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建築」超越建築與城市景觀,成為串聯議題、空間與人的策展舞台,將激盪出什麼樣的成長火花?從建築專業出發,草原市務所有限公司跨足展覽、品牌與公共政策規劃,其場域設計與議題轉譯的整合優勢,如何突破專案委託的商業模式,從「乙方」轉為「甲方」,找到可持續的營運之道?
草原市務所由黃順奇與黃薔共同創辦,一位來自交大建築所,跨足策展與傳播領域;一位出身建築、景觀與公共空間設計,長年參與大型場域改造與設計案。團隊核心在於「建築為體、策展為用」,將空間轉化為訊息的載體,把抽象的議題設計成可被感知的體驗。
在草原市務所的核心業務鎖定三類服務對象:(1)政府與公共部門——從市場活化、城市公共空間再生,到文化政策展覽,將抽象政策轉化為大眾可感的場域經驗;(2)品牌與企業——透過空間敘事,協助品牌找到與消費者溝通的具體場景,例如音樂節或品牌策展;(3)文化與藝術社群 —— 與設計師、藝術家合作,將跨域實驗轉化為具商業操作與社會影響的活動。
「我們的特色是從建築思維出發,整合跨域設計與行銷策劃。」黃順奇表示,無論是市場活化、展覽設計或音樂節企劃,除了思索空間設計或翻新,團隊更重視「人」在場域中如何互動體驗,進而延伸活動與行銷策略。他強調,相較於文史研究、行銷策展或硬體施工的單一功能團隊,草原市務所能同時整合視覺設計、人文肌理與建築專業,提供軟硬實力兼具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資源整合力,也讓草原市務所在市場改造或大型活動的各項競標中勝出,成為空間設計、轉譯品牌、貼近公部門需求等多元型態的策展夥伴,創造回流人群與互動體驗。
議題轉譯的策展力 從總統府漫畫展到北流音樂節
草原市務所的價值主張是將議題轉譯為「可被體驗的內容」,這種轉譯力,讓團隊在競爭激烈的策展市場建構差異化,也累積跨域資源與人脈,足以策動大型展演的實力。
以2024年「超!台!漫——漫畫裡的臺灣百味」為例,由總統府指導、文化部主辦,中華文化總會、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協辦的特展,展場就在總統府內,展場以簡潔的線條與抽象的城市景觀,扣緊現代都市的幾何美感,也暗示漫畫與城市生活的關聯。2025年草原將持續延伸三檔在總統府的台灣漫畫策展,團隊更協助總統府志工進行專業培訓,讓展覽具備持續性的教育與外交價值,該展覽吸引大量國內外訪客,已累積參觀人數達3萬人次以上,成為台灣漫畫文化與國際交流美好示範。
另一案例是由臺灣產學策進會執行,叁式協辦的「DdDd Digiwave 2024 數位音樂展覽」,活動以數位科技打造七大聲音展間,4天展期吸引超過3,000人次參與,並透過互動遊戲生成專屬數位樂器,入選《 Shopping Design 》Taiwan Design Best 100的年度最佳概念展演,並於2025年10月於日本涉谷舉辦展覽快閃。
而「Soffee Days 北流好日子」音樂節也成為投資人觀察的重要數據。該活動兩天吸引超過2萬人次參與,線上與媒體觸及數從原本KPI的19萬擴增至370萬,成功驗證草原市務所在「品牌跨界策劃」的商業潛力。
從乙方轉型為甲方 加速器促建構營運思維
儘管案例亮眼,黃順奇坦言營運挑戰在於商業模式的持續性。過去多以乙方設計公司身份參與專案,難以積累穩定收益,「我們希望創造另外一條產品成長線,『由乙方變甲方』,自行發起策展與音樂節品牌,並透過票房、授權與周邊衍生商品建立新的收入結構。」
參加文策院文化創業加速器,正是草原市務所希望將專案經驗系統化,發展為標準化的設計模組,讓策展服務可被複製、授權與規模化。
「法務與會計,對設計背景出身的我們是陌生的語言。文化創業加速器讓我們理解,投資人需要的不是設計感,而是清晰的商業模式。」黃順奇認為,對他與黃薔來說,經歷業師指導與多元課程的最大收穫,是從「設計專業者」成為「文化企業經營者」的思維轉換。團隊也因此開始盤點手上的專案能否變成長期資產,例如音樂節品牌或展覽內容授權,讓投資方具體看到文化創業可以「規模化」的信心。
以跨域整合力 打造品牌音樂節募資計畫
事實上,草原市務所已累積5場大型演唱會與音樂節場域設計經驗,從海尼根星銀音樂節、SO WONDERFUL FESTIVAL的場域設計到北流好日子2024整體規劃,團隊包辦從企劃、藝人邀請到行銷執行,充分展現資源整合的實力。
「對草原市務所來說,舉辦萬人音樂祭不是問題。」黃順奇強調,團隊的優勢在於結合藝術與音樂,並以IP思維打造專屬品牌,串聯視覺與行銷專業,建立台灣藝術家與國際音樂圈的橋樑。因此,在文化創業加速器中,團隊將提出籌畫音樂與藝術演出計畫的專案募資計畫,預計舉辦5至6場系列演出,於2026年起由台灣藝術家與國際音樂人共創合作,並逐步邁向海外巡演,讓台灣藝術能量走向世界。
「我們期許,草原市務所是一個能讓投資人看見文化產業長期價值的創業團隊。」黃順奇與黃薔期許打通營運思維,將創意從一次性的專案,轉化為可被複製、授權與投資的系統,勾勒理想與務實兼具的未來藍圖。
