力,迎向國際化的新挑戰?
色彩斑斕卻不喧鬧,單純的圖像取材自台灣街角的鳥獸植物、日常器物,從布料到生活用品,展現台灣看似熟悉、卻被重新詮釋的在地氣息——如是的「印花樂風格」,呼應印花樂行政總監蔡玟卉所言,印花樂的品牌核心使命是成為「新台味文化生活」的轉譯者,「我們希望在文創設計市場中,當消費者想到台灣的生活品味,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印花樂。」印花樂執行長邱瓊玉則點出,品牌的自我定位是設計語言的堅持,也是印花樂17年來市場策略的核心思維。
新台味轉譯者 動盪中穩舵品牌影響力
儘管在文創圈已具高知名度,新冠疫情的衝擊,對印花樂是危機也是轉機。從高峰的8間實體門市縮減至僅剩1間,日本門市也暫停,迫使團隊加速調整數位布局,將更多資源投入電商與社群經營。「疫情讓我們學會快速調整,線上營收因此提升兩至三成,品牌體質也更均衡。」邱瓊玉回憶。
與連鎖品牌的跨界合作,則讓印花樂突破原創設計商品銷售的商業模式,正式開啟B2B授權模式。2016年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成功將品牌推向大眾市場,2017起與麥當勞合作,連續2年以主題設計包裝與周邊,創造更大的文化影響力,驗證其品牌價值與國際企業理念契合的加乘效益。
除了商模的擴展,印花樂的影響力 也反映在2018年獲得PinkoiX心元資本的種子輪投資,以及2022年吸引或者影響力投資,並於2022年獲得B型企業認證,更站穩「以設計說台灣故事」的品牌高度。
商業模式雙引擎 D2C+B2B 創造台味設計高能量
印花樂的營運結構分為兩大板塊:(一)D2C直面消費者:直營店與品牌官網、全台30多個線上線下經銷通路(二)B2B對企業合作:IP授權與ODM商品則累積超過300件跨界合作產品,從曼秀雷敦限定商品短期銷售創造20萬顆佳績,到台南老爺行旅、東京旅店的空間設計,都有印花樂新台味圖像的「賦能」。藉由雙引擎的商業模式,不僅分散風險,也讓品牌能靈活切換策略,蔡玟卉強調,「我們的圖案不是單一的IP角色,而是能融入生活場景,帶有台灣意象的美學語言,這是我們很重要的差異化特色。」舉例來說,印花樂IP授權當年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的背板設計,即是文化外交的亮點案例。
從加速器與經驗提煉助力 開啟日本市場新策略
2025年,印花樂再次啟動日本市場的布局,並將其視為「第二成長引擎」。蔡玟卉分析,印花樂的台灣市場成熟,整體來說已處於高原期,此刻正是疫後營運復原動能、重啟日本市場的時機。
為何選擇日本市場作為成長解方?邱瓊玉指出,日本高度重視設計美感,對台灣風格接受度高;其次,日本觀光客早已是印花樂的重要消費群體,且「我們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延續2017年的市場驗證經驗,只是這次要用更成熟的策略。」二度前進日本市場,印花樂將規劃兩條路徑:一是將商品直接導入當地通路,二是深耕圖像授權市場,「日本的授權市場規模高達新台幣5700億元,是台灣的近千倍。我們希望將台灣元素的設計圖案,打入當地生活產業,創造更多可能。」
正是因為品牌成熟,印花樂期望藉由文策院文化創業加速器破解營運盲點。邱瓊玉認為,文化創業加速器的課程協助品牌盤點資源與整理商業模式圖,而業師的輔導,更幫助團隊釐清海外驗證成本與策略修正方向。
在與業師多次討論,印花樂提出開發日本市場的階段策略:首先,從代理商切入,拓展經銷網絡;同時,強化新台味意象,串聯當地粉絲與社群經營;再者,開發聯名合作,加強文化連結;最後則是在日本設立首間旗艦空間,成為品牌進軍海外市場里程碑。蔡玟卉表示,過去印花樂的日本經驗,僅依賴單一代理商,如今將親力落地事宜,與當地行銷公司合作,強化經營社群與在地連結。接下來,印花樂將募集海內外的資金與資源,投入組建日本市場拓展團隊,將新台味的台灣文化傳遞到世界。
展望未來 型塑品牌為文化外交國家隊
「比想像中獲得更多!」談到參與文化創業加速器的收穫,兩人皆表示課程扎實,更促使自己重新檢視策略與財務模型,加上與其他團隊的跨領域交流,彼此分享困境與解方,有激盪、有共鳴。
未來,印花樂設定三年內於日本設立旗艦空間,預估達成5000萬元的市場規模,並逐步複製到其他亞洲市場。邱瓊玉強調:「我們希望不只是商業的成功,而是成為代表台灣的文化品牌之一,透過設計讓世界看見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