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文出版市場逐漸緊縮的時代,如何讓奇幻與科幻從台灣本土創作出發,延伸更多元的商業類型?海穹文化有限公司以台灣在地化的奇幻科幻創作特色,跨越出版、動漫與娛樂產業的界線,闖出一條新的IP品牌賽道。
「我們希望奇幻、科幻不只有歐美、日本的樣板,而是能在台灣落地生根。」從奇幻小說作家轉型為出版經營者,海穹文化創辦人李伍薰(南瓜社長)深刻理解台灣出版環境,決心從中開創新局。不同於一般出版社,海穹文化自創立以來,聚焦原創奇幻與科幻IP品牌開發,特別注重作品世界觀的完整性,從宇宙起源、角色性格到美術視覺設定,從源頭把關、做到位,成就跨足遊戲、動畫、影視的多元運營。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能設計嚴謹且具有差異化的世界觀。」李伍薰舉例說明,品牌旗下代表作《海穹英雌傳》便帶入生物學背景,讓幻想生物具備合理化的生存邏輯,有利延伸其他遊戲與動畫發展。此外,海穹文化擅長自主開發原創作品,擁有旗下作品85%以上的IP權利持有率,讓公司在IP操作上更具主導性。
用時間積累文化資本 培養原創人才、突破創作模式
李伍薰回憶,創業初期「從0到1」是最艱難的階段:沒有知名度、缺乏代表作,也沒有穩定的合作夥伴,連比賽評審都不知如何評價這樣奇幻科幻的內容。
10年來,海穹文化逐步累積作品、讀者群與業界信任,用時間醞釀資本。2015年,《3.5強迫升級》榮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長篇科幻小說銀獎後,逐步打開社群能見度,甚至創下台灣小說圈少見的「共同宇宙」寫作嘗試,吸引醫護、咖啡農、美食等各領域的創作者跨界加入說故事,延伸整合視角的續篇,有如台灣版的「漫威模式」。
而最讓李伍薰有成就感的,是看著當年與他並肩作戰的青澀創作者,如今已成為能獨立撐起長篇故事的專業作家或漫畫家,「創作者正向的同儕影響力,彼此友善、團結,形成正能量的社群,是海穹文化很可貴的資產。」
超過35個品牌自主IP 建立跨域商模生態系
隨著作品與IP數量超過35個,海穹文化逐漸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李伍薰舉出兩個具代表性的案例。
《臨界戰士》系列是一部以台灣觀點看待地緣政治的太空史詩,目前已有4部小說與漫畫進行中,並衍生出《臨界戰境 Toward the Stellaris》動畫與遊戲開發。動畫部分,已與台中動畫公司合作完成90秒預告片;遊戲則正由台灣團隊開發Steam與Switch版本。該系列在大小展會亮相超過20場,成為海穹的國際潛力代表作。
《水都物語》系列則是全球第一本以水族與觀賞魚為主題的漫畫,結合台灣觀賞魚產業的特色,延伸出動畫、特展與跨界商品合作。像是與水族商家、酒類品牌合作,甚至計畫影視化,目前正籌拍試播集。《水都物語》不僅走進誠品與基地書店展覽,更跨足高雄國際觀賞魚博覽會,直接與產業連結,創造有績效的影響力。
李伍薰坦言,即使在奇幻與科幻圈已具知名度,海穹文化在大眾市場仍欠缺廣泛的辨識度,這也是他參與文策院文化創業加速器的動機。
加速器突破思維 深入產業鏈與跨界合作場景
「我們不只要跳脫出版框架,跨出『賣書』的商模,更要盤整IP資產,設定三年、五年與長期目標。」李伍薰表示,文策院文化創業加速器的課程讓團隊學會用投資人與商務夥伴的角度思考,例如《水都物語》如何結合酒商、食品業者進行異業合作;或將既有的克蘇魯神話品牌,授權給桌遊連鎖店開發TRPG劇本等。在業師提點下,海穹也將加速啟動國際布局,包含巴西新書發表會、國際合製影視合作,以及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遊戲計畫,讓IP承載更多價值。
李伍薰形容,參與文化創業加速器有如一場「思維的重置」:要突圍,必須學會從商業思維切入,將作品放進更大的產業鏈與跨界合作場景。海穹文化將提出IP專案募資計畫––––新推出的《星塵異域》系列,累積了12部奇幻、科幻作品資源,以遊戲開發作為募資內容。為什麼選擇遊戲?李伍薰解釋,遊戲市場一方面能更快進入分潤,另一方面奇幻、科幻的龐大世界觀具備差異化優勢,加上恐龍、古生物等題材對男性玩家始終具吸引力,市場需求不會退潮。
更重要的是,海穹文化並非單純授權,而是擁有自己的遊戲團隊,能保持高度靈活度,進行量身打造。「我們以海穹文化為主體來開發,不只是作品的延伸,而是建立完整的商業鏈結。」李伍薰說,他以自己的作品打頭陣,再邀請夥伴加入,讓其他創作者有範本可依循,形成一個可持續的IP孵化模式。
展望公司營運,李伍薰已有明確藍圖。短期目標是將《水都物語》與《杯底不養金魚》推向國際影視合製;中期則與遊戲公司合作,推出國際長篇漫畫《追尋者聯盟》,並在2026年Q2推出自研電玩《克家快打》。「奇幻與科幻常被視為小眾,但它們其實能連結產業、帶動文化與多元商業可能。」他說,海穹文化正嘗試用台灣的視角,讓世界看見不一樣的奇幻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