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捏麵偶工藝開啟文創藍海!旋轉犀牛以定格動畫打造跨域IP價值鏈
專題報導| 文策院第六期文化創業加速器-20組文化創業團隊齊聚,開啟創業新篇章
01
天馬戲讓馬戲顛覆傳統想像 讓表演藝術破圈而出、攜手品牌加乘價值
02
跨界喜劇如何成為一門生意?從嚎哮排演到揪喜郎 「文本X市場」雙軌建立新商模
03
推動勸世三姊妹進入外百老匯 音速媒合以企業思維為躍演劇團挹注動能 擘劃音樂劇IP國際版圖
04
如何突圍劇場票房難題?超會製作以行銷X製作雙刀流突圍市場 助產業永續
05
從校園到國際舞台的多元價值鏈 臺北爵士大樂隊打造臺灣爵士樂新格局
06
讓變裝文化跨出同溫層!灣島娛樂如何打造彩虹經濟鏈、突圍小眾市場?
07
直面消費者到授權合作,印花樂如何以雙引擎驅動台味設計新能量?
08
以經紀與授權專業為後盾 安貝司要讓台灣原創IP高飛全球舞台
09
從創作者轉身經營者,如何學會與資本對話?美學經濟要以跨界IP再創新局
10
從出版走向動漫、娛樂 海穹文化如何以多元運營深化台灣奇幻品牌IP?
11
從代工到IP孵化 銀展創藝如何以AI促使內容產業穩定量產、價值鏈再升級?
12
從八十八顆芭樂籽到B Festival 共勉之如何用產業力延續搖滾精神?
13
從培育新世代樂團,到挑戰跨國巡演,睦木文化如何為獨立音樂找到文化品牌的永續動能?
14
用捏麵偶工藝開啟文創藍海!旋轉犀牛以定格動畫打造跨域IP價值鏈
15
從票房佳作到全球串流 金盞花大影業如何建構台灣影視穩健輸出之道?
16
科技藝術如何跨出小眾市場?現實與理想間的拉扯,電慈學機組尋找藝術與商業的交會點
17
「乙方」如何轉身為「甲方」?草原市務所以策展力突圍文化產業新經濟
18
從推理解謎到沉浸體驗 朱雀互動以實境娛樂開啟產業新想像
19
從實境解謎到AI「方舟」 牧天如何以科技打造文史新模式?
20
在科技城寫下文化故事 鴻梅文創如何用場域與品牌創造新竹新價值
14

用捏麵偶工藝開啟文創藍海!旋轉犀牛以定格動畫打造跨域IP價值鏈

在數位特效與AI生成影像盛行的時代,仍有人選擇用最慢的方式,訴說真摯的故事。旋轉犀牛以台灣手工捏麵人技藝結合定格動畫,開啟獨樹一幟的創業之路。這份堅持,如何透過策略優化、跨域IP,創造兼具美學與商業的共榮價值?

旋轉犀牛製作、小公視開播第一檔旗艦型電視劇集《我是陳派派》劇照.jpg
旋轉犀牛製作、小公視開播第一檔旗艦型電視劇集《我是陳派派》劇照
圖/ 小公視|圖片提供/旋轉犀牛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於一般動畫製作公司,2024 年成立的旋轉犀牛,並不是單純的內容製作,而是以「IP 體驗經濟」為定位,強調作品能延伸到影像、展演、教育、商品等多元場景,成為觀眾長久而多元的陪伴。

「我們相信,用最慢的手作工藝,可以創造最悠長的 IP 陪伴。」旋轉犀牛IP 營運總監兼負責人吳彥杰說的,是旋轉犀牛所專注純手工捏麵偶與定格動畫,是在國際市場極為罕見的動畫製作方式,相較於普遍使用的3D列印、翻模量產,他們選擇了最耗時的手工方式,卻因此更能傳達獨一無二的技藝、溫度與人味。

旋轉犀牛藝術總監黃勻弦的成長背景,正是這份堅持的源頭。身為捏麵偶技藝的第三代傳人,童年總在彰化廟口看著工藝師傅捏麵人、寫書法、編竹器等,黃勻弦親眼見證時代工藝的興盛與凋零。她懷著手藝,走過廣告、遊戲、影視產業,最終回歸工藝本質。「全世界幾乎沒有人用純手工做定格動畫,因為太傻了!但這可能是一個藍海市場!」她認為,要長久堅持手工捏麵偶,如何落實人才技藝傳承至為重要。

《我是陳派派》光點華山口袋影展放映.jpg
《我是陳派派》光點華山口袋影展放映
圖/ 旋轉犀牛股份有限公司

從工藝到產業 8 萬 8 千張照片成就13集短片的大工程

2024年,旋轉犀牛的「陳派派IP」在小公視開台徵案中,從眾多強大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衍伸小公視第一檔旗艦型電視劇集《我是陳派派》,2025年底將在高雄電影節首映、入選小公視口袋影展,獲得兒少觀眾與家庭熱烈回響,並將在2026年開台後正式播出。

事實上,在現實的動畫產業中,純手工製作極具高難度。以《我是陳派派》為例,耗費近 20 個月打造,以 8 萬 8 千多張照片堆砌出完整13集、每集12分鐘的影集,背後耗費的心力非常可觀。

「定格動畫 1 秒需要約 10 張畫面組合,通常一天頂多能拍攝 3 至 5 秒。為了製作 13 集、每集 12 分鐘的《我是陳派派》,團隊在 1.5 年期間,同時開設 6 個棚來拍攝,時間、金錢、物力、人力的挑戰都極大。」黃勻弦分析。

除了產能,傳承也成為另一道難題。過去捏麵偶師傅多是師徒制,沒有系統化教材,要如何讓技藝能延續?如何在維持品質的同時培養新一代人才?這些都成為旋轉犀牛必須面對的挑戰。

不只是製作動畫作品 從 B2B 到 B2C 的 IP 經濟

旋轉犀牛商業模式的發展策略,是將「作品」轉化為「IP」。過去他們多承接公共電視、廣告專案,屬於 B2B 模式,雖能維持營運,卻難以擴張。如今,他們正轉向 B2C,透過粉絲經營、商品授權、展覽課程,建立更完整的 IP 生態系。

以定格動畫《當 一個人》為例,這部榮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肯定後,即進行國際巡迴與校園推廣,累積品牌口碑。新作《陳派派IP》則搭配黑潮IP計畫,預計將在2025年1月推出Guidebook、3月之後陸續在授權展會露出、預計8月亮相文博會,並陸續推出短影音、授權商品與校園課程,打造「一源多用」的商業模式。

然而,從影像製作到品牌經營,轉型並不容易。吳彥杰直言:「我們對影像作品的品質有信心,但在 IP 變現、粉絲經營、CRM 上需要突破。」

旋轉犀牛藝術總監黃勻弦與捏麵人偶作品牆.jpg
旋轉犀牛藝術總監黃勻弦與捏麵人偶作品牆
圖/ 旋轉犀牛股份有限公司

加速器助攻 從財務結構、市場預估到思考產能輔助

參與文策院文化創業加速器,在業師指導下,團隊開始重新思考財務結構,把製作費與 IP 發展分流,更精確衡量投報率。同時,學習從資本市場的角度提案,思考募資與 ESG 企業合作的可能。在營運策略上,業師建議應評估整體市場與可觸及市場的規模,讓製作發行更穩健有力。並提醒目前全世界用純手工做起來的定格動畫案例非常少!要達到產能,除了傳承技藝,仍須思考導入輔助的適切比例。

在與業師討論後,旋轉犀牛將推出「陳派派IP」專案募資,規劃兩年期程、總體募資1,000萬,內容包括授權商品、親子體驗活動、社群數據營運,逐步從 B2B 供應升級到體驗經濟的 IP 品牌。

「做文創不只是賺錢,也是賺影響力。」黃勻弦認為,除了商業價值,作品承載了台灣文化底蘊,更能在國際擴散影響力。展望未來,他們希望旋轉犀牛能成為「亞洲定格動畫的代表品牌」,讓台灣的手工捏麵人動畫,像日本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一樣,走向國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